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正常不過了!」陳止卻不覺得意外,「有火毬這麼一個東西在,其他勢力不在意才是奇怪,肯定會想盡辦法搞清楚的,區區阻擋,根本攔不住他們。」

  蘇遼轉而憂愁道:「這正是屬下擔心的地方,那火毬威力太大,眼下各方還將信將疑,很多將之歸結於鬼神之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會逐步發現真像,到時候各方的視線都集中起來,到時候千眼百手,可就真的是防不勝防了!」

  「這都是自然現象,只管去安排就好,儘量保證相關的消息不外泄,」陳止點點頭,隨後說道:「這火毬所涉及的東西不少,裡面頗為複雜,由不同的人負責,那些能接觸到的人,也都被嚴格控制,輕易不會泄露,這種東西如果被邊疆部族得去了,那是有不少麻煩的,但沒有終日防賊的道理,因而我們還是得向前看,儘快更新出新的器械才對。」

  新的器械?

  蘇遼心中一突,不由念頭動搖起來。

  那火毬和單梢砲的威力,他已經見識過了,可謂驚人,莫非還有什麼器械,能凌駕其上?

  「單梢砲再厲害,其實殺傷力都十分有限,最多是起到一個驚嚇的作用,」陳止看出了蘇遼的疑惑,「我不止一次的強調過,讓敵軍退去的,是他們的恐懼,不管是這代縣外面的,還是那當城外面,乃至代北境外的人,都是第一次見到單梢砲與火毬,猝不及防之下難免進退失措,這種驚恐在人群中傳播,造成了士氣崩潰,但凡事可一可二不可三,能嚇住他們一次兩次,可一旦敵人習慣,或者說熟悉了火毬的效果,那這驚嚇程度就得大打折扣了,因而真正的器械,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殺傷力!」

  他眯起眼睛,似乎在告訴蘇遼,又好像是在自語:「只有切切實實的殺傷,無從避免的巨大影響,才能無視一時的激勵!」

  這邊說著,陳止又站著看了一會,等陳梓也過來了,三人便一同移步離開,前往城中去見剛剛抵達的楊家兄弟。

  礦場距離城池也要走上好一段時間,沿途坐著馬車,能看到不少農人出來耕作,因為這圍困代郡的那場大戰,鮮卑人選擇了偷襲、突進,為了不引起陳止的警惕,沒有對沿途的莊稼進行損毀,再加上剛剛經歷了夏種,不少田地看上去光禿禿的,所以損失不大,這些農人,很多臉上都是如釋重負的樣子。

  不過,看著看著,陳止還是詢問起來:「有關莊稼損毀的統計,進行的怎麼樣了?」

  陳梓便答道:「已經大致了解了,大概有一成左右的莊稼受到了損毀,對來年的收成不會有太大影響。」

  「到底還是有所損傷啊。」陳止點點頭,跟著想了想,對侍候在車外,隨車行走的陳舵說道,「吩咐下去,今年陳家名下的佃農,田租減少一半。」

  「諾!」陳舵愣了一下,有心要說什麼,但最後只是一聲應命。

  倒是陳梓忍不住道:「咱們陳氏的人,最近來了不少,陳莊擴建又耗費了不少錢糧,這裡面將近一半,都是向楊家借來的,就等著明年、後年歸還,現在田租減少一半,這涉及的面可太廣了,如今族人越來越多,哪怕分屬各行,但最初幾年還要靠著家財資養,這也是一大筆開銷,現在忽然讓田租減半,恐怕撐不過去!」

  如今代郡陳氏初見端倪,乃是以陳止為源頭,彭城陳氏為主幹、下邳陳氏為補充,兩陳合流而生。

  最初只是陳止提議建設,隨後下邳陳氏送來工匠、幫工,算是第一批骨幹,隨後彭城陳氏送來了人口,作為陳莊的根基,下邳陳氏又派了幾名精英,協助管理,但吸引的人並不多,畢竟陳家坐落徐州,中原腹地,四通八達,就算經歷了天災人禍,生活環境也不是幽州之地能比的。

  所以,真正願意過來的,都是在家中實在沒有出路的遠親,以及一些地位比較低下之人,好些個甚至都如陳舉那般,雖是陳家子弟,但因家道中落,沒有背景撐腰,淪為家丁之流。

  彭城陳氏為了支援陳止,已經立下規矩,這些淪為家丁的族人,只要願意前往代郡,那麼家中就會自助一部分盤纏,但凡能在陳止那邊做出成績,或者待住一段時間,就可以恢復原籍。

  有如此誘惑,以至於連戰亂都未能阻止他們。

  當然了,這些北上的人裡面,有些確實沿途遭難,沒了音訊蹤跡,但當今河北局面糜爛,莫說他們,就算是達官貴人,前呼後擁,僕從護衛眾多,一樣有可能淪陷於流民浪潮裡面,是以彭城那邊也不以為意。

  這樣的情況下,最近抵達的陳家族人,人數越發減少,但聚少成多,眼下也是一個客觀的數字了,根據陳舵的統計,目前在陳莊裡面居住的陳家人,連同佃農、附屬、僕從,已經有超過三千人的趨勢了!

  「這麼多人每日的消耗,就是大量的錢糧堆積起來的,哪怕已經逐步建立起一個能內讓代郡陳氏自給自足的體系,但無論是塢堡的建設,還是人員的安排,每時每刻都要花費金錢,原本從鄭家那邊得到的補償,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今有劉家補充,恐怕也無法持續太久,若是再不儘快從其他方面補充,恐怕又要向外借錢了。」

  陳梓的這些話,讓陳止默默點頭。

  此時可不是亂世,哪怕北方局面複雜,但冀州再往南面,大致的秩序還是存在的,所以借錢多人,難免就要受制於人,出於對利益集團獨立性的考慮,陳梓也好、蘇遼也罷,都不願意有太多的外債,至少不能認準一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