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到底,你也是不願意相助了?」朱景則直接站了起來,「我還就不信了,區區一個陳止,無官無職,也就是有點名聲,我這一路找來,怎麼你們一個個的居然都不敢得罪他,你們不敢得罪他,就敢得罪我了?好好好!今日才知真面目!」

  話落,也不管過來上茶的小廝,轉身就走了。

  看著其人遠去背影,那諸葛兄搖了搖頭。

  「朱兄啊,旁人不敢得罪的,乃是中郎將,不是你,你是借勢,而他陳止已經開始聚勢了啊!」

  念落,他看了那一臉迷茫的小廝一眼,吩咐起來:「著人去給陳止送分名帖,就說我司馬睿今日過去拜訪,若是朱景到來的消息泄露,可別弄巧成拙了。」

  第240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

  「司馬睿?」

  看著名帖上名字,陳止神色微變。

  「怎麼?陳兄認識此人?」趙興看到了陳止的樣子,不由詢問起來。

  陳止搖搖頭,笑道:「只是看到司馬氏,略感好奇罷了。」他嘴上這麼說,可心裡卻在思量著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意義。

  司馬睿,乃是衣冠南渡後的東晉皇帝,最初的封號正是琅琊王,但在這個歷史線上,他自然是沒有這個機會當皇帝了,不過在這段歷史上,司馬家依舊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家族,在過去的歷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和重量。

  趙興聽了陳止的解釋,並沒有感到意外,笑道:「這司馬家確實也算是傳奇,那曹魏末年之時,若非有這司馬家輔佐,恐怕早就撐不住了,那司馬懿更稱得上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本有機會篡了曹魏,但最後還是沒有走上這一步,其幾個兒子更是個個英才,南征北討,不光擋住了我朝的幾次北伐,更將那袁趙趕到了幽州,差點就一統北方。」

  陸映也點頭說道:「不錯,否則宣武帝也不會給司馬懿追封個順義侯!」提到司馬懿的名字,這位江東才子更是露出了敬佩和嚮往之色。

  但是這兩人的對話,卻聽得陳止表情古怪,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實際上,關於司馬家的情況,陳止先前也有所了解,當時就很意外,按一些史書的記載,這司馬家可謂一門忠烈了,在曹魏的幾次內亂中,還都是他們老司馬家撥亂反正。

  不過,從最後的隻言片語中,陳止還是看出來,司馬家實際上走出了那一步,只不過這理由說的是曹家自戮,子嗣近乎斷絕。

  但不知為何,這段歷史在心中藏書中,大多記載的語焉不詳,就是平時的傳聞,有人這麼說,有人那麼說,就是與他同行之人,因為出身、南北不同,也有不同說法,多有出入。

  但即便如此,不要說陳止,就是後世再來一個人,問他對司馬家有什麼印象,那絕對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聯繫不上,不說司馬家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就算客氣的了。

  至於說司馬懿的幾個兒子,雖然戰功不少,但比起曹操等人而言,還是大有不如的,其戰功更像是東晉時期,以北伐戰功來爭取政治利益的情況。

  若非有戰功打底,司馬家也不會有篡位的底氣。

  結果,到了這個歷史時期,那司馬懿反倒成了某種代表,連國破之後,後代都能受到優待,按理說一個王朝,是不會宣揚這等人物的,以防後人效仿,除非……

  「除非有人忌諱,不想因司馬家被人做其他聯想。不過這歷史還真是會開玩笑,畢竟這個時間線上的人,並不知道另外一種可能,而世人所知,到底也有人控制啊。」

  在這一刻,陳止生出了一種真假虛幻的錯覺,意識到對現實而言,自己的記憶恐怕才是假的,才是後人的推論。

  「真正歷史之人的內心,後人又如何得知呢?就算有人能猜出來,為了宣傳的需要,一樣會有定調。」

  這個感慨過去,陳止也就恢復如常,一個晉元帝還不至於讓他失態,前世大人物見得多了,魏國的曹阿瞞,不知道比司馬睿高到哪裡去了,陳止出使的時候和他談笑風生。

  更何況,以司馬家如今的情況,也掀不起太大的風浪,而司馬睿在司馬家也只是邊緣人物,因此這個插曲絲毫沒有影響到陳止等人的準備。

  在經過兩日的宴會轟炸過後,陳止終於見到了這位原本歷史留名的人物。

  司馬睿身材清瘦,氣度不凡,和陳止的會面也很融洽,雙方坦率的交換了意見,對北邊匈奴小王子的事表示了關切,又展望了一下杏壇論道的願景。

  在交談的最後,司馬睿卻有些隱晦的問起了朱景的事,陳止也是如實回答。

  知道了前因後果,司馬睿便說道:「我與朱景關係親近,此人性子直爽,其實性子不穩,陳兄今後定位我北方名士,若是他有什麼得罪你的地方,希望你只是稍微懲戒一下,也免得傷了和氣,我定會與朱中郎將言明原因。」

  陳止聽出了話外之音,知道是在為朱景求情,但也知道朱景的性子,是不可能放棄的,所以有此一說。

  陳止只是笑道:「閣下說笑了,我無權無勢,如何懲戒他人,這事都得按著國法來。」

  司馬睿嘆了一口氣,點點頭,跟著又說了幾句,見了陳止等人的準備,便順勢告辭。

  等人走了,陳止等人就重新忙碌起來,半天之後,出發的準備就做好了,他們也不耽擱,直接就啟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