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人簡單寒暄,祁正舉忍不住道:「剛才行軍司馬過去辨認,回來匯報,末將還存有疑慮,現在終於放心了,只是不知大將軍為何不亮出令牌?」

  這個問題,勾起了劉曜的思緒,他心中隱隱作痛,表面卻宛如無事的道:「一路逃難,歷經漢地、鮮卑部族,常被排查,多有換裝,又有沿路盜匪,信物早就都丟了。」

  「大將軍受苦了,受苦了啊!」祁正舉也是帶兵的人,哪裡聽不出裡面的兇險,不住的安慰。

  倒是劉曜渾不在意,揮揮手,話鋒一轉:「國中局面,我已知大概,而今是個什麼情況,你在此駐守,可是還有戰事?」

  祁正舉收斂心思,回道:「今上登基之後,說要休養生息,但漢兒狡詐,不可不防,是以這南邊多有布防,如今整個并州,大部皆為我匈奴國土,也就晉陽等地,還有負隅頑抗,已有大軍前往征討,不日可平。」

  劉曜點點頭,新近登基的,是他名義上的兄弟劉聰,他不便置評,就道:「晉陽駐守是那個劉琨吧,此人有才,若能招降,為我所用,才是最好。」

  祁正舉卻搖頭道:「那些漢兒,也有骨頭硬的,寧死也不願意投降,那劉琨恐怕也是這樣的人吧。」

  劉曜沉思片刻,追問:「這般攻伐,漢廷有何反應?是否會再起戰端?」

  祁正舉則搖頭道:「漢兒大敗,已然膽寒,不復兵,聽說還要給王上冊封,國中一個月前就決定派出使者,與漢廷交涉,此時該已抵達洛陽。」

  劉曜又問:「國中可還安寧,大喪何日可?」

  「國中安寧,諸王和睦,但大喪要等使者回來方可,因先王之死,與那漢兒陳止脫不了關係,得讓漢廷給個說法。」

  聽到陳止的名字,劉曜眼中閃過一道寒芒,心底殺意涌動,但生生壓下去,跟著嘆息道:「是我的過錯,沒有護好幼弟,還害的大王心淤,以致中道崩殂。」

  祁正舉趕緊道:「怎能怪大將軍,此事皆是漢兒之術,待得國使當堂質問,定要讓那陳止付出代價!」

  第358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

  劉曜的歸來,在匈奴漢國內,激起了一陣漣漪,但很快就平息下去了,畢竟他的歸來,也無法改變劉淵身死給匈奴內部帶來的影響。

  反倒是有幾個部族之主,要追究劉曜的責任,認為劉淵的意外身死,和劉曜是脫不了關係的,需要讓他有所表示。

  這無疑是匈奴內部權力鬥爭的一部分,是幾個匈奴部族之主,藉此向新王施壓的手段,但劉曜也不是好捏的柿子,他本身就是匈奴貴族,代表著一部分勢力,雖然在歸來的最初,面對局勢處理的有些混亂,但很快就站穩腳跟,開始反撲。

  於是,隨著劉曜回返匈奴王城,整個匈奴漢國陷入到了新一輪的動盪之中,與此同時,匈奴國的使臣車隊,也已經抵達了洛陽。

  此時,距離陳止設宴,招待和邀請六十多位大家,已經過去了近一個月的時間。

  不過,雖然時間過去了不少,但有關那一日尋梅樓中所發生的事,卻依舊在城中流傳著的,而且還帶動了周圍的不少人,朝著這座京師匯聚。

  「這就是東都洛陽啊,比之關中,果然是繁華了許多,尤其是這街上的行人,更是人數不少啊。」

  說話的人,乃是一名年齡不大的匈奴少年,看上去年不過二十,但看其衣飾,位列副使。

  匈奴漢國的使臣,在抵達洛陽之後,先是被大鴻臚派來的吏胥接待,在百邦館中安頓下來,緊接著就迫不及待的在城中遊蕩。

  當然,如果按照禮制,作為下邦的匈奴人,理應恭敬的等待在百邦館中,等待皇帝的召見,在這之前,都是不能隨意行動的,更不要說踏足城中了。

  但這次過來的匈奴使者,卻沒有絲毫下邦的自覺,言行舉止之間更有一股淡淡的傲氣,畢竟在他們看來,漢匈兩國的這次交戰,分明是他們取得了大勝,將漢朝派去的官兵打得大敗,他們這次過來,不是以下奉上、過來覲見的,而是作為勝利者,過來商討戰後利益的分配的。

  因此,在安頓好了之後,立刻就帶著人要閒逛洛陽城,連大鴻臚屬官安排的護衛都不帶,說是不能放心,比不上自家國中勇士,將那典客令氣得不輕。

  但匈奴幾人絲毫也不在意,就這麼自顧自的出來,邊走邊點評,毫無顧忌。

  「我當初去關中長安的時候,就以為天下繁華,莫過於關中,沒想到這洛陽的繁華猶有過之,真是令人驚嘆啊,怕是這一城的財富,比之我匈奴幾代先王累計下來的財寶,還要多上許多啊。」

  那少年副使看著來往之人,眼睛裡流露出貪婪與羨慕之色。

  「可惜啊,我只是匈奴的王,不是他們漢人的王,否則這城中財富,那藏於深閨的美人,豈非任我予取予求?」

  他的聲音不大,只有身邊幾人聽到,他身後就有一名三四十歲的高頭大漢微微撇嘴,此人身子極高,虎背熊腰,肩膀很寬,走在街上,引得不少人側目看來,但見了此人那兇惡的面孔後,又紛紛收回目光。

  見狀,這大漢冷笑了一聲,略帶得意的說道:「哼!中原人雖然富庶,但個個都是無膽鼠輩,若是給某家幾百兵馬,在城中劫掠,當可滿載而歸!」

  「石勒,休得胡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