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只看到探子和細作,以為是靠著探子把握敵情,則有些局限於細節,失了全局考量。

  「原來如此!」

  聽到這裡,連張詠都無法保持沉默了,喝了一聲好,其他人則鬆了一口氣。

  王皿更是喜上眉梢,憂愁盡去,就想著將陳止的話整理一篇兵策,趕緊給北邊送去。

  角落裡的女子蹙眉片刻,然後低頭書寫起來。

  陳止卻沒有露出笑意,依舊鄭重的道:「就算是這樣,也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鬆懈,要知道,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賊人南下的基礎上的,因為情報不夠,這個基礎並不牢固,而且即便知道了賊人的行軍路線,對方也有可能聲東擊西,故意誤導,他們都能使出離間計,那麼將計就計的可能也不能排除。」

  他這一說,眾人又緊張起來,連王皿都一臉嚴肅的問:「如果真是聲東擊西又怎麼辦?」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賊軍若能突圍,是靠虛實變化牽著官軍的鼻子,官軍要撲滅他們,也可以虛實彼我,讓沿線縣城做好準備,逼迫、誘導賊軍行進,不要想著怎麼應對賊軍的分兵,而是控制賊軍的目標,掌握主動,這就看將領的個人決斷了,做到這些,再遣一支精兵提前抵達天險地利之處,布局決戰,但不管怎麼布局,都得先熟悉地形,審地形以立勝也。」

  「這樣就能確保必勝了?」王皿再次放下心來。

  陳止還是搖頭,說道:「先別想著勝,熟悉地形後,第一件事不是想著怎麼打,而是要考慮到,如果失敗了,如何藉助地形撤退,保留力量,先前的一番布置也是基於此理,戰爭不光是要擊敗敵人,還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時壯大或保存自己的實力。」

  這話說得幾人面面相覷。

  只有王奎撫掌附和道:「未慮勝先慮敗,善!」

  第90章 請看此物

  王奎一說,其他人也明白過來。

  未慮勝先慮敗。

  這話在場眾人並不陌生,接觸過兵法的人都明白意義,可真正實踐起來,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了,畢竟人人都喜歡勝利的甜美,誰願意還未動兵,就先去想失敗後的慘狀。

  陳止這也是前世養成的習慣,當初他初出茅廬,身具簽筒,小看天下英雄,以為可以無往不利,幾次勝利後就有些飄飄然,結果就造成了一次損傷,差點傷筋動骨,從此就養成了做事前,先找撤退路線的習慣。

  有了陳止的提醒,王皿也想來個未雨綢繆,說道:「要不要提前分出一支人馬,萬一這決戰的兵馬失敗了,這分出的人手也好作為伏兵,這個主意怎麼樣?」

  他說完,就一臉熱切的看向陳止,期待著陳止的評價。

  其他的幾人也朝陳止看了過去,不過王奎、劉侃都覺得這個主意不怎麼樣,可陳止沒有給出評價之前,他們也不敢貿然評判——無形之中,他們都重視起陳止的判斷來了。

  陳止則直接搖頭道:「兵貴精不貴多,決戰的兵馬本就是精兵,換句話來說,人數不多,再分兵的話,戰力衰減嚴重,等於以己之短攻敵之長,放到這件事上來看,如果提前到了戰場,摸清了地形,制定好了戰術,然後養精蓄銳、以逸待勞,而賊軍勞師遠來,一路補給不足,還有內應,本身更是流民底子,這樣官兵都沒打贏,那還是老老實實按計劃撤軍,也不用搞什麼分兵了,通知前方郡縣、駐軍,早做準備才對。」

  言下之意已非常清楚了,這麼多優勢聚集在一起都沒贏,趕緊回去練兵去吧,打仗的工作實在不適合這支人馬,也就別追擊了,丟不起那人。

  話中隱意固然不好,可道理是明明白白的,王皿噎了一下,跟著哈哈一笑,撓撓頭道:「陳兄說的對,那後面又該怎麼做?」

  陳止將雙手收入袖中,表情轉為輕鬆,說道:「後面就不是一軍之事了,若這樣都攔不住,賊軍徹底脫圍,劫掠一兩個江淮縣城,那就是震動朝廷的事了,從軍事層面上升到政|治層面了,就不是今天討論的範疇了,除非王兄能影響其他駐軍,那我再出點主意。」

  「原來如此,確實是這個道理,那就該換朝廷煩心了。」王皿無視陳止的試探,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這趟徐州之行,果然是不虛此行啊!」

  劉侃也笑道:「我彭城果然多俊傑,也多賢良,世侄平日太過低調,這可不行,有才就該彰顯,不然默默無名又有何意義?」

  邊上的劉緲卻不由嘀咕著,這位陳家少爺過去也是名頭不小的,只不過不在正道上。

  蕭左笑道:「這事能不能解決還在兩說,但有了賢侄的這番分析,局勢清晰許多,王公子你說呢?」

  在場的人都猜到了,王皿的這個問題,不是單純的題目,恐怕涉及到現實之事,但有關軍務不好挑明,只能這麼暗示了。

  王皿重重的點了點頭,說道:「陳兄的這一番分析、建議,幫助極大。」

  張詠這時長舒一口氣,徹底拋棄成見和怒意,輕輕點頭,也道:「和賢侄的認識比起來,我那一點淺見,真有些想當然了。」他見情況發展到這個地步,倒也是光棍的緊,乾脆就要耿直到底了,直接承認在兵法上不如陳止。

  在陳止過來前,王皿就已經提過這個事了,只是幾個人繞來繞去,說的雲裡霧裡,涉及不到具體的行軍布陣之法,和陳止的分析、布局一比,明眼人都知道哪個有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