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們說,會不會是那個庾亮?」劉綱則是提到了一個人,「他不是御史麼?之前因為那個案子,在彭城丟了顏面,肯定是記恨陳兄的,他庾家也有勢力,在洛**基很深,說不定就是他委託姜義的。」

  「不一定是庾亮,」趙興卻搖搖頭,「我與他雖無什麼交情,但聽不少人提過此人,說他是有志向的,在彭城一見,此人雖說有些狂傲,也有目中無人之舉,但不會做這些小動作。」

  陳止開口道:「其實這個背後的人,到底是誰,並不重要,人生在世,哪會不被人算計,但不能因噎廢食,若因為有人惦記著,那就不敢做事,不去犯錯,也太過無趣了,有人惦記,那就讓他們做,總歸會有蛛絲馬跡的。」

  陸映不由搖頭道:「還是你看得開啊……」

  說著說著,他們也放下這事,畢竟單靠想的,是沒什麼用的,於是就提到了接下來的行程。

  「說到這個,陳兄要去京城,那我怕是不能相隨了……」左清露出慚愧之色,「實在是家族之事,做不到脫身啊。」

  「左兄何必在意這些,」陳止搖搖頭,笑了起來,「人生在事,誰人又能真的擺脫這些,如果真有這樣的人,能打破種種藩籬,脫身出去,那必然就是超脫之士了,讓人嚮往,至少我也做不到。」

  「是啊,」劉綱也有所感慨,「我這一路上能跟隨陳止,其實也是靠著與諸位的情誼,家族也對此寄予厚望,我是不跟著都不行啊。」

  陳止就打趣道:「說到這,還覺得有些對不住蘊及,你本想參加杏壇論道,結果因為我的關係,也無緣此會了,真是可惜。」

  「哪裡可惜?一點都不可惜!」劉綱搖搖頭,一臉你在逗我的表情,「這兩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說過,那杏壇論道的文章,從來沒有出過《六國論》這等層次的,所以說,我也已經算是見識過了,再說了,我這次就算參加,也是隨同諸位,乃是一陪襯,無關痛癢,索性就不去了,等什麼時候,我也能接到請帖了,那個時候再去,才是那麼一回事。」

  「好志向!」陶涯忍不住贊了一句,「那我就與劉兄共勉,爭取你我也早日能在這樣的論道之時,登堂入室!其實,這次我隨陳兄遊學,消息傳回家中,家中的一些人,還有微詞,你們也都知道,我們陶家也算不上太大的家族,若非叔父之軍功,怕是與其他家族也無甚區別,所以行事頗為勢力,結果我與陳兄這一路北上,消息不斷傳回去,昨日甚至受到了叔父的傳書,讓我跟在陳兄身邊,增長見聞……」

  興許是一路走來,彼此都熟絡了,陶涯說話的時候,也少了些心思,有些話說的比較深了,其他幾人聽著,說著,也都聊到了各自的家族,都是頗有感悟,覺得都有些沉甸甸的擔子在肩頭。

  陳止看著面前的幾人,聽著他們的對話,若有所思。

  在他面前的這幾個人,與自己關係親近,他們幾個人有著種種不同的個性,有的性格沉穩,有的頗為歡脫,有的富有心機,也有灑脫不羈的,但都屬於同一個階層。

  「這個階層,如果從後世看來,只是冷冰冰的幾句話,描述他們的就是統治階級,敘述他們生活的,也有醉生夢死之類的比喻,談及他們的歷史定位,也不是多麼光彩,但現在在我眼前的,卻不是冰冷的歷史語句,而是活生生的人,乃是我自己,也是這個階層的一員了,看到的、聽到的,和前世就不同了,但是這個國家,可並非只有士族啊……」

  感慨之中,他想到了即將到手的職位,心裡居然也有了一點沉甸甸的味道。

  ………………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人在魯縣的另一邊,談論著自己的家族,只是他的家族,和別人的家族比起來,是有些不同的。

  「皇兄到底是皇兄,一出手就非同小可!」琅琊王劉蓋正在和他的大伴曹理說著話,臉上有著一絲遺憾,「又是封官,又是征北將軍,明明是我先和陳止結交的,結果現在陳止卻要去洛陽當官了,我本來還想著,等杏壇論道之後,請他來王府任職呢。」

  旁邊的曹理低聲安慰著,但心裡卻很清楚,以陳止眼下的名聲,就算是王府邀請,也是請不來的,別說王府了,那與陳止名聲相仿的名士,朝廷的徵辟都有可能直接回絕,然後再跑到溪邊捧水塞耳,重複幾個典故。

  但是這些話,他不好直說,只能是說些無關痛癢的事,儘管曹理也知道,若能招攬到陳止,那好處絕對不少,但問題是,陳止的崛起速度太快,積攢名望的過程太詭異,按照他原來的想法,等個半年一年的,陳止稍有氣相,王府深處橄欖枝,對雙方都有好處,結果王府還沒反應過來,皇帝就先下書了。

  「畢竟比起招攬賢才,還是朝廷更熟練啊,這官職也好,頭銜也罷,乃至那爵位,都不是王府能給得了的,和皇上一比,王爺實乃劣勢。」

  正當曹理在那邊感慨的時候,劉蓋忽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然後哈哈大笑起來。

  正當曹理不明所以之時,卻聽劉蓋笑道:「皇兄所予,孤王皆不能與之比也,但孤王所能做之,皇兄也不可為也!」

  這話說的曹理滿心疑惑,隨後就擔心這位小主又鬧出什麼風波,正要規勸,卻聽劉蓋說道:「曹理,陳止這幾日就要動身西去了,咱們得快點了,你現在就去安排,孤王明日就去拜見陳止,給他一個驚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