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董緒搖搖頭,心裡暗嘆。

  其他幾人,也是差不多的心思。

  另一邊,隨著兩名吏胥匆忙趕路,再次來到了徐吉的宅外,稟明來意。

  「怎麼又來了,我家老爺不是說的很清楚麼?算了,你們等著,我這就去通報。」

  門房低估了幾聲,然後就進去通報,轉述了兩人話語。

  「這個陳止,說話還真直接,不過我聽他這話裡面,也有服軟的意思。」在聽過轉述之後,那位督樂曹徐吉就招來心腹管事,商談起來。

  「你聽他這話說的,什麼突然到來,我沒有過去,也可以理解什麼的,我讓兩個吏胥帶話回去,態度已經表明了,本來我去這個太樂署,就是因為此處無人可管,樂得逍遙,頭上沒有個指手畫腳的人,現在倒好,來了一個陳止,他如果是從別的位置調動過來的,那也就罷了,卻是一個起家官,過去從未出仕,就是有那麼一點名聲,靠著一個當了太僕的祖父,弄了個一個不知所謂的功勞,就直接從白衣一步登天,跑到我的頭上了,這如何能忍得了?」

  他那心腹管事卻勸道:「老爺,話雖如此,但既然這個陳止都服軟了,又讓人來請您,你還是過去吧,反正震懾他的目的,也已經達成了。」

  「不可不可,」徐吉卻笑了起來,「豈能如此簡單就讓他過關?他既然服軟,那就是倒退了一步,豈能放過這麼好的機會?上年春天,我與族叔往江東,他任職太守,但下面多有官吏存有他念,貪戀權柄,聯合當地大族,不願歸附,我那族叔就是靠著步步緊逼,將一干人等盡數馴服,最終建立權威,我當效仿!」

  那管事卻道:「可那陳止,畢竟是老爺的上官,族老太爺是以太守之位,制馭下屬,情況多有不同。」

  「看似不同,其實異曲同工,」徐吉自信滿滿,「你只看到了陳止為上司,卻沒有想過,除去陳永這個太僕,他陳止其實什麼都不是,乃是流水一樣的官員,還沒有根基,些許名聲,更如空中樓閣,而我為功勳之後,又有兩家之力,這才是真正的大勢,韓子立勢而治術,陳止之能小道爾,帶我將他馴服,以他為盾,依舊逍遙。」

  說到這裡,他大手一揮笑道:「去告訴來人,本官不去,家中之事,尚未處理完畢,待我處理好了,自會去見太樂令。」

  當這個消息被帶回去的時候,自董緒以降,沒人覺得意外,他們覺得理所當然,同時也都認為,陳止是沒有辦法了。

  「已經退讓了一次,就算是陳止不懂裡面的奧秘,短時間內也不會有第二次了,同樣的,他既然退讓了,那就沒理由嚴懲了,否則之前何必懷柔?」

  就在董緒等人計劃著等會給這位上官找點台階下,然後儘快完成這次虎頭蛇尾的初次會面時,陳止卻突然笑了。

  他這一笑,眾人就更看不懂了,但旋即就聽陳止說道:「我新官上任,突然到來,諸位猝不及防,未及準備是可以理解的,而這太樂署的情況,也確實特殊,諸君心思散亂也是應有之意,但凡事皆有度,昔者孫武練兵,吳王以愛姬為兵,孫子三鼓,仍不知號令,遂斬之,今我以上官之位,召從屬而來,一不應,復召,仍借事不來,既如此,則罪在其人,今去其職,可報於吏部。」

  第318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

  「這就要通報吏部?若是如此,那可是半點轉圜餘地都沒有了。』」

  聽了陳止的話,自董緒以下,都是目瞪口呆,因為這和他們設想的完全不同,一前一後,兩次召人,陳止的應對方法,可以說是兩個極端,反差之大,讓人無從琢磨。

  「剛才徐吉不來,這陳止便就退讓,讓人再去請,助長了徐吉氣焰,結果這轉臉第二次請不來,就要直接撤職?」周傲在驚訝過後,心中念頭急轉,想著此事背後的問題,以及可能帶來的變化。

  其他人亦是如此,如那董緒,更是額頭見汗,顯然想得更多。

  「陳止的話里提到了孫武練兵,斬殺吳王愛姬的事,足見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下定了決心,但未免也太過激進,徐吉背景深厚,被安排到太樂署中,本來就有諸多緣由,算不得一般的從官,而陳止今日剛剛走馬上任,位子還沒坐穩,就要將徐吉拿掉,雙方這一下子,就勢同水火,無從轉圜啊!但那徐吉豈是好動的?」

  想到危險之處,這位太樂丞的心徹底亂了,因為若是陳止鐵了心的要做,那他夾在中間,可真是兩頭不討好,說不定在熱鬧上官的同事,還要得罪徐吉背後的勢力。

  想到這裡,他忍不住就出言勸了起來:「太樂,此事還是從長計議的好,畢竟吏部那邊,事多繁雜,尚書台內外,更是重地,上官您甫一就位,就要遞條於尚書台吏部,難免讓那邊的人覺得有些不妥,萬一記了下來,說不定就要影響今後升遷。」

  這句話,其實是委婉的勸阻,若用白話說出來,就是你一上任還沒做出成績,就先給上面打個報告,要廢掉自己的手下,讓人尚書台的人一聽,萬一懷疑你能力不足,記了黑名單,那日後官途要受到影響。

  此非聳人聽聞。

  新漢的權力架構,和後世自然不同,六部制並未完善,權柄分散在尚書台、中書省、列卿等等司衙和官員手中,陳止口中的吏部,其實就是尚書台的下屬機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