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惜,陳止卻不願意這樣停下,跟著又問:「既然說的是儒家書院,那定然還有別家,另外,聽聞佛家和道家在京城還有流傳,這些與太樂令也是息息相關,還請劉兄繼續。」

  劉近表情連變,本想拒絕,但又不好不答,只是這麼一說,今天過來,所謂何來?

  正當他進退維谷之時,陳舉忽然自邊上走來,來到陳止跟前停下,恭敬說道:「少爺,有消息從咱家院子傳來,說是太常派了人來,讓你提前過去,有事相商。」

  「太常讓人來叫我?時間還沒到,就讓我提前過去,這事有什麼事發生了,他既是上官豈能拒絕,我是要去走一趟了。」

  陳止念頭一轉,就轉身朝陳永告歉。

  陳永擺擺手道:「你先過去吧,太常差人讓你過去,不會是私事,朝廷的正事要緊。」

  陳止點點頭,又對劉近說道:「真是遺憾,今日未能盡興,也沒能問清楚其他百家書院的情況,改日你我再敘,幾位,陳某告辭了。」

  劉近等人紛紛拱手,都道正事要緊。

  等陳止的背影遠去,劉近不由鬆了一口氣,覺得不用繼續介紹其他各家了。

  「再介紹下去,傳出去,我今天就純粹是來給陳止指點迷津了,要被人誤會是真和他結交了,我可是受了荀兄所託,讓陳止展現音……不對!」

  想著想著,劉近突然回過神來,表情驚愕。

  「陳止這麼一走,我還怎麼讓他彈琴,而且他一走,我今天豈非就是專門來給他講解的,這……這誤會可就大了!」

  第313章 太常諸官

  曹魏黃初元年,也就是公元二二零年,魏文帝曹丕再改魏國奉常為太常,此名於東西兩漢多有反覆,至此方定。

  五年後,新漢仁宗劉禪登基,乃學之,亦置太常,品第三,銀章青綬,進賢兩梁冠,稱之為列卿之首,能任此者,多為「時望」、「儒雅」之士,號稱清重,職不可缺。

  太常以卿為首長,屬「春卿」,視金紫光祿大夫,又有少卿為副官,屬官眾多,有丞、主簿、太常博士,領太廟、太祝、太史、太樂、明堂、諸陵等令,又領太學博士、博士祭酒等官職,職權甚重,涉獵實多,乃朝廷一大司也。

  等陳止抵達此地,腦子裡閃過的,就是這些個信息。

  實際上,隨著尚書台崛起,其他列卿的職權,都被這尚書台制約,等於是職權被尚書台分去了部分,太常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太常畢竟是底子厚,職權廣泛,哪怕權柄被分出去了一部分,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舊還領著眾官,在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事,其他衙門都必須請示和通知太常府。

  因此,這太常府的衙門,著實是氣派得很,陳止還未走到跟前,只是遠遠的看著,就能感受到大氣,再看那扇大門,更感權柄威嚴。

  不過,若論場面,他前世是看過太多了,眼前的這些,也難撼動心念。

  前面,有兩名吏胥見了陳止一行,就趕緊迎了上來。

  陳止整理官服,走下車來,與陳舉等四名僕從走了過去——陳止在離了陳永府邸後,並沒有直接過來,而是先回了自己的宅院,換上了官服,命人帶上官印,然後挑選四名僕從相隨。

  要知道,那太常的召集之令,也是先傳到了陳止的府邸,然後由才傳到了陳永府上,這就說明不是私下裡的見面,而是正式的會面,要按著禮節,做足功夫,這可不是虛張聲勢,而是職場禮儀,是對自己和上司的尊重。

  「見過太樂令,上卿在內,且隨我等入內。」兩個吏胥過來,表現的格外恭敬,看到陳舉等人,不由默默點頭,看出這都是精銳家丁,不是尋常僕從,又補充道:「這幾位先往一處等候,帶的上卿見過太樂令後,自有安排。」

  「有勞兩位了。」陳止笑著回禮,那二人連說不敢,安排妥當之後,就領著陳止入內。

  太常衙門的布置,並不顯得多麼華貴,倒是有些樸素,陳止隨著兩人前行,打量周圍,心裡想著的卻是那位太常,鄧蒙。

  鄧蒙,為義陽人士,乃是新野鄧家出身,這鄧家也有來歷,其崛起的契機,乃是昭烈皇帝麾下的鄧芝。

  經過近百年的經營,而今也算是一大世家,比之頂級門閥還有不足,但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同時在南陽集團中有著不小的影響力,而且整個家族還有上升勢頭。

  這位太常鄧蒙,也算是新近登位,只不過在這之前,就已經以代行的名義,署理衙門很久,也就是說,其人本為臨時太常,在東海王倒台之後正式上位。

  這樣一個人,能在詭異的局勢下,轉正為卿,足見其能,而根據陳止了解的情況,這位太常平日行事,頗有黃老無為的味道,對各方都不得罪,與之為善。

  「從陳永透露的情況來看,我這次的職位,其實經過了列卿的一番爭論,相互妥協之後,拿到了這個太常所領的太樂令之位,就是因為這個太常是各方都能滿意的人物。」

  這樣的一個人,按著正常的看法,那就是一位老好人,但陳止卻不會真當其人是老好人。

  原因很簡單……

  「這可是朝廷中樞,能讓各方都容忍、滿意,可不是一個長袖善舞就能解釋的,背後的人脈意義,更是非同一般,這樣一個上司,不可輕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