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這情緒立刻就都激動起來,目光一掃,落在那兩本書的封面上,正好看到了《通典經論》和《通典道論》這兩個名字,馬上就都躍躍欲試,有心要討要過來,好好看著。

  離著最近的王老頭,那蒼老的面孔上,更是浮現出激動的紅暈,以為即將得手。

  但沒有想到,蘇遼卻是拿著這兩本書,朝著周圍的眾人,深深地行了一禮,隨後說著:「還請諸位先生理解,蘇某才來,實際上是為了陳太守的一項事物,諸位請看……」

  他這麼一說,在場的人都是一頭霧水,不知緣由何在,卻還是耐著性子的去聽。

  跟著他們就看到,蘇遼翻看了一本書,但沒有翻到內容,只是停留在目錄的地方,指著一出空白,對眾人說:「諸位且看這紙張。」

  本來,一群人都是盯著那目錄看的,都露出了思索之色,蘇遼翻開的這本,正是那經論卷,其中涉及的,大部分是儒家的典籍,但眾人卻注意到,這書的目錄不是以典籍名稱為引子,而是提到了許多的歷史事件,立刻就明白過來,知道這本經論,走的也是法論、佛論那樣的路,是以歷史為脈絡,講述內容。

  不過,單純靠著目錄標題,他們能知道的內容十分有限,很多地方還看的疑惑,不得其解,是以要思索片刻,隨後聽到了蘇遼的提醒,他們終於注意到承載通典文字的紙了。

  實際上,蘇遼最早的時候,已經提到紙了,但無論是王衍,還是其他人,心思根本就不在這個上面,不要說他們,連趙遠最初都沒來得及在這上面做文章,其根源就是被通典的內容本身,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這個情況,也讓蘇遼非常感慨,但也更加意識到了肩膀上的任務和使命。

  此時,他舊事重提,面臨的局面,依舊沒有太大的改變,儘管眾多大家,都注意到了這紙張的特殊,也有人嘖嘖稱奇,但他們的心神,更多還是被通典的內容吸引過去了,絲毫也沒有深究紙張的意思。

  見此情景,蘇遼越發無奈,不得不深深感慨,自己背後的那位太守,在這著作一項上,實在是太過傑出,以至於都反客為主,影響到了本意,不知道這一點,陳止在安排的時候,有沒有預料到。

  但現在不是他感慨的時候,於是只能把打好腹稿仍到一旁,乾脆直接的說道:「其實這件事,是這樣的,我此來洛陽,為的就是將這通典的幾冊書交給趙遠先生。」

  邊上的眾人,見蘇遼神色有些肅穆,也都壓下心思,先不催促,打算看看他能說出身來。

  而一聽到這裡,旁人還未如何,人群中就有人懷疑,陳止特地安排蘇遼送書過來,莫非真是打定了主意,要破壞了這次佛評?樂起難道真說到點子上了,他是被冤枉的?

  但接下來蘇遼的話,卻讓人大跌眼鏡。

  「只是此來的本意,其實不是要將通典推行天下,而是要讓諸位注意到這紙,這紙乃是我家太守,在代郡所立紙坊出產,白而無瑕、通透晶瑩、表面光滑,比之當世的諸多紙張,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所以他想到了在洛陽為官時與諸君結交,便想著讓你們也知道這白紙的好處,但又擔心被南邊紙貶低,所以才寫了這部通典,送來洛陽,讓趙君先過目,再請他代為張羅。」

  這些話,有一部分是蘇遼見機行事的說法,但其中的主幹,卻是陳止交代的,在蘇遼離開代郡之前,陳止就寫了一份章程,其中便包括了些許說辭。

  只不過蘇遼這番直言,卻說得在場眾人錯愕不已,一個一個的表情,可謂精彩至極!

  尤其是那王衍老先生,更是瞪大了昏花老眼,表情古怪,仿佛一時之間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過了好一會,那王覽才艱難開口問道:「蘇遼,你的意思是說,這篇通典之所以被寫出來,其實是為了宣揚這紙?」

  其他人聞言,也都是一臉緊張的盯著蘇遼,表情複雜,心中的念頭更是複雜無比。

  通典的價值、內容,以及其意義,已經不消多說了,好好的佛評因為通典法論而局面混亂,因為通典佛論,乾脆就不用開了,這麼多的法師、大家聚集在這裡,都是洛陽的頂尖人物,連他們都對通典兩冊給予了高度評價,雖然沒有人明說,但傳揚後世那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否則王衍等人也犯不著為此而顯露出爭奪的架勢。

  但這麼一個可以稱之為劃時代的著作,其本意居然只是為了推銷紙張?這個目的,在他們看來已經不能說是玩笑了,簡直是不可思議!

  若是真的,那麼那些個辛苦了一生,為學半輩子,只是為了寫出自己的感悟,抒發一家之言的人,會如何作想。

  這麼一想,他們都覺得這不該是真的。

  但蘇遼卻點了點頭,如是說道:「正是如此,不過這部通典也是我家太守籌謀許久了,他在洛陽為官的時候,就已經著手準備,帶著不少手稿前往代郡,知道最近才成書幾本,也是一番心血啊。」

  蘇遼也曾經是為學之人,當然知道面前這些人的想法,因此給了他們一個台階下,說明陳止作書,可不是那麼隨意的,也是準備了很久的,配合不久之前就在洛陽流傳的傳聞,說陳止要做大典,讓整個事情順理成章。

  果然,王衍等人聽到這裡,心裡好受了許多,但依舊有難以接受的部分,那王衍老先生,更是看向趙遠,詢問一句:「守一派人送書給你,到底是因為什麼,是為了佛評,還是為了石林評價,又或者像他所說的,只是為了……為了那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