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被眾人盯著,僕從略顯緊張,但還是稟報導:「是個叫做庾形的送來的,此人的主人庾亮,也是這次的特使之一,但並非主導者。」

  「原來是庾兄!原來他就是特使!」陶涯一聽,就拍手道,「庾兄真不愧好友之名,一來到就想著給我們通報。」

  龐鄉也笑道:「也對,傳聞庾妃入宮之時,就有種種異象,他如今深受聖上信任,能作為特使過來,很正常!」

  旁人頓時明白過來。

  這個庾亮,其背後的庾家也有崛起之勢,當今聖上寵愛的一名妃子,正是出自庾家,據說此妃入宮之時,還曾顯現祥瑞,因此這庾家乃是外戚,正得勢之時。

  而庾亮本人,更是陶涯等人好友,過去經常就談玄論道,其人多敏善思,這次他入了特使之列,一來到就讓人通知陶涯等人,他們並不感到奇怪。

  說了幾句,龐鄉又道:「既然庾兄也來了,那隻要找個時間問問他,自然能知道朝廷的打算,也能知曉他們故來的這般迅疾。」

  魏歐和庾亮關係一般,見了陶涯、龐鄉的反應,就起了結交之心,問道:「庾君這般人物,我等早有耳聞,不知何時能見見她,若能與之論道,真是人生樂事。」

  「總有機會的,當務之急,還是先搞清楚特使來意再說。」龐鄉看出了魏歐的心思,笑著說著。

  「不對!不對!」

  這個時候,陶涯突然神色大變,從坐席上直起身子,皺眉不展。

  「怎麼了?」龐鄉、魏歐連同其他人都一臉疑惑的看向陶涯。

  陶涯目光掃過眾人,神色凝重的說道:「諸位,你們可記得庾兄如今的官職?」

  「庾亮的官職?」

  眾人先是一愣,接著都是神色劇變。

  「庾亮上年就入了憲台,居侍御史之位,這次特使過來,傳來的消息不是說,那領隊的就是御史麼?御史中丞不會親來,那來的就是侍御史了,而且這樣審查地方的差事,從來沒有來兩個侍御史的,那就只有庾亮兄一人,怎麼他還不是主導者?那真正的主導者,是誰?難道消息有誤?」

  新漢的御史台又,又稱憲台,有監察百官之權,台主為御史中丞,下設若干侍御史,分別執掌支運、考課等曹司,自宣武中興後,侍御史就有六品位格,由於職位特殊,實權超出官品,為勛貴、各部官員所忌。

  後來宣武駕崩,皇權收縮,御史台的職權隨之萎縮,但時至今日,依舊有很大的權柄,出去監察往往只行一位,若特使正官選擇侍御史,並無不妥。

  可回想僕從的話,眾人才驚覺其中問題,那御史庾亮,根本不是特使團的主導者!

  想到關鍵之處,眾人竟有遍體生寒的錯覺,這可不是他們小題大做,而是考慮到整個事情的變化,生出了擔憂。

  朝廷特使來的速度極快,先前又可能透露出了假消息,這是要幹什麼?故布疑陣?麻痹地方?所為何來?

  陶涯直接就問道:「庾兄的派來的人,可說了特使主使是何人?」

  那僕人答道:「乃是廷尉正張若。」

  此言一出,眾皆色變。

  「怎會是酷吏張若?朝廷為何會派這麼個人來?」

  面面相覷中,陶涯等人滿臉驚訝和意外,兼有憂慮。

  廷尉為新漢九卿之一,掌平獄,而廷尉正是其屬官,也為六品位格,但權職極大,派遣地方,有臨機決斷之權,說殺你就殺你,還是依法而行。

  尤其那張若,出身關中,為法家傳人,行事古板,有酷吏之名,這樣的人主導特使團,整個意義頓時就不同了。

  「這下可麻煩了,若御史為主,就是檢查、審問為主,是要查案的,可如果是廷尉正為主,那就不光是要審案,還要斷案,要殺人啊!」龐鄉搖搖頭,露出擔憂之色,「難怪來得這麼快,也難怪庾兄會第一時間就派人過來,給我等通報,如果張若再來一個殺案,咱們的名聲也要牽扯其中。」

  魏歐愣了愣,忽然笑道:「諸位,我等不用太過著緊,只需靜觀其變即可,真要是有什麼變故,也得先找他陳止啊,他才是出頭鳥,先看他如何遭遇,不就知道如何應對了?」說完,便一副運籌之態,仿佛料敵於先。

  與此同時,郡守府中,郡守徐輝正與幾人談笑風生。

  「原來這位就是庾御史,果然是一表人才、英俊非常,更兼年輕有為,這麼年輕就為侍御史,令人敬佩啊。」

  在徐輝面前,兩邊座椅上坐著幾人,分為左右,右邊有四人,其中三個是熟人,為干寶、蘇峻、喬老,喬老身旁還有一人,卻是個中年人。

  此人名為桓彝,不久前曾代表徐州刺史張初,在留縣與諸葛言結交,這次是張初聽聞了彭城之事,派這桓彝過來了解情況的。

  在這四人對面,同樣坐著四人,為首一人四十歲左右,神色嚴肅,頭髮梳理的井井有條,雙眉如劍,雙目冷冽,一看就是不拘言笑之人,此人就是正使張若;緊挨著張若的,卻是個英俊瀟灑的青年,年不過二十出頭,面帶笑容,神色從容,姿態華美。

  這人就是庾亮。

  「徐郡守抬舉我了,我這點盡斤兩自己清楚得很,不比旁人,不說別的,徐州不就有個名為陳止的名士麼,聽說這次諸葛遇襲,全靠這個陳止力挽狂瀾,他的年齡和我差不多吧?也是個能人,何必誇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