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在人為,勢為人聚,眾志方能成城,這一個國家也好,一個教派也罷,都要有群眾基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來一回,交相輝映,才能構建氣運,穩固跟腳,所以這金色的氣運,其實代表著的,不是教派學說,而是天下根本,乃是人心!」

  看著老僧頭上的金雲,陳止就知道,想要徹底驅逐佛家,其實並不現實,倒不如留下來,好好研究和學習其手法,伺機加以改造,方是可行方案。

  「這老僧剛才的話,其實已經破位露骨了,對於他們這些教眾來說,一個人的生死榮辱,其實無關緊要,所求的是佛教本身生生不息,在中土紮根,讓他們的思想傳承下去,從而永恆!肉體會腐朽,功業會消散,但思想再怎麼扭曲,依舊能活下去,就像是一種修行後的永生,當一個人思想成熟、成型,然後傳入天下,就等於將自己的意志複製成無數份,覆蓋了他人的頭腦,如此一來,其他人所為,就是在踐行此人的言行,這豈不就是永生位格?」

  第745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萬二

  翌日,風和日麗,陳止又在城中微服,只是這次卻沒有那般順利了,只是遊覽到了一半,就碰到了代郡的世家子,將他給認了出來。

  頓時,便是一陣圍觀問候和請教,陳止見狀索性也不隱瞞,撤去了偽裝,與眾人交談起來。

  因城中聚集的多為求學之人,說到後來就不免扯到經義之說,陳止便又發表了一番見論,又與人解惑,最後又是一番勉勵。

  等這一圈折騰下來,已是日頭西沉,這才與眾人拜別。

  等他回到家中,卻忽然得到一個消息,卻是彭城陳家又有人來,這帶頭的還是與他關係甚好的陳羅。

  說起陳羅,也有一番折騰,其人先前秉承家中老父之命,已經來到代郡,卻因戰亂關係,被陳止派出去聯絡,後來又接到一連串的消息,索性就留在了外面,最後歸於彭城,前後又來了代郡幾次,前後奔波。

  這次再來,隔著老遠,陳止就看到其人身形瘦了不少。

  「七哥,唉,七哥,總算是見到你了。」陳羅見了陳止,立刻就從馬車上翻落下來,一路小跑的過來,「我這次來,一路上可是得了沿途之人的關照,但那冀州著實兇險,若不是你派去的武丁厲害,怕是咱們車隊都要陷落在流民之中了,那我可就是咱們陳家的大罪人了。」

  陳止剛想問,何以這般言罪的時候,就看到了遠方,那被人攙扶著蹣跚下馬的身影,以及那已然隆起的腹部,不由楞在原地了。

  下一刻,一股奇特的聯繫,從那婦人的腹中傳來,讓陳止的心靈一陣悸動,仿佛心弦被一隻白嫩的小手撥動。

  陳羅在旁笑道:「這次是家中聽聞北地戰兵消弭,便讓我護送著嫂嫂過來,雖有波折,但好在都是有驚無險,如今嫂嫂已然安然送來,咱老八也得好好享享福了,聽說七哥你已署理代郡,上下之人皆拜服,那我可要在這裡好好逛逛了!」

  陳止卻已無心聽此人談論,卻是邁開步子迎了上去,對面,楊悠豐腴的面孔上,已經露出了驚喜的笑容。

  當晚,郡守夫人抵達的消息,就傳遍了大街小巷,當時就是一陣雞飛狗跳,而等到了第二天,各大世家便都紛紛行動起來,好不熱鬧。

  隨後的幾日,代縣也都在紛亂中度過,先是唐家窯開張,開始燒煅,隨後又是礦場立起,已然出礦,隨後又有紙坊擴產,幾家分銷。

  在這片紛亂之中,段部鮮卑的段匹磾被解除了軟禁,庾亮、張央被遣送回去等等消息,就好像是大河之中的水滴一樣,似乎毫不起眼,卻還是逃不過有新人的注意,尤其是張景生等人,都就此向家中寄出信件。

  於是,代郡便在這一派熱鬧騰騰的氣氛中,逐步步入了正軌,只是其下暗流,卻也越發洶湧起來。

  時光飛逝,秋去冬來,經歷三九嚴寒,春意復萌,代郡這片土地,在安寧的表象中,迎來了新春的到來。

  平興二年的春天,與往年相比,似乎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對北地的人而言,卻有太多事發生了,同時各方勢力,經過大半年的修整和醞釀,也漸漸散發出一股子硝煙味道。

  「使君,過了前面那條小溪,便就入了那代郡境內了,到時候咱們可就都能得安寧了,不管是那些羯人,又或者流民,都不敢踏入代郡半步!」

  崎嶇不平的土地上,一支騎兵小隊不急不緩的前行,為首的卻是一個身著粗布衣服的老牧民,他背上背著長弓,腰間懸著長刀,肩寬體壯,一副孔武有力的樣子,但說話的時候卻儘量壓低聲音,對著身邊一人說著。

  這人也騎著馬,雖甲冑在身,卻還是透露出一股文雅之意,尤其是他不帶盔,而露冠,長須垂胸,隨風而動。

  聽著那牧民介紹,此人卻笑問:「吾等一路過來,唯獨在那祖濟陰所領之地上,得見流民低順、羯人避讓,便是這般,也是要有祖君精兵鎮壓、巡查,方能將那賊兵震懾住,但凡兵卒過去,往往故態復萌,怎麼到了代郡,這群賊兵反而就老實了?」

  那老牧民便道:「使君有所不知,還是那陳代郡辣手,自半年多前,他在代縣刊印諸多書冊,引得北地向學之人皆傳其賢名,這……」

  他還待說著,卻見那長須儒雅之人搖搖頭道:「雕版拓印之書,實乃取巧之物,書經此法而成,多污損、錯漏、重影,雖名傳北地,實不足道哉,你只管說清楚陳止所為,不用為他吹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