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聽皝兒說了,他與你同往代郡,後來提前離開,前往薊縣面見王浚,而你則留在了代郡觀察,以你的性子,如果代郡不存在足以讓你滯留的事,怕是早就回來了。」

  慕容廆說話的時候,盯著何經的眼睛,這位慕容頭領神色平靜,但卻有一股淡淡的威壓,伴隨著他的話語,不斷的散發出來。

  何經從座位上站起來,恭恭敬敬的行禮,然後略微低頭,肯定了其人的猜測:「不錯,代郡之行,屬下收穫良多,而且若非那位陳太守親自送行,恐怕我還會在那邊待下去,這樣可能就要錯過單于的大事了。」

  「不會錯過的,」慕容廆擺擺手,露出了笑容,「你是我慕容部的重要人物,過去的許多事皆賴你來謀劃,我等要與其他部族開戰,又怎麼少得了你?而且,不光是我慕容部知道你的本事,就是其他幾部,一樣對你熟知,如果真把你放在外面,那宇文、段他們肯定要動壞心思的,因此我早就派了人去,給你通知一番,同時再接你過來,但現在看這情形,可能是人還沒到,你就先來了,讓他們撲了個空。」

  先是好生的用言語誇讚了籠絡了一番,跟著這位慕容單于才又說道:「以你的眼光,一般的中原郡守也好,刺史也罷,恐怕都難以入眼,何故會留戀代郡?那代郡我前幾年也去過一次,而且不久前還在距離代郡很近的廣寧郡轉了一圈,雖說商賈不少,但也算是中原邊疆的貧瘠之地,比起大棘都有欠缺。」

  「正因如此,才能看出為政者的本事,」何經的態度不卑不亢,「大棘城因單于而繁榮,原本也是近似貧瘠之所,如今在諸部之中堪稱第一繁華,這就是表現。」

  慕容廆神色不變,可眼裡卻露出欣慰。

  何經跟著就將話題轉移到了代郡之上——

  「代郡的太守陳止,是一位真正的賢人,有著常人難以比擬的能力。」

  「這能力並不是說他多麼的有才華,他的才華之名,早就傳遍了大江南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今更是著有通典一本,引得大漢首都來人,那洛陽之士何等高傲,更有諸多世家雄踞天下,但這些世家都派出了家中足夠分量的人物過來代郡,就是為了求取通典一冊,帶回去觀摩,更不要說還有許多的中原名士,不遠千里,親自過來。」

  「但我今日要說的,卻不是這位太守的才華,也不是那必然震驚天下的通典,而是他治政理民的本事,還要提及他的另一本書,據我所知,他的這一本書,名為《齊民要術》。」

  何經的話,一句一句的傳入到慕容廆、慕容皝和其他人的耳中,讓他們疑惑,因為他們需要何經回答的,其實是有關戰爭盟友方面的事,想要知道的,是陳止有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會不會和他們聯手。

  疑惑之中,還是慕容皝當先開口,問道:「先生自來眼界不凡,既然注重這本《齊民要術》,是否因為此數可解我慕容部當下的危局?莫非這是一本兵家之書?我亦聽聞陳太守在兵家上也有見解,莫非便將那用兵操練之法,紀述下來了?不過,只是聽這個名字,卻似乎又有出入,以民為名,和兵家又有多少聯繫?」

  他的問話,也是為了幫何經開脫,緩解一下氣氛,畢竟這滿屋子的人坐在這裡,可不是想聽何經介紹陳止治民理政的經驗的。

  「少將軍說的不錯,」何經也明白慕容皝的意思,笑道:「這部書確實不是兵書,而我之所以推崇此書,也不是因為這本書,可以改變咱們慕容部當下的局勢,眼前的局勢,根子在什麼地方,單于說的已經非常清楚了,其實還是源於利益之爭,這就不是一本書能夠扭轉的了,但我之所以提到這書,卻是因為這書著實讓我大開眼界,其中有許多的耕種之法、農家之術,就算是拿到大棘城來,一樣可以適用!」

  「哦?有這麼厲害?能被你這麼關心,想要在這個時候說出來的,想來定是非同一般。」儘管心裡更關心的是兵家事,但身為部族統領者的慕容廆還是本能的在意這耕種之法,原因也很簡單,他們的部族在長久的演變之下,本就是處於複雜的生存狀態中,漁獵、遊牧皆曾涉獵,而自從慕容立城,這大棘城周圍也有耕種。

  其時的氣候、地貌和後世有著區別,耕作區雖然在東漢時期就開始南縮,但在靠北的地區,甚至在塞外、關外之地,適合耕種的土地還是殘留許多,有些地方堪稱沃土,非常適宜耕種,也是這些中原以外部族,選擇立城之地的重要根據之一。

  何經點頭道:「不錯,屬下其實紀錄了一些,已經讓人在整理了,待整理完畢之後,會呈現上來,其實陳太守的這部《齊民要術》雖然精妙,但與《汜勝之書》等農家書比起來,也有許多相通之處,臣真正在意的,其實是其中的農具、農械之法,按著其上所描述,只要運用得當,便是在氣候不定、寒冷乾燥之處,亦能為農。」

  這話終於讓慕容廆有些色變了,其他人也都明白過來。

  這氣候不定、寒冷乾燥的地方,可不就是大棘城這樣的麼?

  而且,這邊的氣候不僅不定,還有越來越冷的趨勢,土地雖然肥沃,但稍不小心就會歉收、少收,乃至碰上不好的年景,絕收也不少見。

  在這之前,慕容氏要治理部民,最為頭疼的,也是這個方面,只不過現在都讓位給戰爭準備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