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結果腦子裡還沒轉過圈來,就被陳止看破,給了個不大不小的警告。

  看他的表情,陳止忽然指了指帳外,道:「你看衛雄將軍,乃是世家出身,家學淵源,觀他排兵布陣也是上乘,過往有諸多戰績,鮮卑南下,慕容仁不過小打小鬧,靠人多勢眾和慕容家的威勢,方有一點戰績,但只要我大軍一至,立刻土崩瓦解;而衛雄卻是一番聲東擊西,生生在幽州撕下一個口子,即便大軍圍城,依舊軍心穩定,不見動搖,若好生經營,在不動用平興炮的前提下,便是我要將他拿下,也得花費幾天時間,結果他倒好,因為一時沉不住氣,想要以奇制勝,反倒是欲速而不達,連自己都陷落其中了。」

  果然,有這個典型的例子在眼前,冉瞻的表情立刻就變了,尤其是這個例子的下場,看起來還頗為悽慘,甚至還讓冉瞻生出了一點後怕之意。

  等稍微平息了念頭,他又忍不住問:「那個衛雄,他過往是否也有奇兵得勝的例子?」

  陳止對衛雄的生平已大致了解,於是就道:「奇兵得勝,其實是少數,正因為數目少,才能流傳青史,而堂堂正兵碾壓,則塑造了大勢,直接開闢太平盛世,而那衛雄過往帶兵,偶有奇兵之舉,尤其當初未在拓跋部站穩腳跟之前,有幾次奇兵爭勝的例子,可等他穩固了地位,就越發注重穩妥,這次之所以兵行險著,背後或許還有其他緣由。」

  「背後什麼原因?」

  正當冉瞻想要追問,佟海匆匆趕來,打斷了他。

  看著這人,冉瞻下意識的皺了皺眉頭,後退兩步,似乎不願意接近其人,心裡有些牴觸,這也是初建雛形的征北將軍府成員,對特務、密諜們的普遍表現。

  佟海已經習慣了旁人的目光,不做過多理會,直接了來到陳止跟前,就說來由:「我們在衛雄的臨時住所中,發現了很多文書和往來信件,多數都涉及拓跋部,說明了此人這次不願投降的緣由。」說著,便將一堆書信奉上。

  「哦?」陳止眼中一亮,接過來粗略的看了幾眼,便點頭道:「原來如此,果然是有外力壓迫,才讓衛雄放棄穩妥之策,甚至連他入寇幽州,占領這上谷屯城,都並非發自本意,可惜,現在功虧一簣,恐怕他就算能回到拓跋部,也不見得能有什麼好下場,但這卻給了我一個機會!」

  說話間,他見著面前兩人的詫異之色,並不解釋,而是道:「衛雄已在帳外了吧?讓他進來吧,也讓我見見這位衛家之雄。」

  第989章 世家遺脈

  衛雄見到陳止的時候,心裡忍不住驚訝。

  儘管早有耳聞,但他還是被陳止的年輕驚主了,單看外表,比自己如今侍奉的主公拓跋六修還要年輕許多,只是雙方的成就卻不可同日而語。

  在北地,拓跋六修有不小名聲,作為拓跋猗盧的兒子,他在拓跋部內部權勢極大,名望即便在整個草原都有流傳,如今更有謀劃,奪取了拓跋部的大權。

  可即便拓跋六修得到了拓跋部的大權,比起陳止來,也是完全不夠看的,畢竟陳止如今掌控的幽州,乃是中原之地,政治架構穩定,人口眾多,城堅軍廣,還有戰略縱深,論實力、論潛力,都不是一個草原部族能比的。

  況且,算起在草原上的名望,陳止之名也傳揚許久——他人還沒有到達北地之前,《六國論》就已風行北地,為眾人所看重,鮮卑諸部尤其追捧,而其人落腳北地後,做下的一樁樁大大事,更是推高了名望,現在可以說是如日中天了。

  衛雄也很清楚,即便只是論在草原上的真正實力,一手建立和掌控七品鮮卑的陳止,其麾下的鮮卑幾姓,在幽州兵卒的支持下,在整個草原上也已是一號勢力了,恐怕是僅次於慕容部、拓跋部的一部,算是草原的第三大部族,但說最近的聲勢,怕是還要蓋過兩家。

  「更驚人的,卻是這般勢力都是此人抵達北地後,花了一年左右時間,親自打造出來的,而即便是六修公子,當下最好的局面,也不過是繼承老單于的地盤和人口,兩相比較,更顯此人厲害!可惜這等人物,本可以作為拓跋部的盟友,現在卻要與之為敵了,也不知此舉是對是錯。」

  對於陳止,衛雄心中主要還是敬畏、敬佩,除此之外,其實還隱藏著一絲自卑和羨慕,畢竟他衛雄也是大族出身,現在卻侍從胡人,而陳止同為世家子弟,卻是施展拳腳,在北地打開了局面。

  更何況,征北將軍的這個名頭……

  帶著複雜的情感,衛雄在陳舉的押送下,來到陳止跟前,沒有立刻發聲,只是的看著陳止,觀察、打量。

  而隨著衛雄被帶入帳中,周圍忙碌的一個個身影都稍微放緩了動作,不時轉頭瞧著,臉上表情各異,有的好奇,有的鄙夷,有的淡然,有的則帶有一絲恨意。

  陳止也在打量著這位拓跋鮮卑的虎將。

  說衛雄是虎將,並不為過。

  此人出身不凡,精通兵法謀略,投奔慕容部後,身為外來戶,為站穩腳跟,須有拿得出手的成績,衛雄的做法,是為拓跋部在草原征戰,據說未嘗敗績,積累的了大量的騎兵作戰經驗,在陳止看來,是個難得的將才,正常發展下去,或成拓跋鮮卑發展的重要推力之一。

  在原本的歷史上,拓跋鮮卑能發展起來,先得代王位,進而立魏國,最終稱霸北方,為後來的北齊北周、隋朝奠定基礎,即便有幸運的成分,也是靠著眾人同鑄,才能奠定根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