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無論怎麼想,都不至於讓郡守在頭次拜訪,就表現的如此親近。

  「除非,我這個侄子,有郡守急於求得的東西!」陳邊心思活絡,猜出了緣由,「算了,不用想這許多,有這麼個侄子,省去了多少煩惱,我們這群老傢伙,以後就安心在家爭權奪利就好。」

  他其實看出來了,陳止無意在陳家發展勢力,處於超然位置,這對陳邊而言是個好事,如果陳止有心在陳家爭權,就憑他現在的名望,陳家誰都不是對手。

  「不過,這七侄子雖不爭權,可影響力在那,以後陳家立足都靠他的威望,必須得和他親近,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陳遲又算得了什麼?」

  他正盤算著呢,門外突然傳來急促的敲門聲。

  「誰這麼慌忙?」陳邊略顯惱怒的問起來,門外則傳來新晉管事陳恰的聲音——

  「老爺,不好了,出事了!」

  他的聲音里充滿了焦急之意。

  「進來說話。」

  陳邊一聲令下,門被推開,滿臉慌張的陳恰走了進來,眼神中充斥著慌張。

  「怎麼了?難道是陳止那邊出事了?」

  在陳邊看來,目前唯一能讓陳家慌張的,就是陳止那邊出問題了,沒想到陳恰卻搖搖頭道:「不是,是四少爺那邊出事了。」

  「陳韻?」陳邊皺起眉頭,陳韻曾和他走得近,可現在都知道陳韻得罪了陳止,陳邊想和陳止親善,那是巴不得離陳韻越遠越好,省得陳止誤會,這時一聽這個名字,就本能的想要撇清關係,「以後此人的事,少在我面前說。」

  陳恰一看陳邊的表情,就明白了他的顧慮,就道:「不是的,是大老爺讓人過來通報的,說是四少爺府上死了個門房!」

  「死人了?怎麼搞的?」陳邊這才正色起來,眯起眼睛,「你我詳細的說說。」

  陳恰趕緊回道:「具體的我也不清楚,是大老爺派人通知的,讓您去他那邊商議。」

  「原來如此,那我這就過去!」陳邊說著冷笑起來,「無緣無故死個人,難道這個時候還有人敢惹我陳家?」

  不過,陳邊此去,一眾老陳卻沒商量出個頭緒,那家丁死的突兀,其人本身的人際關係也很簡單,不可能是針對他的仇殺,但說是衝著陳家來的卻也不像,因為這人被發現時,已經死了不短時間了,也不見陳家有其他損失。

  況且,真是針對陳家,殺個門房算什麼事?

  最後,陳家左右分析不出緣由,只好報官了事,但官府對個家丁的死活又怎會放在心上?最多是看在陳家的面子上,做做表面文章。

  這事很快就風平浪靜下去了,連在陳家內部都沒引起什麼波瀾。

  轉眼之間,幾天時間過去,就在此事逐漸平息的時候,彭城縣城迎來了一批客人。

  一隊馬車行至彭城南門,有兵卒上前盤問,有一人探頭出來,出示了一份公文後,那兵卒驗證之後,立刻就恭敬行禮,然後一路放行。

  車隊直達驛站,有三人從馬車中下來,干寶正是其中之一,餘下兩人,一個年齡不大,約莫三十歲出頭,留著長須,另一個則視為老者,身著儒服,氣態沉穩。

  三十歲男子一下車,左右看看,就感慨了一句:「這裡就是彭城啊,街道真是破舊,城池也有一種腐舊氣息,大概就是北方城池的共性了。」

  老者聽了,眉頭一皺,訓斥起來:「怎麼能這么小看他人?你說此城破敗,可就是這城中陳止,寫下師說一文,這樣的文章,你能否寫出來?」

  那三十歲男子趕緊縮縮脖子,接著乾笑道:「喬老何必動怒,我也是實話實說,此城破舊,但城中人卻未必無能,越是這種情況下能奮起之人,越值得尊敬,您老放心,這次我必定完成刺史囑託,將那陳止請去南方。」

  老人點點頭,跟著又道:「不過總歸要先見識一下陳止的本事才行。」

  幾人說著,進了驛站,沒過多久,郡守徐輝的心腹張集就趕了過來,一見干寶,就道:「貴客臨門,我家郡守已經在臥冰樓設宴,特來請三位過去,請!」

  第144章 陳止問農,本末倒置?【還債3/50】

  「干別駕,別來無恙。」臥冰樓中,徐輝早已等候多時,一見干寶等人就迎了上來,「你我上次相見,還是刺史尚未南遷之時。」

  干寶微微一笑,不理對方話中的暗刺,只是道:「徐郡守,如今我已辭了官職,就要回去守孝了,可不能再稱呼我為別駕了,我來為你引薦,這位蘇峻蘇兄,是要接替我的,雖然正式的任命還沒有下來,但今後的刺史別駕,就是他了。」

  嘴上說著,他將那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拉了過來,鄭重介紹。

  「哦?原來是蘇別駕,幸會幸會。」徐輝看了這人一眼,表面客氣,心裡卻泛起疑惑,別駕從事可不是一般的職位,在刺史的諸屬官中居首,一般不會離開刺史所在之地。

  現在一個剛剛卸任的別駕,一個即將上任的別駕,都跑到彭城來了,這是來做什麼的?

  有古怪!

  心中疑惑,但徐輝表面不動聲色,笑著恭維,然後這目光就落到最後一人的身上。

  干寶就繼續介紹起來:「這位乃是喬老,徐郡守當曾聽過他老人家的大名,喬老乃是徐州學官,掌教化之事。」

  「學官?」徐輝聞言心中一動,卻還是客客氣氣的行禮,卻有個念頭自心底升起,讓他隱隱不安,「執掌教化的學官,來彭城做什麼?現在又不是考評之時,若說名教人文,此處不比廣陵,也是眾所周知的,難道是因為《師說》,可算算時間,廣陵不該知道此文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