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梓又道:「現在,隨著兩場戰役打完,族中北上的人數回升已是正常,家中那邊更是時常來信,無論是什麼出身、支系,都會找上陳家主枝,商量一番之後,再寫信過來,無非就是讓咱們安排一下,但這些人往往沒有什麼本事,否則在彭城的時候,就已經能夠發跡了,哪裡還用千里迢迢來此處?這些人唯一可贊的,就是膽量,只是這膽量一時不能發揮出來,安置下來,最初半個月,根本就只能消耗米糧,總該要多積攢錢糧,以備不時之需。」

  「你的擔憂,我能夠理解,」陳止沉默片刻,有了決定,「但錢糧的積累,一般說法是開源節流,單純節流往往效果不佳,還會陷入拆西牆補東牆的惡性循環之中,所以關鍵是開源,這方面我已經有安排了,礦場的收成,按照北地慣例,一半歸於官府,一半則作為陳家相助的酬勞,當然,上報朝廷的那部分,也依例瞞報三成!如此也可以補貼族中。」

  蘇遼笑道:「上報朝廷,就得走幽州這條線,因為咱們郡可無法直接與朝廷交涉,那當然要隱瞞多點,因為不多,就等於是資敵啊!」

  新漢的鹽鐵專營、礦藏官辦,本意除了要斂財之外,更有維持穩定的功效,只不過這種功效在北地近乎失效,由於王浚一家獨大,這幽州有限的幾個礦場,其所得所獲大部分都被王浚截流。

  更不要說,這個礦藏的發現,完全是陳止利用自身優勢,以跨越成百上千年的經驗,連同簽筒之能,這才能夠開闢出來,否則這片礦藏,不知還要埋沒到什麼時候,更根本不會於此時面世,近乎於無中生有了。

  這種情況下,陳止為了不被朝廷拿著說事,有了礦場當然要上報,但上報的錢財又要有所控制,否則盡數都要淪為王浚的資財,這位幽州刺史和他撕破了臉,哪裡能完整的交出去。

  「其實這個礦場的事,我正要對太守稟報。」蘇遼一句話說完,話鋒一轉,「幽州方面已經派人過來詢問礦場的事了,並且傳達了王浚的意思,說是他們那邊有意接手經營,不知要如何回話?」

  交出去是肯定不會交出去的,只要陳止沒離開代郡,王浚還稱霸幽州,那兩邊再打一仗,幾乎是板上釘釘了,眼下不過是都沒有準備好,同時經營和恢復元氣罷了,哪裡能交出去?相信王浚也知道不可能,但如何拒絕卻也要個說辭。

  陳止不慌不忙的道:「就說這礦藏還需勘探,若是幽州州府有心相助,就給我派些工匠過來吧。」

  第662章 匈奴也要來

  要用錢的地方,確實不止一處,而是處處都要伸手。

  不說開礦的投入,也不說那些工坊的花費,就說見了楊家兄弟之後,這兄弟二人先是請罪,得到陳止的安撫之後,馬上話鋒一轉,就開始要錢了。

  這個獎賞,當然不是有關他們自己的。

  「第一次攻打可薄真部,便有折損,守城略少,亦有傷員,隨後攻打代北屯鎮,也是難免有人員折損,這些撫恤,還望太守能儘快發放。」

  楊元的這一番話,陳止只是點點頭,而邊上的陳梓和蘇遼卻是眉頭微微一皺。

  陳梓更是直言不諱道:「這件事自有郡中負責,楊君無需擔憂,太守在開戰之初,便有詳細安排,制定了章法律令,足以應對各種情況,中間更是幾次問及、強調,斷然不會讓為代郡出生入死的兵丁,有後顧之憂!畢竟,他們都是為代郡出戰,更秉承了太守意志!」

  楊元抬頭看了一眼,隨後說道:「太守處事公允,自當無憂。」

  邊上的楊宋,聽出了兩人之前隱隱的火藥味,趕緊開口轉移話題道:「太守,如今當城縣外的武丁,還留有將近三千人,按著你的命令,這些人未來就駐守當城,那就得修建一座兵營,這部分的錢,從何處出啊?」

  說著,他撓了撓頭,訕訕笑道:「這話是那吳廣書托我來問的,我等離開之前,此人反覆追問,顯然十分擔心。」

  一聽說要錢的是,陳梓的眉頭馬上就皺了起來,他剛想說話,但見了陳止目光,不由將嘴裡的話,又咽了下去。

  陳止則道:「這兵營的建設,不會讓當城官府出錢,但是他們卻要出力,按著規矩,今年的役事還未召集,今年便召集來行此事吧,畢竟當城經過兩次衝擊,城外建築也有不少損毀,另外……」

  陳梓聽了,正想著是不是該提醒一下陳止,要體恤民力,畢竟那當城周圍的村鎮,被可薄真部糟蹋了不少地方,損失不小。

  跟著就聽陳止繼續說道:「當城遭逢這般局面,不建設恢復不行,持續太長時間也不好,畢竟當城周圍的村鎮、塢堡有不少損傷,有鑑於此,只能通過更多召集更多人手來縮短時間,我會傳話給當城的大小家族,讓他們將所屬的佃農、部曲、從屬盡數拿出來,然後登記造冊,搞清楚人數,再分配當城周圍,務必要按時完成!」

  說到這裡,他磚頭看向身邊的陳梓:「記得哪怕人手過去進計。」

  陳梓已經明白了陳止的用意,當即點頭應下。

  對面,楊宋還不覺得如何,倒是楊元眯起眼睛,心有所感,隨即低下了頭。

  「好了,兩位領軍征伐,又一路趕來,必然辛苦,趕緊去休息一下吧,有什麼話過兩天再說,到時我也會為你們宣賞,向朝廷請功的奏摺,也早已經遞上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