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除了這個匈奴人的蹤跡之外,竟然還有朝中勢力的痕跡,這下可就不好弄了,一個不小心,牽連太廣,那此案就有可能不了了之,可如果太過收斂,最後的案情不痛不癢,一樣不可能有驚醒作用,更不能讓朝中注意到危險。」

  這個案件,背後有不少疑點,更牽扯了幾方勢力,如果處理的不好,那麼各方都要有意淡化,最終就是不了了之,毫無作用,可如果處理的太過輕描淡寫,一樣浪費了機會,無法通過此案,敲山震虎。

  在彭城待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張若始終在處理著案件,但也沒有放鬆對朝中的了解,他畢竟掛著廷尉正之職,每過幾天,都有人專門將京城的情況,以及部分案件的審理過程、結果,整理成文書,給他送來。

  在這種方法之下,讓張若保持了對中樞的了解。

  「武鄉侯北上之後,朝中的爭鬥並沒有停歇,幾位王爺都伸手進來了,想要打壓世家大族的進一步壯大,但這無疑和先帝扶北抗南的策略有了衝突,因此朝中亂局,一日高過一日,這種時候,有人想要對功勳之首的武鄉侯動手,並不讓人意外,但假借異族之手,就有些過分了,背後說不定有什麼交易,尤其是武鄉侯正領兵北上……」

  想著想著,張若意識到了裡面不對勁的地方,不由眯起眼睛,讓人備上了筆墨紙硯,然後就書寫起來。

  等過了一會,有個僕人過來,見張若在動筆,就候在門邊,等張若放下筆,他才進來說道:「啟稟老爺,有人過來拜訪?」

  張若頭也不回的問道:「是京城又有消息傳來了?」

  那僕人搖搖頭道:「不是,來人姓呂,聽說是青州過來了,要給老爺您送請帖。」

  「送請帖的?」張若露出意外之色,但還是點頭道,「讓人進來吧。」

  很快,一身僕從打扮的男子就走了進來,但他龍行虎步、風姿卓越,行走間仿佛有風雲同行,好一個瀟灑氣度,看得張若不由稱奇。

  「這是哪家的家僕,竟然有如此氣度?就是一般小地方的名士,也不過如此了吧。」

  這個念頭落下,那人已經嚴格按照周禮,給張若行了一禮,然後兩手捧著一張請帖遞了過來,口中則道:「青州孔氏下仆呂津,奉命前來送帖,還請張君接過。」

  「孔家的人?」

  張若微微點頭,結果了請帖,並沒有立刻打開,而是等著下文。

  果然,這呂津接著就道:「張君乃是法家大賢,出於名門,此次請帖,是請張君能往杏壇論道,約莫就在兩個月之後。」

  張若搖頭道:「你當知曉我為朝官,不可擅離,這個請帖我收下了,但到時候能不能到,就不好說了。」

  呂津半點也不意外,更不爭取,只是語氣平和的說道:「我等也是知曉的,但這次論道與以往不同,有番外之人前來,更有佛門高僧論法,實為盛事,以張君之名、上品之尊,若是沒有邀請,那可是說不過去的。」

  「哦?聽你這意思,這次是廣邀名士了?」張若聽出一點味道,「那這彭城郡,也有不少人在邀請之列吧?」

  「不錯,」呂津點了點頭,「此次盛事,我家主人有心引諸家共論,彭城俊傑眾多,如貴靜先生、無憂先生、清湖先生,都是德高望重的長者,又有張君、庾御史居於此,有陸映、陶涯等正好在此遊學。」

  他說了很多人,但真正的彭城人士其實不多,如張若、庾亮,都是過來辦案的,而陸映、陶涯則是遊學經過,因為某些事耽擱下來的,結果也都備好了請帖。

  不過,從呂津的風度來看,這給人送請帖的活,也是分人的,呂津其人風度翩翩,雖然是家丁之流,但看起來宛如名士,因此過來給張若送請帖,而陸映、陶涯等人面對的,大概就不是這等人物了。

  「這麼說,我這一封請帖,是事先就準備好的?」張若聞言說著,忽然話鋒一轉,「你剛才提到了陸映,說到了陶涯,那可還備好了彭城陳止的請帖?」

  呂津露出尷尬之色,說道:「我等此行,是先南後北,蓋因我家老爺之前去了南方拜訪老友,然後得了諸位行蹤之後,寫下了請帖,那個時候陳先生在南邊只有文章流傳,我家老爺也很欣賞,不過……因為時間緊迫,沒有來得及寫下請帖。」

  說著,他的神色就有些不自然了,因為這確實是一個失誤,他們來到了彭城,立刻就知道了陳止,也聽聞了三品之名,更得知了諸多傳聞,就知道這位陳止,也該得一封請帖,但是由於消息傳遞的不夠及時,造成了一點偏差。

  呂津的話,說得非常委婉,但意思卻很清楚了,那就是這位呂津的主人,在南邊的時候,只是聽過陳止的名聲,看過他的文章,也很欣賞,但並不認為陳止憑著這些,就可以得到一封請帖。

  至少在當時看來,是這樣的。

  因為,呂津主人的請帖,並不是那麼容易送出去的,不要看張若有、庾亮有,連陸映和陶涯都有,但這些人無一例外,除了才學之外,還有過人的家世,有出眾的品行傳聞,有上品、中品的位格,因此在呂津主人看來,這些人足以得到請帖。

  而當時的陳止,除了一定的名聲之外,最讓南邊眾人看重的,是一篇文章,而單純靠著一文出名的人,其他方面的學問造詣如何,根本就不分明,這種情況下,呂津的主人自然不會貿然寫下請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