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旁邊的那皮甲男子頓時鬆了一口氣,旋即又提醒道:「將軍既然記得,那便是好的,這次事,看起來簡單,以咱們代武卒的戰力,哪怕還是新兵,要將至剿滅也不見得是難事的,但這次上面傳來的命令,主要提及的,是山寨中的人口和錢糧,所以將軍切莫沉迷殺敵,還是要多看局面的。」

  那將領這時就有些抱怨道:「高君,你對我就這麼沒有信心麼,我都知道的,你就等著看便行了。」

  這將領正是冉瞻,經過大半年的熬練,整個人的氣質有了變化,稚氣盡脫,有幹練強悍之色,因為常年習武,加上這半年營養跟得上了,所以雖然還是長身體的時候,但個頭卻並不矮,至少與那和他說話的人比起來,他的個頭絲毫不差。

  而那個正在說話的皮甲人,居然是在長街燈會的時候,伏地抄寫的高並。

  眾人乃是自高句麗而來,本意也要回去,但不知為何,有人過來招募,他當時正愁著無法歸家為了買紙抄寫,這位可是把身上的盤纏都用盡了,以至於抱著幾張紙,卻沒了歸家財。

  正好有人過來招募他,於是這高並一咬牙,乾脆就加入了進去。

  這卻是陳止當初微服的幾日,坐在茶樓酒肆之中觀過往之人的氣運,看出了這高並氣運不凡,超出常人,於是讓人記錄下來,事後就找人去召集,先留下來用著,看日後是否有什麼成就,再行提拔。

  這是因為陳止也注意到了,有些人的氣運,是因為他的後代、或者背景地位,而不是源自才能,他雖然要聚集人才,鞏固氣運,卻也不想做一個收藏家,光收集名人來養,若是如此,那些被收攏過來的人,離開了自身的歷史位置、定位,也就是魚離開了水,泯然眾人矣。

  對於這個高並的安排,陳止並沒有親自過去考核,畢竟他微服幾日,發現的氣運過人的,可不止這一人,而且還不知未來有何發展,要是親自接見,發出錯誤信號,可能直接就把一個人才毀了。

  所以,讓人大概的考較了一番過後,了解了高並的一些特點,他就直接把人放到了兵營裡面,讓他從從軍紀錄幹起來。

  這高並果然是有些門道的,大半年時間,就從一個小小的紀錄,被楊元賞識,雖沒有被直接提拔,畢竟軍中是講究戰功的地方,半年時間也不好直接提拔,卻還是被調動到了一定的位置

  直接擔任冉瞻的從屬記錄官。

  可不要小瞧了這個位置,因為冉瞻當下所統領的,已經接近是一軍了

  在新漢的軍中編制中,主要的劃分標準,就是軍與隊,這也是民間稱兵家隊伍為軍隊的原因之一。

  這「軍」可以說是新漢軍隊的基本單位之一,不過人數卻不定,有一千人、一千五百人、兩千人、兩千五百人之分。

  當初宣武皇帝統一北方,為了加強對北邊的控制,定下了遷都之策,但這樣還不放心,又深知南方世家勢力之強,於是為了幫助皇室鞏固北地,同時不減少對南方的掌控,於是便分封諸王。

  這些個親王、郡王等,靠著什麼鞏固土地,護衛京畿?那就是手中的兵馬了,其中較小的國,也不過就是一軍配置,兩千人而已。

  而今,冉瞻雖沒有軍主之實,但麾下統領了十五個「隊」,每隊是五十人,這架起來就是七八百人,勉強也算是一軍了。

  這次他奉命剿匪,就是帶著全部人馬出征,直奔距離代縣最近的一座山寨,要以雷霆之勢,將之破滅。

  當下不比後世,後世的時候,無論各地皆有開發,想要見個森林,得往西部跑,見了一片順林,都要花紅線保護,當下這個時候,出了城沒多久就是樹林,飛禽走獸眾多,加上通訊和交通的限制,哪怕陳止對代郡掌控至極,可也管不到野外的花草動物。

  而這樣的環境,無疑是蘊養匪宅的溫床,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零散民戶。

  行軍了有一陣子後,忽有人來報,說是前面發現了一個山坳之地,有三寨連環,加起來,得有上千人居住。

  冉瞻一聽,便興奮起來,說道:「上千人居住,便是一家兩戶青壯,也得有七百多盜匪了,這麼大一群人,過往劫持,怎能留他!密諜司的人還是太慢了,大半年才探出各地盜匪,要我說,早就該將人都盡數拿下來了!諸君,聽我號令!」

  第766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

  通往代郡的一條官道上,七八輛馬車正在緩緩前行,最前面的那一輛頗大,而且外面的雕飾看起來很是雍容。

  「原來這代郡的官道,居然真的都是這般平整,原本聽著旁人訴說,還以為是有誇大之詞,這一路行來,才知道所言不虛啊。」

  馬車上,鋪著竹蓆,棗嵩跪坐其上,正在感慨。

  在他的身邊還坐著三人,正是桓彝、唐璩和那位洪家宿老洪千。

  聽著感慨,那洪千便道:「要說府君之能,那也是天下少有,代郡偏居一隅,本來就不容易,咱們也不指望此地能大治,只求不年年被胡人惦記,那也就行了,誰曾想,這新府君來了一年,咱們這裡就這般安寧,過往商賈更是絡繹不絕,已有興盛跡象,處處皆有改觀,就說這官道,就是府君派人,每月都要修整,更聽說但凡有一處路段有了破損,若在七日之內不能及時上報,就會有人被追責,端得是個能官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