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按蘇遼的介紹,代郡朱家是江左朱家的分支,三十年前隨著宣武北統,朱家幾位在北地坐鎮,留下了這支分支,得益於朱家在江左的穩固經營,在朝中的深厚人脈和影響力,代郡朱氏的發展也算順利、平穩,在本家的支持下穩步提升,三十多年的時間,兩代人的經營,到現在第三代人慢慢崛起,已是樹大根深了,在代郡排名第一;」

  「代郡王家,則是太原王氏的分支,這裡離并州不遠,王氏將之視為擴張的方向之一,所以代郡王家勢力不小,與并州相互扶持,擴張迅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代郡王氏都為代郡世家之首,這兩年因為匈奴崛起,太原王氏遭遇困境,沒有功夫顧得上這些小宗了,以至於代郡王家的排名下降許多,不復之前的高調,讓朱家得了頭名;」

  「至於鄭家,倒是代郡土生土長的世家,自東漢末年起家,經過百多年發展,已初現氣象,但有傳聞,說此家祖上實為胡人改姓,鄭家的人是不會承認的,也曾經大肆打壓過相關的言論,結果弄巧成拙,越傳越廣,最近幾年鄭家放任不理,這種說法反而逐步平息了;」

  「至於唐家,按說也本地世家,不過擅長商賈,是最近二十年來崛起的家族,底蘊比起其他幾家稍有不足,多被打壓,之前陸區為太守,就是以唐家為切入口,震懾了代郡上下,確立權威,其家族事後曾試圖反抗,卻被反覆打壓,到現在還沒恢復元氣,不過到了陸區為政的後期,唐家已經學乖了,行事頗為低調,也學會了逢迎,在陸區離開前,已經有了一絲起色。」

  陳止心中轉過資料,表面則和唐允客氣的交流,說著沒有營養的場面話,聽著對方介紹塢堡里的種種特色、事項。

  這人話里話外都在標榜他唐家對朝廷、對郡守的忠心,以及在地方上經營有方,免去了不少人的後顧之憂。

  「匈奴來時,兄長唐典就立刻安排起來,讓我們做好準備,塢堡中的布置和安排,都我兄長的一番苦心,命令一下達,里里外外忙碌起來,很快就將事情安排妥當,所以損失極少,除了我這邊,唐家的幾個村莊,皆因兄長之故,幾乎沒有損傷。」

  唐允一副盡心盡責介紹的樣子,指著幾個防禦工事的時候,順勢提到了自家兄長,字裡行間充斥著敬佩和推崇。

  陳止已明其意,詢問了幾句之後,然後就對盧講說道:「我記得唐典此人,好像曾經擔任過都尉吧?」

  盧講暗暗埋怨唐允多事,卻不得不點頭回應:「不錯,太守真是好記性,只是看了一遍名冊,就記下來了,唐典曾為都尉,也頗有建樹。」他當然知道,唐家一直渴望改變頹勢,扭轉當下的局面,但被其他幾家阻攔,收效甚微,若能押寶新太守,無疑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聽唐允的介紹,塢堡內外的防禦事宜都是他布置的,如此看來,這個唐典是有些能耐的,嗯。」陳止順著話就說了下去,讓唐允面露喜色。

  唐允正想再接再厲,看了一眼天時,就道:「太守,這時候也不早了,要不您在我這裡用過午膳再回去?我這就讓……」

  「不用了,城中還有拓跋部來的賓客,太守要過去招待。」盧講可不想再讓唐允說什麼了,防止節外生枝,因此提前打斷,陳止也順勢點頭。

  唐允滿臉遺憾的道:「真是遺憾啊,那只能等其他時候,再設宴邀請太守您了,若是太守有暇,隨時可以來我唐家,家中上下,掃榻相迎。」

  隨著這句話落下,整個行程也算完結,陳止領著眾人告辭,離開了塢堡,走在路上,陳止貌似無意的問道:「這座塢堡名為解山堡,但我看這附近沒有什麼山,是如何得名的?」

  盧講也搖頭道:「這個下官倒不甚清楚。」

  突然,他身後卻有一人說道:「屬下倒是略知一二。」

  盧講轉頭看去,見是自己的主簿劉廣,點頭道:「嗯,劉廣你來說說。」

  劉廣拱拱手,先給陳止行了禮,這才說出緣由。

  「太守、縣令,二位剛才入堡不深,所以才不未發現,其實此堡是建在小丘之上,也就是原本的解山,只是並不陡峭,本是解家村借地勢抵禦賊匪的,久而久之就成了莊園,待唐家接手,就發展成了塢堡。」

  「原來是這樣,」陳止點點頭,對盧講稱讚道:「你這個主簿,倒是博聞。」

  盧講笑道:「劉廣出身代縣劉氏,對這代郡,尤其是代縣內外的事尤為了解。」

  陳止看了劉廣一眼,點點頭,腦中則閃過了有關劉家的一些記錄和信息。

  代縣劉家,也是大族,最近幾年,更是被稱為四大家族之外的第五大族,影響力逐步從代縣,朝著整個代郡輻射,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當地大族,很多外地來人,不明所以,往往錯把劉家列入代郡四大家族之中,被戲稱為四大家族有五家。

  這些大族,都是陳止著重了解的對方,要治理地方,免不了要和他們打交道。

  第420章 太守死,各家人心動

  簡單說了幾句後,陳止又提到:「你說這個解山,之前是解家村聚集之地,後來被唐家得手,這裡面有什麼緣故麼?」

  盧講默然不語,而劉廣倒是給陳止解惑道:「這事我略知一二,解山莊又被叫做解莊,順山而建,易守難攻,所以傳承甚久,但後來戰亂,又有天災,村中存糧耗盡,他們不得不向唐家借種耕種,後來難以歸還利息,慢慢就被唐家拿到了田地,整個村子的子弟,都為唐家佃農,唐家後來又出資出力將塢壁圍起來,成了塢堡,也就是解山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