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疑問,是被那個外鄉客問出來了:「聽先生口氣,分明已經知道陳君要去哪裡的郡了,能否說出來?不過,在下真是好奇,黃先生您又是從哪裡得到的消息。」

  「你這漢子,我好心答你,你居然有心試探於我?」黃通笑著說了一句,見周圍人的表情,也能猜出他們的念頭,「也罷,那就說個清楚,省的你等疑神疑鬼,最後傳出什麼話來,讓人誤會於吾。」

  聽他此言,眾人頓時來了精神,就等著聽個故事了,沒想到接下來卻聽那黃思說出了這麼一番話來——

  「我與黃思,無甚血脈聯繫,更不是什麼來歷莫測之人,對朝廷的安排也不知曉,更不知道陳君會被安排到哪個郡中。」

  其人話語落下,眾人都面面相覷,再看黃通,滿臉疑惑。

  這就完了?

  「自然是完了,不然你們還以為有什麼?」黃通看出來眾人的疑惑,話鋒一轉,「不過,我雖不知陳君會去那個郡,但剛才的話卻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因勢而算,推導出來的。」

  還是那外來客第一個回過神來,一副請教的樣子,問道:「願聞其詳。」

  「這事,還得從大典之前、文評的時候說起,」黃通大大咧咧的,迎著眾人疑惑的目光,侃侃而談,「那時有個說法,叫做三家逼陳,說的是有三個大家族聯合在一起,對付陳止,具體是哪幾家,我就不明言了,省得招惹麻煩,雖然朝廷不會因言獲罪,但大世家可沒有那麼寬宏大量,我不懼朝廷,但懼大族,再說了,諸位長居洛陽,又豈能不知此事?兩位遠來,若是不知,也可以去找人打聽。」

  眾人都是點頭,外來客與同鄉也是一般模樣,一直開口的那人就道:「此事我等也略有耳聞。」

  「那就好說了,」黃通點點頭,繼續道:「三家之後的事,諸位大概也都知道,因陳止才幹突出,一家與之講和,家中與陳君有矛盾的子弟,被外放江東,一家在品評上得了實利,後來也偃旗息鼓,還有一家,看起來也退了下去,但其實不過潛伏。」

  眾人聞言,默默點頭,他們很清楚黃通話中所指的三家,具體是哪幾家。

  卻有人疑惑:「這和陳君任太守,有何關係?」

  「當然有關係,因為陳君如今背景也不小,當初還有幾卿相助、皇上青睞,也不是那麼好動的,」黃通頓了頓,飲了一口茶,話鋒猛然一轉:「諸位,半年前陳君大婚,你們可曾見過當時之景?連五品秘書監的任命狀,都是在那之前頒布的,因為皇上想用這個作為賀禮。」

  眾人大為不解,怎麼好端端的說著三家逼陳,這黃通卻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導了陳止娶妻的事上,但眾人回憶當時情景,還不免感慨。

  「怎麼不知?楊家嫁女,可是大事啊!」

  「對啊,當時陳秘書風頭正勁,在洛陽城名望無雙,連在諸評上得了稱讚的士人,也比不上他啊。」

  「是啊,楊家小姐秀外慧中,楊公帶著她來到洛陽,不知多少俊傑趨之若鶩,想要一親芳澤,還有幾場賓宴,也是因此而起,可惜最後無人能入楊公之眼啊。」

  「說來也是有趣,那位黃思黃君,本還不至於調動的那麼快、那麼急,就因為皇上想要給陳君一份賀喜之禮,逼著吏部,怎麼都要在婚禮前將陳君的調動辦妥,以至那黃思狼狽而去。」

  「那日婚禮,我有幸在場,那場面,鑼鼓喧天、琴瑟齊鳴,賓客有列卿,亦有重臣,還有諸多公卿,連諸葛家都派人過去,餘下的趙家、徐家、關家等等皆有人來,最後皇上親臨,更是令人意外啊!」

  眾人提起這個事,又都興奮起來,一個一個不停的說著,越說越是來勁,連之前的話題都顧不上了,那兩個北地來客也仿佛被情緒感染,融入其中,也是滿臉歡笑。

  黃通的聲音又適時響起:「諸位當也知道,以楊氏的強勢,比之陳氏強了十倍不止,楊公卻願意將最寵愛的孫女,嫁與陳君,原因何在?」

  時下北方世家,有四家勢強,稱為兩王一楊一荀,也稱東王西楊,北王南荀。

  東王為琅琊王氏,而那北王則為太原王氏,南荀正是潁川荀氏,至於西楊,指的正是關中的的楊家。

  北方四大家,是相對江左的諸多世家而言的,新漢以南統北,南方世家權重,但帝王為了平衡,又扶持北邊士族,北方世家亦有崛起,如那庾家等等皆在此列,而上述四家在曹魏和袁趙滅亡後,靠著深厚的底蘊和正確的站隊,迅速崛起,比之江左頂尖大族還有差距,但相差不多,在北方更是代表著世家權柄的高峰。

  楊家嫁女,自是影響深遠,被傳為一時佳話,黃通一問,眾人就忙不迭的說道。

  「此事,我知,說是楊公曾遣弟子往陳家觀諸陳,當時陳家諸子皆於院中,或神情緊張,或口若懸河,或不知所措,唯陳止坐於東廊,撫琴自若。

  那弟子回去與楊公一說,利於一側的楊公之子、大司農楊結,就贊道:東廊撫琴者,何其佳哉!可為我婿!」

  第382章 出當為郡守,敵入尚書台

  半年前,陳止娶妻。

  東廊快婿。

  如今,有不少人用這個成語,來形成楊家擇婿之事,洛陽之人對此津津樂道,而等婚訊傳入彭城之後,彭城之人也如此描述。

  其實,按照規矩和禮法,陳止娶妻還要往彭城走一遭,畢竟那才是他的世族根基所在,但基於種種原因,以及皇帝要親臨的關係,這事最終還是在京城操辦了,但彭城諸陳也沒有錯過機會,陳遲、陳邊、陳迅親自趕來,與陳永一同作為男方的家長,坐鎮婚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