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匈奴幾人聽過則愣住,轉首朝著窗外看去,心裡一陣疑惑與驚訝。

  窗外的景象,是因陳止而起?

  在那窗外,街頭巷尾皆有人奔,毫不誇張的講,還有那扶老攜幼之人,讓人越發疑惑。

  「敢問這位君子,究竟是因為何事,竟引眾人這般追捧?」靳准乾脆就問了出來,就好像剛才不是他們冷嘲熱諷一樣,顯得誠懇而友好。

  士人本來不想回答,但看了看石勒的拳頭,還是說道:「今日,乃是文評的假終之評,將會決出丙榜的天地人三才之人,參與三天後的真終之評!」

  「假評?丙榜?天地人?三才之人?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靳准不問還好,他一問,眾人面面相覷,更加糊塗了,只覺得一個頭兩個大,耳中所聞皆是過去未曾聽聞之詞,這心裡頭的迷惑,越發濃烈。

  想了想,靳准不得不硬著頭皮,又詳細請教起來。

  ………………

  「真是沒有想到,這所謂文評,明明是名士之事,為那風雅之情,居然會令洛陽之民這般推崇,每日文評一起,立刻就萬人空巷,太樂署周圍的街道,被人擠得水泄不通!」

  皇宮之中,人皇劉岱,也在感慨著同樣的事,而且面色興奮,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看的旁邊的莫安節一陣擔憂,生恐前幾日的事態重演——

  幾日之前,文評的初評剛起,就引來一陣風潮,人人皆言此事,洛陽內外,無有不知者,連皇宮大內都滿是議論之人。

  按著陳止與皇帝的約定,文評起時,皇帝當往,予以祝福,劉岱見了場面,回來之後就念念不忘,一聽說初評火爆,就按耐不住了,竟想要白龍魚服,微服出宮後,也去湊個熱鬧,要化名一人,參加文評初評,過把癮。

  但這樣的要求,誰敢答應,莫安節當時就把皇帝攔下來了。

  即便如此,最近幾日,劉岱連政務都顧不上了,一心牽掛著這個文評,以至於莫安節都有些後悔,當初答應了陳止的要求。

  「大伴,過幾日就是終評之日了,按著陳止的布置,先是諸書院遞交文章,擇其善者而出,儘量每個書院都選出一到兩篇文章,讓寫文章的人分批次前往太樂署,由十位大家品評篩選,最後選出五十人,分入甲乙丙丁戊五榜,這也就是初評,然後就是現在的假評,共分五日,每日皆有一榜士人出面,每榜最後只剩三人,為天地人三才之數,這五榜三才,在三日後參與真評,也就是終評,勝者則可從南山書院手上,得到洛陽文章第一的牌匾,以及其他諸多賞賜。」

  這位人皇越說越是興奮,到了最後,居然有了點情難自已的意思。

  「這麼些個人,那麼多的俊傑,朕過去可是從未見過,為了個第一的名號,這許多書院是什麼都不顧了,一門心思的想要成事,大伴,你說這樣的場面,朕焉能不去?」

  莫安節最怕的就是這個,不由勸道:「太樂署狹窄,而終評之時人多,到時魚龍混雜,陛下身系天下安危,豈可輕去?不如就在宮中等待結果。」

  「怎麼?朕聽聞,每日品評之時,洛陽的百姓聞風而動,齊聚太樂署外,莫非朕連這小民都不如?不能親眼一觀這般盛事?」

  莫安節順勢就道:「陛下有所不知,正因如此,方要謹慎,百姓齊聚太樂署外,將好寬的街道都給擠得水泄不通,裡面有何人出沒,根本無從探查,陛下豈能輕涉?」

  皇帝卻怒了:「豈有此理!為什麼你勸朕的話,說的這麼熟練啊?朕明明都聽說了,你這老貨,若是有閒暇,也會過去一觀,怎的朕就不行?」

  原來,莫安節固然忠君,但也有愛好,最近也迷上了文評之事,有時候會親自過去一觀,不知怎的被皇帝知道了,拿出來說開,頓時老臉尷尬。

  正當他想著如何開脫,卻有一小黃門匆匆而來,拜於台下。

  「陛下,那太樂署,出事了!」

  第360章 文評之盛哉

  文評之盛,甚至有些出乎陳止的預料。

  本來,他接掌太樂令之初,了解了官職的職能後,就心有所想,有意在職權範圍內,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社會實驗,以驗證前世、後世,這不同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下,人心是否有太大偏差。然後確定下一步的行動方針。

  所以,這個所謂文評,實際上借鑑了後世經驗,又結合當世情況加以更改,借著公權力進行推廣。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陳止多次借力用力,如張家、徐家、荀家的流言,就被他借勢炒作了一番,將自己要做的事推廣出去。

  待得回過頭來,文評之名已然街聽巷聞了,加上那品評會中,兩家書院比拼,讓不少人心裡有了個大概的概念,同時也傳出了許多風聞,那洛陽文章第一的牌匾,更是讓不少書院摩拳擦掌。

  至此也就罷了,陳止本意就是把書院的精力,從散亂的比拼中引導過來,聚集在一個公開的擂台上,從而進行管控,加以引導。

  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隨著文評的正式召開,除了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書院之外,居然連這洛陽內外、京畿之地的布衣百姓,也聞風而動,開始傳聞。

  這古往今來,人心還是人心,尤其是這文評布置,放在後世,經過一番炒作,亦可收穫不少觀者,何況是如今整個娛樂匱乏的時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