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宇文端德聞言看去,眉頭頓時皺起,認出是東逃路上逐漸展露頭角之人,名為莫淺渾,時有驚人之語,此次東逃,此人就多次提出了建議,漸漸被宇文逸豆歸倚重。

  不過,這話中提到陳止,卻是尊稱為陳公,不僅宇文端德聽著不快,其他人也是疑惑不解,只是宇文逸豆歸不說,眾人卻也不好追究。

  不過,宇文端德卻不喜此人,覺得這人頗有諂媚之舉,乃是佞臣之流,現在更是出來擾亂,於是他毫不客氣的質問:「莫淺渾,你說我乃是胡言,但當下我等被那陳氏所逼,逃至此地,乃是事實,之所以能喘息,是陳氏又被慕容牽制,加上幽州還未完全消化,等這些塵埃落定,到時候陳氏可就勢大難治,我等如何自處?」

  他這話問的尖銳,屋子裡的眾人都沉默下來,感到心裡沉甸甸的,都有了危機感,就連宇文逸豆歸都不由收斂思緒,不再糾纏於鄧飛的事上,轉而思考起整個部族的前途,還有自己的地位。

  唯獨那莫淺渾眼光閃爍,掃視眾人之後,看著宇文端德,嘿嘿一笑,反問:「為何我等要擔心陳氏勢大?」

  這句反問,立刻讓一個個憂心忡忡之人愣住了。

  連宇文端德都是一怔,但他到底見多識廣,旋即就明白這莫淺渾的意思,暗道不好。

  果然,莫淺渾跟著就道:「莫非因為這次被他陳氏攻伐,以至於損兵折將,因此就要一念為敵?那當初王浚初來,立威北地的時候,不就是拉攏了段部,隨後便聯合段部攻伐四周,咱們宇文部就少吃虧了?但當時是如何處置的?」

  「原來如此!」

  一時之間,眾人居然都感到茅塞頓開。

  「當時局面和現在不同!」宇文端德眉頭一皺,就要指出分別,「王氏與陳氏的行事風格截然不同,那王氏更多追求的乃是權柄……」

  「中原的官,想要的東西,能有多大不同?」莫淺渾卻搖搖頭,不等對方把話說完,就直接截斷,「你看那王浚出身大族,陳公也是大族出身,王浚以兵家威懾北地,陳公也練出了代郡武卒,王浚以幽州為根,而陳公現在也占了幽州,兩邊一比,對我等而言,乃是如出一轍啊,至於二人志向有何不同,那是漢家人才操心的事,咱們想這麼多幹什麼?」

  這三下五除二的分析,馬上讓不少人眼中一亮,連連點頭。

  莫淺渾見狀,心中得意,知道這次出面乃是正確之舉,只要繼續下去,說服眾人,就可一躍而起,成為族中智囊、謀主,進一步接觸權力核心圈,只是比起這宇文端德之流,自己還需要一個靠山、一個外援,想要爭取,就看這次了。

  心裡這麼想著,莫淺渾便繼續道:「既然陳家勢大,難以制止,那又何必對抗?和王浚那時候一樣,找個機會投靠不就行了?到時這大敵就成了支援,說不定還能因此崛起,眼下慕容氏與陳氏為敵了,那陳公肯定就不會支持慕容家,他要穩固這東北局面,還能靠誰?段部與王浚的關係,那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拓跋部則遠在底邊,還被匈奴牽制,環視四周,咱們豈不是最好的選擇?」

  這番話,立刻就讓不少人思索起來,就都覺得有些道理。

  「哪有這麼簡單的事?」宇文端德立刻反對,「你畢竟年輕,不知實情,當初王浚提出讓我部歸順,我等也不是立刻答應,而是前後磋商,更有許多條件,乃是互惠互利,相互利用之舉,但陳氏行事不同,如他麾下七品鮮卑已然不是結盟,而是附庸,我宇文部此時力量大衰,哪裡有條件和陳氏談判,自是要抓住對方還未站穩的機會……」

  「你都說了,此時陳氏還未站穩,而我宇文部也是損傷慘重,雙方都不願意繼續打下去,豈不就是最好時機?」莫淺渾卻得理不饒人,抓住對方話中的漏洞發揮起來,「再看周圍,慕容崛起,如今城下之盟乃是恥辱,必然渴望反擊,但自己力量不足,只好服軟,而段部原本背靠王浚這座大山,號令東北無人不從,而今卻損兵折將,與我等一樣逃遁此地,肯定也不甘心,你要去出使兩家,這兩邊一聽,肯定是一拍即合,然後派咱們宇文部當個先鋒,咱們這不是有病麼?明明想要動手的是他們,我等卻主動去聯合?」

  「對啊!」

  眾人品味之後,皆覺得此言不虛。

  莫淺渾笑了笑,繼續道:「反之,陳公初得幽州,正是需要人手幫襯的時候,乃是雪中送炭的良機,其人又未站穩,正是咱們討價還價的時機,此時不抓住,反而要聯合他人以兵爭,爭鬥過後也未必能勝,萬一再敗,咱們宇文部就真的要散夥了!」

  話到此處,他不再去看宇文端德,直接沖宇文逸豆歸行禮,說道:「屬下願往幽州,面見陳公,說服他接納我部,再爭取讓我部能留在東北,開疆拓土!」

  此言一出,眾人頃刻禁聲,總算知道,為何這位新晉謀士,會稱呼「陳公」了,原來早有這投靠打算,只是這也未必是壞事,於是都將視線投到宇文逸豆歸身上,這位宇文部的臨時首領沉吟片刻,看了那神色難看的宇文端德一眼,點點頭,吐出一個字來

  「准!」

  ………………

  幾日之後,慕容部的消息傳入了更多勢力耳中,立刻暗潮洶湧。

  而正主陳止,卻已率軍南下,抵達上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