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了,另一方面,也是這幾個家族想讓小宦官在皇帝面前為自己美言,加上摸不清陳止的態度,各有猜度。

  這倒是讓這小宦官對代郡世家的印象不錯,連連稱讚。

  但他到底是個過客,當天下午,這宦官與陳止告別,就乘著馬車,踏上了歸途。

  和來時的偌大車隊比起來,這回去的時候一樣陣勢不小,只是馬車都空了下來。

  不過,卻沒有人注意到,在哪幾輛馬車的角落,潛伏著幾個細小的身影,隨著車隊一同而去。

  「丑牛、寅虎、卯兔,這三個紙探,隨車隊去往關中,各有分工,一居關中,以知皇情,一往西域,開拓眼界,一潛蜀地,刺探軍情。」

  潛藏在車隊上的,正是陳止派出去的三個十二生肖摺紙,一口氣派出去三個,並非是心血來潮,而是看到了恰到時機,可以藉助朝廷的車隊,抵達較遠的地方。

  否則的話,單純靠著這摺紙自己,根本就無法行進多遠,碰到了水火污垢,又或者有了破損,那便要報廢。

  「從子鼠的行藏來看,這摺紙的效用確實驚人,但雖然玄妙,本質卻依舊還是紙,其實並不耐用,外派出去,如果遇到了什麼意外,很容易損毀,所以再操縱的時候,要小心一些。」

  這十二生肖摺紙,可以給陳止傳遞信息,有如目見,但這並不需要他隨時隨地的掌控,只需要事先設定幾個要點,那幾個摺紙就會按預先制定的方針行事,同樣可以自主行路和印泥蹤跡。

  制定了大概的行事方針後,陳止收攏思緒,就等著三個摺紙未來把信息傳遞過來,他再分析也不遲。

  「現在還是先知道農耕,順便研究一下送來的百箱之書,再過不久,洛陽來客就該抵達了。」

  心有定計,但這一次陳止卻失算了,因為三天之後,第一批洛陽來客,就進入了代郡的範疇。

  而這群人抵達的消息,也通過郵驛傳,很快傳到了幾方耳中。

  第505章 通典多解

  漫漫長道,風沙漫天。

  這北方的古老商道,處處都布滿了時間的痕跡,越是往北,風沙越大,道上的行人,也越發有著古樸、粗獷的氣息。

  但就是這樣的行人之中,卻忽然多了幾輛華貴的馬車,摻和在諸多北地商人的車隊中,顯得格格不入。

  這是一支自南邊而來的車馬,有幾名身著華服的青年,在其中穿行,時而策馬競速,時而歡歌笑語,時而指著沿途的景象,一個一個笑呵呵的談笑。

  其中更有那詩興大發的,似乎是被沿途的雄渾景象刺激了,不時賦詩一首,稱讚大好河山,仿佛這般趕路,是什麼雅興一樣,乃是樂事。

  但這樣的樂趣持續不了幾天。

  很快,千篇一律的沿途景象,以及崎嶇不平的道路,就燃盡了幾名華服青年的熱情,讓他們的興致一落千丈,最後也不再策馬狂奔了,他們吃夠了沿途的塵土,也受夠了法間的沙粒,於是轉而龜縮在馬車中,連掀開車簾往外瞧一眼的興趣也無,等待著終點的到來。

  「你們說,那代郡何時能到?」

  車廂中,一個疑問被反覆提起,但其他人卻不知道具體的答案。

  這支車隊,正是自洛陽出發,去往代郡,尋找陳止,想要求取傳聞中的通典後續的。

  幾名華服青年來歷各異,但多數都是洛陽城中的貴胄之後,或者是公侯之子,或者是世家嫡傳,平時出門都是前呼後擁,哪裡像現在這樣,要忍受著長途跋涉的痛苦,去往一個並不安穩的邊疆地區。

  也就只有剛剛踏上旅程的時候,那新鮮感讓他們興奮了一下,隨後到來的,就是困頓與乏味。

  「你們咱們這麼一路忍受困苦,前往代郡,只是為了那可能並不存在的通典他卷,到底值不值得?」

  很快,有人問出了這麼一個問題,此人乃是羅侯世子。

  羅侯為宣武北征時新近崛起的人物,傳承現在不過三代,整個家族的嫡系人丁單薄,這位世子羅央在家中可謂核心,從出生以來,幾乎沒有吃過什麼苦頭,沒料到這次會被派去北上,吃不好、睡不安穩,可是從來沒有受過這麼大的苦頭,心裡難免就有怨言,對此次北上的主要目的,生出懷疑來。

  「絕對值得!」

  當這個問話一落,車廂里其他兩人,幾乎異口同聲的給出了回答,領羅央為之一愣。

  他的兩個同伴也不是尋常人,一個名為張景生,乃是當代西鄉侯的第三子,另外一人名為王快,是王衍的孫子,上品之人,曾在中樞為尚書丞,因父死守孝而出職。

  「怎麼你們兩人都這麼說。」羅央搖了搖頭。

  「羅兄,你沒有看過法論,所以不知道通論價值幾何,」張景生露出了追憶之色,滿臉感慨,「如今抄寫風潮已過,那蘇遼收攏幾冊,怕是要北歸了,整個洛陽城中,得了機會抄錄通典的,不超過十家,你不知道也對,我家那本法論,抄寫時候頗為焦急,還有幾篇沒有抄到,就是抄錄了的幾篇,也要諸多錯漏,但即便如此,依舊能見精妙,以此類推,其他各卷,也能相見是何等風采。」

  「不錯,」王快點點頭,「聽說這次北行,張兄是主動請纓。」

  「是啊,」張景生笑著點頭,「我也是只觀了法論,但家中其實抄了兩卷,但那第二卷道論,被我父親拿著,因為道論抄寫的,比之法論要更完整,我見父親的時候,詢問過,能否將道論一卷交與我看,卻不得許,正巧聽聞北上面見陳君,以求後續的事,就想著主動遷前來,近水樓台先得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