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傢夥!這就是王奎的七成學識!?在我的記憶中成書了!」

  這突然涌過來的龐大信息,就算是以陳止的定力,也不免震驚一下,蓋因匯聚過來的學識記憶,實在是太過龐大了,簡直相當於小半個圖書館了!

  陳止第一世乃是圖書管理員,各行各業的圖書羅列館藏,而王奎的記憶只局限在古代的典籍上,就是這樣,都有近乎小半個圖書館的數量,數目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王川說書痴看了天下十之一二的書,雖然誇張了些,可現在一看,就算不是也所差不遠了,而且肯定有過目不忘之能,否則以他的年紀,根本記憶不下來,而且這還只是七成!不過,這時代書籍傳播受限,想看這麼多書,不知要經歷多少艱難,這個王奎可真了不起!」

  這麼一想,陳止對王奎不由多了幾分敬重,實際上,王奎能得這些書,也與他的家世有關,普通士族終其一生,耗費人力,有些書也是尋不來的。

  就這樣,他一邊與劉侃等人交談,一邊又分出部分心思,熟悉著增加的學識記憶,那拓石經過拓印後,陷入了寂靜,隱隱傳來一個信息,讓陳止知道,此石已經失去效用,成為了一個普通的人造之物。

  「雖然只有一次,但幫助太大了,不過這些學識記憶,畢竟還是外力獲得,像書本一樣,擺放在我的記憶中,但想要融會貫通也不容易,以後要慢慢的理解、參悟。」

  很快,他大致摸清了情況,也不由欣喜起來。

  另一邊,那少年王皿似是喝多了,突然說道:「說起來,幾位今天過來,不是請王奎……請我奎叔去做什麼篩選考官的麼?要我看啊,不如乾脆讓陳兄也去當個考官算了。」

  他話一說,四周登時就安靜下來,無論是王奎,還是劉侃、張詠,表情都怪異起來,有些難看。

  小心陪在一旁的劉緲、劉綱更是渾身一震,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最後還是王奎咳嗽一聲,小聲提醒道:「篩選主要是看法家學問,陳賢侄在兵家上造詣不凡,可終究不是一回事。」

  「放心,」王皿臉頰上有了醉酒痕跡,兀自說著,「這事我親自給貴靜先生說,他不會不答應的,再說了,諸葛言那個傢伙,我了解得很,他說要問法家學問,但肯定涉及兵家之學,你們這個篩選,不是說要篩選出傑出的彭城子弟,以應對諸葛言的詢問麼?那就得讓陳兄出馬……」說到後來,卻被王奎拉了拉衣角。

  陳止一看幾人表情,知道這個提議確實不合適,如果自己應下來,風光一時,卻等於一下子和劉侃、張詠等人平起平坐了。

  這樣聽起來或許威風,但劉侃他們這個名士名頭,是耗費多久、歷經多少事才得到的?自己一步登天,根基不穩,名聲虛浮,就算王皿真的背景驚人,能說動貴靜先生,那也不是好事,百姓或許津津樂道,但在士族人的眼中,和幸進之臣沒多大區別,實際上不利於養望。

  這麼一想,不等旁人建議,陳止就當先搖頭道:「末學後進,怎麼能和諸位先生位於一席?這個提議不妥,況且這次乃是彭城盛事,各方都看著,若因為我的關係,惹來不必要的探查,反為不美。」

  這話既點出了自己的劣勢,又捧了劉侃等人,最後又隱隱透露出一點隱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因為他突然得了這個位置,被追查起來,最後追查到王皿頭上,說不定還有隱患。

  王皿本來還有些不樂意,但聽了陳止的話,像是想到了什麼,還是點頭道:「那就這樣吧,唉,真是掃興。」

  眾人都鬆了一口氣,他們早從王奎的態度中,猜出王皿來歷不小,剛才王皿又說可以直接給貴靜先生進言,就更令人浮想聯翩了,要是這事真的促成了,那影響就太大,他們這些過來邀請的人,臉面也沒地方放了。

  這倒不是看不起陳止,經過今日的事,他們已然認可陳止,可幾人的名聲和陳止畢竟不同,強行放到一起,難免要有想法。

  不過,他們也欣賞陳止行止有度,對他更加另眼相看,而且王皿的提議雖然未成,卻也打破了一層阻隔,真正將陳止和劉侃等人相提並論了,於是幾個人在言語間,那種長輩、晚輩的分界逐漸模糊,讓劉緲看著越發心驚。

  「幾位名士和陳止交談,我和弟弟只能在旁陪著,話都不能說,這已經不是一個待遇了,這……這事過後,我等還有什麼資格邀請陳止進入圈子?」

  念頭一生,劉緲就意識到,他結交陳止的機會已經沒了,看著和幾位名士從容交談的那道身影,劉緲不由生出後悔念頭,再看弟弟劉綱,這才想起來,自己的這位兄弟,最近和陳止走的頗近。

  「我等幾人,唯一和陳止有交情的,就只剩下我這兄弟了啊。」這時候,劉緲餘光一轉,看到坐於角落的那位王家妹子,正緊盯著陳止,不由一愣,旋即搖頭感慨,「怕是彭林的一番心思都要白費了,就算他能在篩選上大放異彩,也比不上陳止和名士的這番交談,何況,聽陳止今日所言,篩選中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

  在他的擔憂和後悔中,聚會漸漸走向尾聲,等王奎答應擔任考官,劉侃等人也不再耽擱,紛紛起身告辭。

  陳止雖和劉緲、劉綱一個輩分,卻是和劉侃他們一同告辭的,但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妥,只有劉綱感到頗為遺憾,他本來還想著,等聚會之後,再向陳止請教些問題的,今天陳止借著具體的戰例,展開的一番推演,讓他聽得心馳神往,恨不得立刻詢問清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