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眼下,就是拓跋部紮根奠基的時候,因而此時的拓跋將領,自然都是有本事的。

  衛雄在陳止眼中,就是個評價上佳的人物,在原本的歷史上,此人最後兵敗身亡,但前期作戰還是可圈可點的。

  不過,或許是因為蝴蝶效應的關係,眼下的衛雄並未達到他原本在歷史上的位置,否則不可能被自己圍困於此,而是該為拓跋部的中上層。

  這樣的情況,正好方便陳止施為,要知道,即便沒有原本歷史上的高度,但在陳止的眼裡,依舊能看得到衛雄頭頂上那濃郁的青色氣運,隱隱成金印,這代表著侯爵位格的格局,說明此人氣運隆重,是推動拓跋氏崛起的支柱之一。

  兩人腦子裡轉著各自念頭。

  好一會,陳止才揮揮手,說道:「先給衛將軍鬆綁。」命令下達,陳舉猶豫了一下,還是貫徹了命令,將衛雄反綁在身後的雙手解開。

  衛雄作為敗軍之將,為代卒俘虜,肯定不能大搖大擺的進來,畢竟是個武藝高強的人,被帶來面見陳止,怎麼也得做點防備,不然突然暴起,後果誰都擔待不起。

  在眾人戒備的目光中,衛雄活動了一下肩膀和手腕。

  陳止見狀便問了一句:「衛將軍傷勢不輕,不知我這軍中大夫,可曾為將軍診治了?」他先前忙於整理戰果,處理善後事宜,布置屯城的後續工作,確實沒時間過問這個,這時見著,便問了一句。

  衛雄倒也識趣,點頭道:「府君軍中醫官醫術精湛,已為某家診治。」他並非客套,比起拓跋部的兵馬,代郡武卒中能隨軍配備諸多大夫,已讓他頗為意外,而大夫的醫術也很是精湛,就更顯得難得了。

  「這便好。」陳止點點頭,不再糾結這些,直入正題,「將軍如今被擒,陳某也不折辱於你,我亦敬仰菑陽公為人,衛將軍的叔父為其親近之人,又有同宗之誼,自也明白大義所在,令叔當初領朝廷之命,出鎮拓跋,本該為朝廷梳理番邦,而今看來,卻是本末倒置,反為鮮卑爪牙,來寇朝廷邊邑,是何道理?」

  這話卻說得衛雄面上掛不住了,這本就是他們這支塞外衛氏最為人詬病的一點。

  菑陽公衛瓘,乃是老臣,新漢一統後也算有些地位,與衛雄所在的代郡衛家,乃是一脈兩支,類似於陳氏的彭城與下邳兩支,衛雄與其叔父衛操乃是留守祖地的一支。

  衛瓘發跡後,尤重族人,其時戰亂尚未完全平息,為多方下注,漸漸將一些本錢轉移到了北邊,萬一天下有變,也算有個退路,於是與北支關係親近。

  結果,天下大定,衛瓘卻因捲入了皇家之事而死,家族慘遭株連,亂世之時的布局,反在天下一統後起了作用,讓衛操叔侄等人得以逃脫,叔侄等人離去前,同樣發動了人脈,在朝廷上留了條後路,趕在衛瓘事發之前,居然得了個奉命出使的名頭。

  第990章 招而入代,以謀外族

  奉命出使番邦部族,實是個頗為取巧的名頭,原因就在於這齣使的地點,不在朝廷控制之內。

  衛操叔侄等人既是代郡世家,位於邊疆之地,早就有所布局,和邊疆的幾個部族也有交情,更是給過不少好處,人脈、關係具備,早就開闢好了道路。

  所以當衛瓘倒台的消息傳來,代郡這邊雖然遭了災厄,卻還是挽回了一定的損失,讓叔侄二人帶著部分族人安穩的抵達了部族。

  在這之後,儘管朝廷施加壓力,但那時北地已有不穩跡象,新漢朝廷在北邊的威望逐步消退,還需要拓跋部幫忙牽制匈奴,自是不會逼迫過甚,加上不願外揚家醜,加上衛操等人與衛瓘的血脈也非近親,因而未曾趕盡殺絕。

  等匈奴崛起,北地各種天災人禍降臨,對衛家叔侄的追捕自是名存實亡,甚至因為種種緣故,在諸多人脈和巧合的作用下,當初衛操出使的任命居然還在,就讓這叔侄二人在名義上,還能歸於漢廷。

  只是這也只是個名義罷了,就算再愚笨的人都知道,衛操叔侄如果真要回歸,只要離開拓跋鮮卑的控制範圍,或者說離開草原,踏入中原,立刻就會被捉拿出去。

  這也是衛雄不願意出城投降的原因之一,還是不好拿出來,放在桌面上談論的原因。

  不過,既然此刻,衛雄已經是自己的階下囚了,陳止對衛家也有些想法,因此說話的時候,就少了一些顧忌,直接就提到了朝廷之令。

  果然,在經過短暫的不自在後,衛雄便直言不諱的道:「陳將軍是明白人,不會不知道其中貓膩,我衛家也算為漢廷盡忠了,但天家最是無情,只因叔祖在朝廷上的幾句話,便追究株連,逼得為衛氏舉家逃亡,但即便如此,我等在那拓跋族中,也不曾有過侵害天朝的提議。」

  「如今,你不就帶兵來入寇幽州了麼?」陳止搖搖頭,不以為意的擺擺手,「說這些都是空的,我既讓衛將軍進來,自然不是說這些廢話的,幽州初定,我這邊事情很多,咱們還是長話短說,這次在北地大勢已定的情況下,你還據守城池,無非是為了給拓跋六修爭取一點時間,好讓他完成在拓跋部的大事,是也不是?」

  衛雄馬上就沉默下來,他並不意外陳止知曉這些,因為自己放在屯城裡面的那些書信,已經將這個事說的差不多了,自己既然被擒,屯城也已陷落,那些書信自然也都落到陳止手上,再無秘密可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