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索性在他在記憶的同時,也把原本較為雜亂的圖書,分門別類的整理歸納,按照經史子集的大類,依照百家之言的劃分,又遵循前後時間的順序,重新編排了藏書之地的布局,令其更加直觀,也更為容易翻查,而且又有單據為憑,若是哪裡少了一本書,也可以很快察覺。

  但對於這些變化,知曉的人反而不覺得奇怪,因為陳止擅長整理這一點,早就名聲在外了,無論是青徐兩州,還是在太樂署、鴻臚寺,他都展露過一手,在秘書省中再行,旁人也只當是應有之意。

  不過,也有一群人對此頗為在意,因為這群人根據自身經歷,很清楚想要整理藏書,並且分門別類,讓沒有讀過的、了解過的人,也能迅速尋找到相應的書冊、簡牘,那需要多麼深厚的底蘊。

  這群人,就是閱歷和知識都很豐富的大儒、大經學家、大學問家、大宗師。

  簡單來說,至少也得是通讀了一遍,熟悉了其中內容,方能放手施為,這也是自古以來,編著書籍的困難之處。

  但正常的人,其閱讀量小的可憐,能閱讀萬字、十萬字的,就可以說是博人,若是百萬字了,那就是通曉智慧之輩了,要整理一個國家級的藏書館、圖書館,乃至編著一部大典,那其中所涉及的閱讀量,可以說是駭人聽聞了,過去若是要整理這樣的藏書,怎麼也得動用百多人手,召集各方學者共參,才能成功。

  最近又傳言,說陳止要編撰一部典籍,但沒有多少人相信,反倒是他將東西兩苑大部分的典籍,都重新整理、歸納了這件事,已經被很多人親眼所見,是無可辯駁的事實了,於是就有不少宗師級別的人物,過來諮詢——

  這東西兩苑乃是皇家藏書館,輕易不會開放給外人,但也有例外,就是那些真正名聲在外的尊者、長者。

  新漢以孝治天下,對於老人是非常尊重的,而為了搜羅人才,更是有諸多特殊的制度,比如這皇家藏書的觀閱資格就是其中之一,就算是後世,建立大興的科研機構,也依舊還是延攬人才的不二法門,何況如今?所以很多無法請來出仕的為學者,也不得不在這種制度下,被吸引過來。

  而秘書省的諸多官員,除了要面對皇帝、各司衙的諮詢問政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動作,就是接待和滿足那些大學問家老人們的請求和要求。

  新漢由於其王朝特點,但凡能來秘書省申請觀余閱的,都不是尋常人物,要麼是過去曾為高官,要麼就是門生故吏為高者,而且還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治學、為學之名船樣天下,乃是公認的學問宗師!

  這樣的人物,平時請都請不出來,他們願意過來瀏覽皇家藏書,皇室其實是求之不得!

  不過,皇家藏書到底珍貴,還是不許帶出兩苑的,因此這些大學問家在觀看的時候,就會留在秘書省中,一方面是在這裡觀書,另一方面是有相關需求、要查閱其他書籍的時候,能及時的詢問,這也是秘書省資問的一個工作。

  過去有不少的宗師人物,在得到許可後,經過一定的手續,進入兩苑查找所需的書籍,然後通過詢問裡面的書吏,來迅速找到目標。

  不過,書吏固然在這裡當差,就算為了熟練業務,必須把這藏書館中的大概布局搞清楚,但想要按照宗師的吩咐,從無數典藏中超出一本書、一卷簡牘,依舊是一個繁瑣的工作。

  如果宗師需要的是某一具體的著作,那找起來就像是在溪邊的石子兒中選出一個一樣,沒有幾個人一起尋找,怕是找上幾天都翻不出來,這還是在熟悉大概布局的情況下——這裡畢竟是皇家藏書館,雖然沒有科學的分類和歸納,但也有自己的一套整理體系。

  但事實上,從諸多書冊中挑選一個出來,還算是輕鬆的活計,因為若那些大家提出來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或者只是描述了一句,需要大概什麼樣內容的典籍,那更是一個痛苦的任務。

  就好像有些宗師來到這裡,本就是為了給自己正在書寫的著作,找一個參考、或者是根據,那麼他們很可能提出來的要求,是要找一些帶有「三代之治」、「墨家之學」、「老莊注釋」等等要求。

  這就不光要找了,還必須有所理解,否則花費了幾個時辰、眾多人手找出來的內容,卻不符合要求,那結果無疑更讓人難受。

  只是當陳止過來之後,情況又有些不同了。

  起初,來到這裡的宗師們,對於更換了秘書監這件事,還略顯得有些不快,因為原來當差的黃思,確實是有兩把刷子的,也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否則也坐不穩這樣的位子,對於那些過來查找典籍的宗師們來說,一個熟悉典籍的秘書監,無疑能省去很多麻煩和功夫。

  這個位置的人一換,他們就要擔心影響自己的事了。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他們很是意外,因為陳止只是用了幾天時間,就能辨認各處的書籍,用了一個月,就大致整理了書籍,三個月的時間,就確定了大致的歸類。現在半年的時間過去了,居然有傳聞說他要編撰大典了!

  旁人或許不信,但那些時常來此的宗師們,卻知道空**來風,未必無因,再說了,他們也早已經領教過陳止的厲害,無論他們詢問什麼典籍,想要找尋哪方面的文獻,只要問了陳止,他甚至不需要親自去拿,只是吩咐一聲,就可以讓人把需要的書冊、簡牘送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