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麼厲害?

  劉仰在旁聽著,不敢打斷,心裡卻驚嘆起來,不過如果讓他聽到了同一時間,那位張太公的評價,估計這思維就要混亂了。

  「好個『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懼、愛、惡、欲,皆情之所為也!陳止對《中庸》的研讀如此之深!此言分明雜糅了佛家之念,談及性善情惡,這一句『七情因物而發,而不是因心而發』更有妙處,世間紛擾,紅塵迷亂,確實要堅守本心,才能不被迷惑。」

  這句話,就不是原文了,而是陳止將李翱之言融入其中的結果。

  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人眼中,竟有這般迥異的評價,原因就在於,他們都截取了文章的一部分加以解析,但究其根本,是陳止此文乃是在原文的基礎上,雜糅了當世風氣,又結合了後世之言,等於將幾百年的精華融入其中。

  本來這麼一結合,難免相互矛盾,彼此衝突,可陳止眼觀幾百年,把握著思想演化的脈絡,邏輯順暢,宛如寫史,將師道和背後思想幾百年的演變過程,用一篇文章寫下來,儘管有的地方,他要考慮當世看法,因而有所遮掩,但起轉承合都經得起推敲,一文涵百年。

  看著看著,張太公還覺得不過癮,吩咐下人去取好酒,跟著讚嘆道:「這篇《師說》堪稱絕文!彭城有此名士,當浮一大白!」

  旁邊站著的左荊等人一聽就暗暗吃驚,聽這位太公的意思,是認為陳止可稱徐州名士了!

  左荊為左家之人,奉命與陳止拜賀,事後也來了張家府上,畢竟有著姻親.

  幾日以來,他和張府小輩有了交情,聽聞了陳止《師說》一篇,都是驚嘆,就拿來請張太公這位原國子監博士品評,沒想到卻聽到了這麼一個評價!

  要知道,陳止現在都還沒有鄉品在身!

  「怎麼?不信老夫之言?」張太公看著眼前幾人,止住他們的解釋之言,「等著吧,此文一出,區區鄉品,對他陳守一而言如探囊取物,他的鄉品,怕不是小輩能比的了!」

  仿佛是為了印證此言,那位祖中正這時剛剛隨著車隊來到彭城縣,還未入府,就拿到了這篇《師說》。

  第131章 鄉品!

  祖中正看了幾眼之後,神色微變,還未進衙門,就吩咐人去將陳遷請來。

  過了約莫半個時辰,陳遷方才過來,他到的時候,正好看到祖中正低頭看文的樣子,也不打擾,站在一旁,靜靜等待。這一邊等,還一邊掃了那文章一眼,不出所料,果然就是《師說》。

  見此情景,陳遷心裡頗為複雜,《師說》一文他也已經親眼看過,甚是驚嘆,更知道此文價值,對文章風靡彭城絲毫也不意外,莫說一個小小的彭城,就是風靡整個徐州範圍,也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他也聽了有關陳華的傳聞,身為下邳陳家的一員,心裡多少有些想法,只是說到底,小輩之間的爭執,並不會影響到他的判斷。

  「恐怕,很快就沒人會以看小輩的眼光看陳止了,他這個名士之稱,因這篇《師說》,肯定要坐實了,陳華的事雖然鬧心,但無關大局,不過為了防止節外生枝,該儘快將這篇文章傳給家中,也好讓他們心裡有數。」

  陳遷正想著,祖中正則放下那篇文章,笑道:「徙南,我就說吧,要等到年後,再給陳止定品,果不其然,若非有此決定,今日說不得又要來一次快馬追郵驛了。」

  「中正說笑了,您早有先見之明。」陳遷拱手笑著,輕輕恭維一句。

  祖中正口中的「快馬追郵驛」,是留縣流行的一個傳聞,說的就是陳止的品狀書先後幾次變化,逼得中正不得不派人追回,在這個傳聞中,祖中正沒被描述成愚蠢之人,而是被形容為一個品賢之士,不忍賢才被埋沒,才先後追回品狀書。

  這讓祖中正頗為自得,連帶著對陳止的觀感也好了許多。

  「不用給我戴高帽,」祖中正卻微微搖頭,「剛才鄭管的人也來過了,帶了朱守的話,說是仰慕陳止的才學,盧訪問則拿來陳止新的品狀書,你先看看……」說著,他拿起桌上的品狀,遞了過去。

  陳遷上前雙手接過,拿過來直接翻到最後幾頁,越看眼睛瞪得越大。

  「青州左家、掌軍中郎將,這等人物去給陳止拜賀?」他抬頭看向祖中正,顯然被這個消息驚到了。

  實際上,按正常的渠道,消息早就該傳到陳遷手上了,偏偏陳華牽扯其中,有意堵塞消息,讓同為陳家人的陳遷沒能立刻得知。

  「你還不知道?」祖中正也有些意外,跟著點頭道,「八成是因為陳華的緣故吧。」他也知道陳華在彭城的傳聞。

  陳遷的臉色頓時有些難堪,這種事在外姓人看來,就屬於家醜了。

  祖中正也不糾纏於此,只是笑道:「別想這個了,看看品狀書的最後一行吧。」

  「最後一行?」陳遷一聽,心頭一跳,「中正您已經給了評斷?」他邊說邊看,目光落到最後一行字上,眼皮子頓時跳了跳,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然後一抬頭,看向祖中正,「中正,您這……」

  祖中正微微一笑,道:「我著實未料到短短時間,陳止竟有這等事跡,才不得不多寫幾個字。」

  陳遷卻搖搖頭道:「不是這個,而是這個鄉品,未免……不太合適了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