第14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同來的還有陳氏家眷。

  一時之間,幽州薊縣可謂風雲交匯,成了整個北方的焦點,無數事情紛至沓來,未來的時間,將士幽州低調發展的階段,而後天下之間,諸多事情接連爆發,也讓幽州的焦點,慢慢消散。

  時間緩緩流逝,不少人等待著的時機慢慢接近。

  「大幕即將拉開了!」

  幾個月後,真定城裡,得到前線消息的張賓,看著手中書信,感嘆而言。

  平興元年,冬。

  石勒擊破鄴城的消息傳出,天下震動。

  第1024章 天下亂!

  平興元年。

  十一月。

  石勒軍占巨鹿郡、安平郡。

  十二月,石勒軍大破朝廷兵馬,先後占領邯鄲、鄴城,廣平郡、魏郡先後陷落,司州震盪,洛陽急發傳信,令天下兵馬勤王。

  同月,長沙王破襄陽,占南陽,兵鋒直指司州,朝廷上下倉皇,京城流言四起,晉王彈壓,下五卿。

  平興二年。

  一月,石勒佯攻冀東,江都王領兵馬南逃,避難青州。

  二月,東平郡公苟晞攻石勒,連勝,收服半壁魏郡,然青州遭江都王偷占,江都王自號青州刺史,苟晞無奈撤退,被石勒趁機追殺,大敗。

  月末,石勒兵出三路,占陽平郡、頓丘郡。

  四月,匈奴復起,大軍南下,一統并州,占平陽,窺河東而望關中。

  六月,長沙王起大軍攻司州,圍洛陽。

  六月下旬,因長沙王盡起荊湘兵馬,防衛空虛,醞釀許久的流民之亂爆發,益州流民頭領班汝、梁州流人蹇撫作亂於湘州,糜爛兩州。

  九月,河間王命祖逖出征,占冀州東部三郡,以充江都王離去空虛,穩定局面。

  十月,江都王趁機出兵,欲得洛陽,與長沙王戰於城野,慘敗,迴路被苟晞所斷,遂難逃兩淮,託庇於徐州。

  十一月,江都王率兵圍徐州刺史府,驅逐張初,占據徐州,自號徐州刺史,後兵進青州,敗於苟晞之手,暫平。

  平興三年。

  一月,洛陽城破,晉王死,長沙王臨朝,改元建嘉,是為建嘉元年,自領太宰、大司馬、大將軍,仍以張應為尚書令。

  二月初,長沙王秘問削藩策,事不機密,乃泄。

  二月下旬,楚王劉巍、江都王劉會、淮南王劉褒、潁川王劉盛,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合五萬大軍攻往洛陽,稱五王討逆,雙方鏖戰。

  三月,匈奴攻關中,與朝廷兵馬對峙於函谷關,關中與洛陽斷絕政令,略陽郡公劉長暫領關中事,好人妻,喜金銀。

  五月,仇池氐人楊茂搜殺梁州刺史張光,攻城略地,舉旗叛逆,梁王劉建出逃,生死不明。

  七月,詐死的王彌舊將曹巍在青州起兵,偷襲苟晞,亂青州,魯王劉益身死,苟晞護衛琅琊王劉蓋難逃徐州。

  八月,江都王擔心徐州有失,急率兵馬回城,五王盟破,洛陽之圍暫解,琅琊王、苟晞離開徐州,避往揚州,入江左。

  九月,匈奴攻關中不利,遂退兵。

  十月,荊襄幾郡皆失,汝般等推蜀人杜弢[tāo]為頭領,杜弢自號平難將軍、湘州刺史,占荊湘之地而自立。

  建嘉二年。

  一月,長沙王命揚州刺史王敦、江東宿將陶侃往荊襄平叛,王敦不遵,陶侃領兵出。

  三月,洛陽兵馬南下荊州,欲與陶侃兵馬匯合,楚王、淮南王、潁川王再度起兵,圍困洛陽。

  五月,蜀中楊雄割據一州,立國建制,國號「成」,都成都。

  七月,洛陽城破,長沙王死,楚王入洛陽,為太宰、司空,以淮南王為大司馬,潁川王為尚書令。

  九月,陶侃與杜弢交戰,連戰連勝,杜弢請降,楚王許之,乃令進京。

  十月,朝廷敕令,原玄菟郡太守鄧飛進平州刺史。

  十一月,杜弢抗命復叛,陶侃復攻之。

  建嘉三年。

  一月,匈奴漢國內亂,匈奴國主劉聰斬單于劉乂於雲中,盡收其權,匈奴一統。

  三月,匈奴中山王劉曜統柔然六姓,並周邊諸部,稱可汗,建北匈奴。

  五月,匈奴漢國向北出兵,借道拓跋,欲滅劉曜。

  六月,高句麗攻占西安平,平州亂起,平州刺史鄧飛傳信朝廷求援。

  朝廷乃議。

  ……

  廟堂之上,肅穆威嚴。

  皇帝劉岱坐於龍椅之上,面無表情,絲毫看不出半點喜怒哀樂,和幾年前相比,已是青年模樣,沒了原本的跳脫性子,顯得沉穩許多。

  高階之下,群臣分文武而立,正聽著為首幾人爭論——

  「高句麗,邊疆小族也,居然敢攻打朝廷之地,實在是太不像話!莫非是見得這幾年逆賊四起,有覬覦之心?此例不可長也!臣請皇上派兵馬而攻之,否則樂浪等郡與中原聯繫斷絕也!此亦重塑朝廷威望之機!」

  說話的這人看著正值壯年,體格健碩,正是楚王劉巍。

  「此言差矣,」不等皇帝回話,就有個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乃是淮南王劉褒,位大司馬,本該執掌兵馬,但他並不想對東北用兵,「凡事要先談之後,再說其他,中原還有諸多叛逆未能平息,尤其是南邊杜弢之流,更是毒瘤無窮,威脅江東安穩,不可放任,還有那蜀地的李賊,悍然稱帝,大逆不道,若不儘快滅之,天下之人如何看待朝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