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本的頭領和將領宇文乞得龜受了重傷,修養之後還是留下後患,前陣子隨著王浚的命令要攻伐代郡,為北路大軍,結果連續遭遇波折,與七品鮮卑交戰之後,又接連吃虧,和王浚麾下的幽州軍體系,沒有完全整合,因而退守的時候又有波折,等一切疏通完畢,反過來要反擊的時候,王浚又被抓了。

  那時候,宇文部的兵馬還以為能趁機入幽州劫掠一番,結果邊疆的守軍卻已得了陳止的許諾,擋住了宇文部的兵馬,無奈之下,這宇文部只好逃竄出去。

  只是比起段部的兵馬而言,宇文部這一逃,可謂是歷經磨難,中途甚至還被其他部族伏擊過,又遭遇了幾次自然險情,而疑神疑鬼之下,更是多次分兵,連宇文乞得龜等人,都在中途帶著兵馬離去,然後就沒有消息傳回來了。

  真正抵達了這平州東邊,與高句麗接壤之處的,也就是宇文逸豆歸他們這些人,但人口比原本減少了一般有餘,可以說是損失慘重了,就這還一到了玄菟郡,就被鄧飛帶人給堵著揍了一頓。

  那鄧飛正是玄菟郡的太守,乃是鄧家出身,頗有其名,在鄧家年青一代中,也是佼佼者,卻沒有走中樞任職的道路,而是轉而到了地方,為一地郡守,因邊疆之地,太守本就可以先斬後奏,干涉兵事,而這平州更是雜糅之地,是以鄧飛也領著兵馬,時常親自衝殺,練出了一支兵馬。

  這次,就是這一支兵馬,讓宇文部吃了虧。

  眾人在那邊思考著與慕容部聯手的可能,但他們的首領宇文逸豆歸卻是念叨起其他事來:「那鄧飛確實是不知好歹,居然還敢伏擊我等,莫非把自己當做是陳守一那樣的人物了?豈有此理!等部族緩過勁來,我第一個就要拿他開刀!」

  先前他們一路逃遁,本就疲憊不堪,原來的戰力十不存三,所以被精心準備的鄧飛帶人一頓追擊,不得不放棄攻占玄菟郡首府玄菟城的打算,轉而北上,占了邊遠小城高顯縣。

  而那占領玄菟縣本是宇文逸豆歸拿出來,準備鞏固自己領袖身份,進而謀奪宇文部大單于的立威之舉,卻被鄧飛破滅了念頭,自是難以釋懷,現在聽別人提起,這肚子裡早就窩著的怒火,便就順理成章的宣洩出來。

  他這一發話,自有那打算投其所好的族人、部屬在旁附和

  「這鄧飛本就是個又臭又硬的石頭,當初連王浚的話都不放在眼裡,何況我等?先前王大將軍不是要將昌黎郡拿出來,讓他做太守麼,結果此人直接拒絕,那昌黎可是大郡,又靠近幽州,不比這玄菟強?現在想來,他當時就是心懷叵測,早就準備要偷襲咱們了!」

  鄧飛為平州一郡太守,乃是受朝廷指派,用來牽制王浚的,是以之前王浚在平息平州紛亂的時候,多次給鄧飛小鞋子穿,最有代表性的,應該就是先前幾次挪動鄧飛的職位,一會說可以在昌黎擔任郡守,一會又說他該調動到遼東,甚至乾脆就要派人去半島。

  但鄧飛卻沒有上當。

  昌黎乃是平州東邊的郡,與幽州接壤,地盤頗大,而且靠近幽州,算是相對富庶之地,只是領土大部分被幾部鮮卑瓜分,鄧飛真要是過去了,立刻就要淪為傀儡。

  至於遼東與半島,在當前來看,即便不能說是苦寒之地,但畢竟遠離了幽州,失去牽制王浚的意義,當然也不會從。

  更何況,得令而來,到了平州,地方上也有許多問題和掣肘,鄧飛也是花費了好大功夫,甚至編練一支兵馬,這才算是站穩腳跟,真要是聽了王浚的命令,原先的積累頃刻不存,又要從頭開始,而平州卻已被王浚平定下來,恐怕很難再有機會了。

  這個道理,在場的人不少人都明白,這時聽了宇文逸豆歸的話,便嘆了口氣,那宇文端德便試圖將話題拉回來:「當下陳氏得了幽州,此人手段過人,心思難測,更不似王浚那般,有明顯的所求、喜好,更可慮者,乃是此人似乎戰無不勝,連慕容部都敗於其手,根本看不出後續還有何等目的,這時我等理應先聯各方,以謀後續!」

  「端德啊,」宇文逸豆歸搖搖頭,頗為不以為然,「不是我不願意,實在是那慕容部如今心比天高,我等現在過去聯絡,他第一件事就是讓我等臣服,你信不信?」

  「我信!」慕容端德重重點頭,毫不避諱的說,「但凡事當有所取捨,又該能屈能伸,當初慕容廆亦有低頭時,如今更是在陳氏面前服軟,我宇文部面對大敵,事關存續,又豈能不暫時委屈一下?屬下不才,願為使臣,出宇文、拓跋、段氏三部,全力聯絡,以和鮮卑之勢,斷不能讓他陳氏有喘息之機,否則等幽州恢復,恐怕北地雖大,卻無吾等立錐之地!」

  第979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

  「你還想聯合鮮卑各部?」宇文逸豆歸瞪大了眼睛,「莫非想讓各部鮮卑聯合起來,圍攻幽州,對付陳氏?」

  「當下或許是最好的機會了,」宇文端德沒有直接回答,但話中真意卻表露無遺,「否則真等陳氏站穩了腳跟,我等休矣!」

  「一派胡言!」就在這時,又有一人跳了出來,卻是名看上去頗為精明強幹的青年,「慕容新敗,與陳公定城下之盟,安有膽量再犯幽州?而今陳公擒王氏,驅慕容,更令我部退避,段部望風而逃,只待定下拓跋之約,便穩固了地位,為北地霸主,豈能輕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