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對這三個字的第一個印象的反饋。

  諸國,這個稱呼,想來想去,那肯定是不止一個國家,但當今的局勢,還是大一統的局面,除了雄踞中原的新漢之外,其部族都是弱勢,乃是在新漢之人的眼中,都算不得是一個完整的國家。

  就在眾人的疑惑中,徐老和魯王目光下移,看到了文章的第一局內容。

  「昔有六國居於東,不戰於秦,乃至滅……」

  看了這麼一句,兩人登時就明白過來。

  「這不是說的當今局勢,而是在談及先秦之時,七雄並立的時候!」

  不光這兩位長者明白了,周圍正在圍觀的眾人,也都紛紛反應過來,也是表情各異,但大部分的人,都是眉頭皺起,顯然對這一篇文章的內容,並不感到滿意。

  要知道,此時在這院中的人,大部分都是頂尖的名士,這些人不光有名望,也有本事,其中不乏擅長寫文的大家,也不是沒人寫過戰國七雄時期的文章,以此來舉例,但他們寫的時候,作為華夏之人,相對就更有資格,也更清楚寫過去的事情,是為了什麼。

  「這個鮮卑人,居然敢寫東方六國與秦國之事,還真是膽子不小,還是用的『論』這種文體,但不知道他是否明白,以論而寫前人之事,並不是單純追憶過往,而是要藉助過去的事,來證明某種論點。」

  人群之中,剛才出面的孟趟公淡淡笑著,說出這麼一番話來,他因為地位使然,所立之處較為靠近,也是看到了內容,是以有此一說。

  他話音落下,後面的幾位名士也是紛紛點頭,表示同意,而且各自說出了看法。

  一個說:「這以過往之事為論,體現的往往總結得失,言及對錯,是為了防止重蹈覆轍,也是為了以史知得失,蓋因那七國皆在華夏之土,因此才有借鑑意義,他鮮卑人居於蠻荒之地,也敢妄談六國之事,著實有些奇怪,未免是名不正而言不順。」

  另一個又道:「這鮮卑人以此為突破口,未免有些想當然爾,他一外人,在我等跟前談及先人過往,這是班門弄斧,竟還堂而皇之的拿出。」

  還有人說道:「還是看看再說吧,既然他們趕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拿出這麼一篇文章,相信不會是無的放矢,從那個慕容辛的表情來看,也是他精心準備許久的,其中必有緣故,我等倒是不用急著下定論。」

  最後一個說話的人,算得上是老成持重,說出來的話,讓人聽著也覺得有道理,不過因為場地和角度的關係,能在第一時間看到文章的,終究還是少數,再加上魯王身份特殊,有護衛在旁邊警戒,占據了一部分空間,與之相對的,就是其他人的空間被擠壓了很多,很難看到文章,只能聽前排的人談論,然後加以議論。

  於是,這後面的人聽說一個鮮卑人,妄談戰國七雄之事後,就都紛紛談論,疑惑者有之,鄙夷者有之,嘲笑者有之,不解者有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但大體而言,都並不看好,有著先入為主的看法,雖然都知道,鮮卑人這個時候拿出文章,肯定有著考量,存在自信,但憑著中原之人的優越感,還是認定了這篇文章必然有著先天的不足。

  這些議論聲,當然會傳入那些個鮮卑人的耳中,讓這些人的臉色都不好看,有幾人更是面色通紅,明顯是在強忍著。

  他們與慕容辛同行,多數還是好友,當然知道這篇文章,雖說慕容鮮卑為保密,事先沒有透露太多,但這些親近之人還是看過原文的,所以都是佩服不已,知道這篇文章實乃佳作,這時候一聽在場的中原名士,因為族別不同,就妄下判斷,貶低文章,當然心中不服。

  想著想著,他們紛紛朝慕容勉、慕容辛看去,前者神色凝重,但眼睛裡蘊含著一絲希望,後者則是冷笑連連,看著在場眾人,一片輕蔑之色。

  注意到旁人情景,慕容辛轉頭低語:「且等片刻,你再看他們。」

  見此情景,其他鮮卑人也不便出聲。

  「咦?」忽然,那徐老輕咦一聲,而魯王也是微微點頭,而後吩咐下去,叫來一人,看上去乃是王府的一名文書,直接照著那篇文章讀了起來,聲音嘹亮。

  由此一舉,情況倒是清晰起來,那人群中的議論也減少了許多,原因很簡單,拋開其他因素而言,這篇文章在結構和辭藻的運用上,是非常附和中原的審美的,文章偏向駢文,兼有精巧之風,內蘊生氣。

  在語言的聲色之美、句法上的對仗工整,都可以說是無可挑剔。

  這樣的文風,如果拋開書寫之人的身份,拿在這樣的晚宴之中,是絕對會引起眾人追捧的,考慮到那慕容辛的年紀,恐怕更要有諸多讚譽。

  即便如此,現在礙於鮮卑之別,以及眾人之前的斷言,他們不好立刻改口,但議論的聲音和人數已經迅速降低,而隨著那朗讀之人的繼續,文章的文意也慢慢傳達出來,這議論的人就更少了,更是多了一點零星的讚賞和認可之意。

  那幾名鮮卑人,剛才還是面色通紅,覺得受到了恥辱,但現在聽到零星的幾個稱讚,頓時還是面色通紅,但神色已經變了,露出了激動之色,對視之間更是神采飛揚,顯然能被中原名士認可,對他們而言,是莫大的榮耀。

  「剛才眾多名士還看低此文,如今竟有人認可,更顯得此文珍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