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考慮到陳蟄的基礎薄弱,為學的時日尚短,多打打基礎,並無壞處,至於陳蟄的想法,陳止多少能夠猜到,但還是決定磨一磨對方的性子為好。

  等師徒對答過後,就有僕從過來通報,說有人送來請帖。

  陳止讓人送來,接來一看,正是臥冰樓晚宴的請帖,時間就定在明天。

  「這些名士,也是心急,我剛把事忙完,就來送請帖,也罷,正好去看看有什麼人物,徐郡守說的不錯,北上代郡,為一地太守,乃是父母官,要治理偌大土地,諸多事物,就算一個人能處理的過來,終歸要找些人手的,否則就要被政務纏身,別想再謀劃其他事情了。」

  他又想到徐輝提到了那個人。

  「小仙翁葛洪,在後世很有名氣,我沒刻意去了解過,也知道是道教上有名的人物,還有《抱朴子》流傳於世,就是不知這人有沒有為政之能,但至少在煉丹上有造詣,或許可以加以延伸,但話說回來了,這樣的人,想要招攬也不容易啊。」

  以葛洪的名氣,即便什麼政務都無法處理,但單純養著,也能提升名望,更何況煉丹本身涉及到化學,也能有不小的助力,只是陳止過去也聽過其人名號,知道不是一個容易招攬的人。

  「也罷,先結交了再說,徐郡說了,還有一位大賢,似乎很得幾位名士的推崇,也不知道是何方神聖。」

  帶著這樣的想法,等到了第二天,陳止就準時的抵達了臥冰樓。

  遠遠的,就看到有人在門口等待,等他下了車,那人立刻就迎了上來。

  「張先生,使不得!」

  陳止很快就認出了來人,正是彭城名士張詠。

  這位張詠,過去與陳止有過一點衝突,但在認識到陳止的能耐後,立馬就轉變了態度,一門心思的結交。

  「怎麼使不得?莫非是陳郡守看不上我了?」張詠故作姿態,隨後哈哈大笑,「好了,人都到齊了,就等著你來了,快隨我進去,我給你引薦幾位大賢,也好讓你北上的時候,有人幫襯!」

  第401章 南北名士聚一堂

  「……這青州的名士給你介紹完了,後面就是咱們徐州的名士了,這位是廣陵名士枚顯、這位是他的好友周盎,這位這一年多以來,在廣陵那是名聲越發響亮,哦,對了,周兄要是嚴格算起來,那還是揚州人士,但卻長居廣陵[注],算是半個老鄉啊。」

  張詠領著陳止進來之後,就順勢給他介紹著屋子裡的人。

  這次的宴席,說是宴會,其實人數很少,也就十幾人,按著士人名士的標準,這個時候不會一群人圍著一張桌子,而是一人一張單桌,所以只需要一間稍大的雅閣就夠了。

  人不多,也好辨認,隨著張詠的介紹,陳止大致明白了,今日來此的,大部分其實是北方士族,青州和兗州的人最多,徐州的名士也不少,但大部分都是陳止人士的,比如張詠、劉侃、蕭左等人,此時這幾人都是一副要盡地主之誼的樣子,也無需幫陳止介紹。

  所以,在介紹完兗州、青州的名士後,那張詠介紹徐州名士的時候,就輕鬆許多,待得話語落下,又指著一人道:「這位就是陳君你先前念叨著的小仙翁葛先生了。」

  葛洪!

  陳止心中一動,順勢看去,入目的是一個看上去神色從容的男子,留著長須,穿著寬衣大袍,正順著張詠的話拱手為禮,但神色中卻不見多少敬畏和恭敬,卻不讓覺得無禮,有一種讓人親近的柔和、自然之感,這是源於氣度的一種感覺。

  「早就聽聞小仙翁之名了,只是一直未能拜訪,甚為遺憾。」陳止一邊不動聲色的觀察對方,一邊說著推崇的話。

  他的這些話並不是客套,而是心中的真情實感,因為葛洪的這個名字,他在第一世的時候就聽過了,很多的文藝作品也都涉及這個人物,而在今生,他在復甦之後,也是偶爾能聽到這個名字,伴隨著的也都是種種傳奇一般的故事,當然是如雷貫耳了。

  葛洪卻笑著搖頭道:「我的這點名聲,如何能與陳君相比?而且,陳君的幾篇文章中,也有許多內容,讓我欽佩,真要拜訪的話,也是我來拜訪你,實不相瞞,先前的杏壇論道,我也曾過去,就是想要見一見陳君,可惜最終未能一見啊。」

  「還有這回事?」陳止頗為意外,一個沒想到這位名揚後世的人物,話里話外居然對自己這般推崇,第二個沒想到對方居然會前往杏壇論道,要知道,在這之前,可是有傳聞說這位小仙翁在閉關著述的。

  果然,那張詠也頗為意外的道:「還有這回事?葛先生,沒想到你這麼早就出關了,還往青州去了,那你路過這邊的時候,該通知我等一聲啊。」

  葛洪聞言,笑而不語。

  不過,也有那明白人,很清楚的知道,葛洪當下固然沒有什麼官職,但名望甚高,聽說連江左的幾位郡守都曾去拜訪過他,想要請他出山,哪怕不是輔佐自己,只是在旁邊養著,那也是個壯大名望的事,但最後都是鎩羽而歸,有些人甚至連葛洪的面都沒見。

  與這等人物相比,張詠實在看不出有什麼資格,讓葛洪在過境的時候,特地給他通報一聲,這話就是用來客套,都有些給自己臉上貼金了。

  正因如此,等不少人回過神來,都覺得情況有些尷尬,氣氛頓時怪異起來,還是邊上的劉侃,一見情況不對,趕緊接過了話頭,就指著葛洪身邊的一人說道:「這位是鮑敬言、鮑先生,乃是葛先生的好友,在江左一帶也有名氣,同樣也是道學的大家,而且對財貨之道還有研究,他這次過來,也是因為陳君的關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