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戒賭詩,如今流傳於彭城大街小巷,幾乎無人不知。

  但對這首詩的品評卻沒有多少,就算有,也多是品評這首詩的警示之意,以及寫詩的那字,有多麼的玄妙。

  在戒賭詩原本所在之處暴露之後,更有不少人前往劉家欣賞,都對那手行草讚不絕口。

  不過,單獨看這首詩的韻律和格式,卻有諸多缺陷,但一般不會有人拿來攻擊陳止,因為這首詩誕生的前因後果,他們也都知曉。

  只是,此時陳華卻拿這個為藉口,用以攻訐陳止,刁難之意沒有半點遮掩。

  「此詩來歷如何,彭城上下無人不知,你拿此事來說話,未免有失公允吧。」連王建都看不過去了。

  王建很清楚,這詩的好壞,根本影響不了陳止的名聲,真正會受到影響的,還是蒙學中的孩童。

  孩童赤子,對世界的認知簡單直白,好就是好,差就是差,非黑即白,一點壞,就認為全部都壞,陳華借一首詩污衊了陳止,成人自然嗤之以鼻,可孩童卻難免狐疑,自然會影響開蒙效果,時間不用長,只要十天半個月的,就足夠陳華脫出困境,恢復瀟灑。

  「這陳華手段倒是另闢蹊徑,只是心思著實歹毒!」頓時,王建對陳華的觀感更差了,卻也好奇陳止要如何應對,這事外人可幫不上忙。

  陳止卻是搖搖頭,臉上露出了遺憾之色,說道:「本以為你師從名師,又在江左有不小的名聲,必有高論,收你做弟子也不算虧,但現在看來,是高看你了。」

  「你什麼意思?」陳華眯起眼睛,臉色十分難看,拜師的事就夠讓他憤怒的了,但聽陳止這口氣,還覺得收自己為徒,是吃虧?辱人過甚!

  倒是王建一臉驚奇,這拜師之事,他事先並不知情。

  陳止笑道:「你拿首詩來品評我,真是天下奇聞!豈不知子之論《詩》,明存亡,辯得失。故小人歌之以貢其俗,君子賦之以見其志,聖人采之以觀其變。可見詩是言志之物,怎麼到了你的口中,卻只注重玩味韻律了?你只有這種眼界和程度,也敢說我誤人子弟?速速退去,不要留在這學堂之地,污了赤子之心!」

  陳華本來準備了一肚子貶低的話,可聽到這裡,卻是念頭炸裂,差點衝過來給陳止一拳!好在有殘留一絲理智,勉強站在原地,可是那臉卻已經成了豬肝色。

  這是說他格調太低,站在這,連學童都可能被污染啊!

  陳止這段話的核心思想來自隋代的王通,他記不得原文,但記得核心精神,本意是說,面對一首詩,主要是領悟精神實質,而不是拘泥於形式上的格律。

  這話直接就把陳華壓到了一個非常低的層次,成了一個只注重形式,沒有內涵的位格上,再加上後面的話,沒有髒字,卻足以讓他的名聲跌落許多!誰能受得了?

  有這麼個評判,陳華本來準備了一晚上的說辭,都被生生堵在嗓子裡,根本說不出來,怎麼說,都逃不出一個玩味韻律的範疇,憋屈!

  連王建都愣了愣,然後撫掌而笑,說道:「好個明存亡,辯得失,這和研讀經典是一個意思啊,不光是要解釋經典的字句,還要把握其中義理,理解通透,得魚而忘荃,得意而忘言!陳先生高才,我當記述今日此事,宣揚彭城同道,也好讓他們知道,我彭城士子中,也有陳先生這等深得經義的人物!比那些徒有虛名的狂妄之人,不知道好上多少!」

  什麼?

  陳華一臉驚恐的看向王建,見此人儀表堂堂,一副正派模樣,可心思怎麼如此歹毒?今天這件事,你還要記下來,再宣揚出去?

  這是拿我的名聲做柴火,給陳止添把火啊!這彭城人,都是什麼人啊!

  咳咳咳!

  氣急之下,陳華一口氣喘不過來,連著咳嗽幾聲,手腳微顫,狠狠瞪了王建一眼,知道不能放任,心念急轉。

  今天這事他只顧著找個突破口,打擊陳止的威信,加上時間緊迫,根本沒有布置後續手段,本以為怎麼也要和陳止辯論幾句,沒想到對方一開口,路就被堵死了,還碰上王建這個見證人。

  「這要是真傳出去,那就太不妙了!我可正準備出仕啊,這事一傳出去,淪為笑柄,那起家官可怎麼辦?」陳華滿身冷汗,也顧不上揚名蓄勢,再進一步了,能否保住現有的鄉品,成了頭等大事。

  危急關頭,陳華反而鎮定下來,索性將心一橫,強撐精神,咬著牙對陳止說道:「陳止啊陳止,我也不得不承認你巧舌如簧,可你說再多也是無用,除了那麼一首詩,你也就給人寫過幾幅字,可有拿得出手的文章?就你這樣的,江左世家不知凡幾,也想做我陳華的老師?簡直笑話!」

  大義凜然的斥責了幾句,陳華到底是撐不住了,一甩袖子,轉身就走。

  他一邊走,一邊抬手擦著額頭冷汗,還瞪了身邊的僕從一眼,今天的事,就是這僕從出的主意,結果非但不成,還留下笑柄,事後他定要追究。

  那僕從暗叫苦也,但也無奈。

  回到牛車上面,陳華登時長吐一口氣,癱倒其上,整個人仿佛虛脫了一樣,想到後果,不禁後怕。

  「完了,這名聲沒賺到,還要折下不少,真是晦氣!晦氣!那陳止,連同這彭城陳家,還有這彭城人,都是奸詐無情之輩,我須得早作準備,對!我可不能繼續留在這了,這裡的人,都太壞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