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不等他明白過來,許志突道:「老夫看陳止說話條理分明,對先賢之說頗有了解,又心存敬畏,總歸是好的,老夫居三老之職,本就有著引導風化的職責,既然他有心自薦,不妨讓老夫來問幾個問題,若能應答得體,也不是不能考慮。」

  「考慮什麼?書院之事?許公,你這……」陳邊越發錯愕,他今天是要借勢三老,壓下族中異議,可眼前這劇本有點不對啊!

  陳止冷眼旁觀,暗暗冷笑:「許志的偶像都被你攻擊了,本身還有公職權力,表現一點不滿再正常不過了,而這一點不滿正是我需要的!」

  第5章 不在對錯在喜惡

  許志擔著三老之職,哪怕只是鄉官,也有實權。相比之下,陳邊不過陳家老二,陳家雖大,可在彭城並非一家獨大。

  其他家族的人與三老相交,無論從威望還是風評考慮,都要揣摩他的想法,不說曲意逢迎,至少也得表達善意。

  陳邊倒好,不事先打聽一下自己的喜好,當面詆毀韓子!

  許志的不滿是顯而易見的。

  實際上,許志是冤枉陳邊了,有道是利令智昏,陳邊滿腦子都是即將到手的肥田,是十幾戶傭農,是白花花的銀子,很多細節都顧不上了。

  但既然開口了,許志當然不會愣著,也不理陳邊,朝陳止問道:「聽你的話,對韓子的學說頗為熟悉,貴靜書院上承法家之說,雜糅先師聖人之言,你有心想做奉書奉典之人,熟讀經典是必不可少的,更得觸類旁通,能言善辯,這樣吧,我問你幾個問題,能答上來,才有資格參加競爭。」

  「謝長者厚愛!」陳止露出恰到好處的喜意,恭敬行禮,禮數周到,不卑不亢,這也是他前世見過太多名人,參與了眾多事件,早就習慣了。

  但這番態度落在陳邊、許志眼裡,就有點榮辱不驚的味道了,在原本的歷史上,現在正是兩晉時期,雖然歷史改變,漢朝再起,但趨勢難改,一樣是講究風度、品狀的時代,一個人有風度,做的荒唐事就是風流逸聞,反之,才叫有辱門第。

  連陳邊都忍不住對陳止略有改觀,只是他志在奪田,本以為十拿九穩的事,到手的鴨子怎麼能讓他飛了?他可不認為陳止這不學無術之徒,有辦法應對三老的詢問。

  「聽說這小子平時沾都不沾學堂,肚裡能有多少貨?剛才兩句,興許已將腦袋掏空了,再問必然露餡。」

  如今,以桑皮、滕皮、楮皮製造的紙張,基本替代了簡牘、縑帛,但印刷術沒什麼發展,知識的傳承限於抄寫、言傳身教,很難廣泛傳播,因而被大門大戶壟斷,高門、寒門、布衣之間差距明顯,學識世襲。

  知識都在書上,就算大族子弟要為學念書,也得有途徑,學了什麼、學得如何,族中常有傳聞。

  陳邊要謀陳止家的田,適當了解是免不了的,知道陳止前往學堂、書閣的次數有限,那陳家書閣也有幾本法家著作,可照陳止這個去法,除非記憶超群、過目不忘,否則最多知道點表面文章。

  「投三老所好,有一定風險,事後得找個理由解釋學識來歷,可也得先度過眼前的難關才行。」陳止同樣清楚這些。

  實際上,前世作為謀士,陳止也沒看過幾本法家著作,兵荒馬亂的時代,多看兵書、策本才是生存之道,不過,許志要出題,他心裡先要有答案,才能問出口,所以吞了藥丸的陳止是半點也不怵,這等於一邊看參考書一邊答題,開卷考試。

  就聽許志問道:「我看你對懲處一道有些認知,懲處之道,出於言,遵於法,不知你是怎麼看言與法的?」

  陳止立刻不假思索的道:「《韓非子》問辯一篇說過,明主之國,令者,言最貴者也;法者,事最適者也。言無二貴,法不兩適,故言行而不軌於法令者必禁。」

  「咦?」許志一愣,驚訝於陳止的回答速度,接著就暗自感嘆起來,要知道,這個問題並不是他臨時想出來的,這個時代,你想多學點知識是很難的,往往只能學到有限的內容,然後反覆鑽研,這言與法的關係,本是許志精心鑽研的,就算陳止剛才沒說懲治之道,他也會想辦法將問題拉到「言與法」的上面。

  實際上,這位三老先後去過幾個大家,都問出了類似問題,一聽陳止回答,就有了比較。

  「先前幾次提問,彭家小子答得最快,劉家小子說的最多,王家答得最得體,現在一看,這陳家小子回答的速度超過了彭家子,說的雖不如劉家子多,卻格外精準,區區幾字,就抓住了精髓,比王家子還要精彩,和我這多年鑽研不謀而合!」

  當然不謀而合,這是陳止直接讀取許志的念頭,做出的回答。

  「這問題,放在後世就是主觀題,再標準答案都比不上考官心裡的看法,我直接讀心,還能有錯?」

  果然,沉吟片刻,許志滿意的點點頭,撫須笑道:「確實是言無二貴、法不兩適,你讀韓子是用心了的,那我再考你一個。」他沉思了一下,把精心準備的第二題拋了出來:「既然你有心加入貴靜書院,可知這書院的名字從何而來?」

  「出自《韓非子.解老》,原文是『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

  「不錯,」許志露出笑容,順勢把準備好的問題延伸開來,「你該知道,當年商君變法,秦國強盛,可見法家崇尚變法,為何這裡又說不重變法?」他的一言一行,看似隨性而為,但都是苦心編排,為的就是表現出一個名士的派頭,信手拈來,就是一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