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軍政部長何應欽和財政部長孔祥熙想出個好辦法,適齡青年可向政府交納3500元錢,即能推遲一年服兵役。當時全國約有適齡青年4000萬,他們覺得至少有3000萬人願意出錢,這樣孔祥熙每年就有幾十億元預算收入,何應欽也有了1000萬特徵入伍的兵源。

  那時的法幣還沒徹底成為廢紙,3500元按市價可折算為250美元,除了家境富裕者誰交得起?

  這就是“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真實背景。

  在返家的路上,李宗吾說:“隔我隱居的地方不遠,有戶人家在前幾年大旱的時候,七口人死得只剩下兩口。去年底就被當壯丁抓走一個,家裡頭只剩個瞎眼的老太婆,造孽得很!”

  南懷瑾問:“那老太婆怎麼樣了?”

  李宗吾說:“死了。鄰里鄉親都不富裕,每家勻點吃的給她過日子,她過年的時候想不通就上吊了。”

  錢吉憤懣道:“怎麼能這樣?按照兵役法,獨子是不用服兵役的!”

  李宗吾冷笑道:“當官的為了立功,一個個積極得很。兵員不滿就抓壯丁,先抓叫花子流浪漢,再抓這種獨門單身漢,反正抓再多也不會惹麻煩。”

  周赫煊沒有參與討論,他看到的資料比這更慘。因為1940年還算好的,到了1942年以後,國黨抓起壯丁來簡直無法無天——壯丁一路死一路跑,缺額只能半路上補充,沿途看到有農民、商販、漁夫、縴夫……偏僻地方是見一個抓一個,就連老人和孩子也抓,甚至跑到茶館酒樓去抓廚師和茶倌(外地人)。

  老百姓為了躲兵役,就裝瘋賣傻,甚至自殘,切手指、戳眼睛的不在少數。

  不是百姓不愛國,而是新兵死亡率太高,還沒上戰場就有可能死上好幾成。

  周赫煊也懶得給常凱申諫言,懶得反映這些糟糕情況。因為常凱申是知道實情的,但國府上下已經爛到根子裡了,中央再三令五申也對此毫無辦法,中底層行政系統早就失控了,或者說從來都沒有效控制過。

  只有哪裡鬧出了民變,或者實在是吃相太難看,才會被老蔣抓典型狠狠懲治。對於富順縣這種程度的抓壯丁,老蔣不但不會懲處,反而會給縣長發嘉獎令。

  一直到回了家裡,李宗吾還在發牢騷:“現在不止是抓壯丁抓得厲害,賦稅也高得很。老百姓肚皮都填不飽,政府還號召為國勒緊褲腰帶,號召公務員和老百姓一日兩餐,說這些糧食能省下來打鬼子。打尼瑪個鬼子哦!這要是抗戰能夠勝利,以後肯定是共黨坐天下,不信我們就走著瞧。”

  周赫煊笑道:“李兄,莫談國事,小心隔牆有耳。”

  李宗吾滿不在乎:“他來抓我啊。我跟愛因斯坦同年,愛因斯坦都享譽全球了,我才享譽四川。老蔣要是來抓我,那我就又出名了,肯定能夠名滿全國!”

  南懷瑾說:“周先生,你是有機會面見蔣總裁的,下次見到他的時候可以反映一下。”

  “嗯,我會反映。”周赫煊不想多說。

  第九百三十八章 周先生的人被抓壯丁了

  事情就那麼湊巧,周赫煊本不想理會抓壯丁的弊病,卻偏偏有人主動來招惹。

  照相館剛剛把文廟裸童的照片洗出來,李宗吾家中突然就來了兩個人。

  “周先生,可算找到你了!”來者焦急地說。

  周赫煊沒見過這兩人,問道:“你們是?”

  其中一人說:“我是宜賓桃子彎的李鳳元,負責幫周先生打理農場。這位是當地的袍哥兄弟,叫牛開陽。”

  牛開陽抱拳道:“周先生好!”

  周赫煊抱拳回禮,問道:“兩位找我有什麼事情?”

  李鳳元說:“是這樣的。八天前,貴州那邊有個團管區送壯丁去成都,路過宜賓的時候,沿途抓了我們農場13個佃戶,還抓走了幾個外地客商和本地船夫。”

  牛開陽補充道:“他們是半夜抓的人,神不知鬼不覺,直到有個佃農半路逃回來才說明情況。按時間來算,那些壯丁估計已經到眉山了。”

  李鳳元又說:“我了解情況以後,連忙給周公館拍電報,夫人回電說你來了自貢。我只好帶著牛二哥到自貢,打聽了兩天才曉得你在鄧關這邊看朋友。”

  牛開陽怒道:“狗x的貴州龜兒子,敢來我們宜賓抓壯丁,被抓的有一半都是袍哥人家!”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周赫煊打斷道:“貴州的團管區,不一定就是貴州人。”

  “團管區”是民國專設徵兵機構,級別更高的還有“師管區”和“軍管區”,相當於新中國的軍分區和人武部的集合體。

  在四川大旱的時候,周赫煊在川東和川南各地購買了不少荒地,提供種子和耕牛專門安置無家可歸的災民。這些荒地漸漸發展成分散的農場,每個地區都有負責人,周赫煊定期派人去檢查工作。

  而各地袍哥也在其中出了力,許多災民自發加入袍哥組織,以尋求庇護和互相抱團,每年也會給袍哥組織貢獻部分錢糧。

  由於抗戰初期的歷次大戰,中國士兵數量消耗嚴重,所以1940年是整個抗戰期間抓壯丁數量最多的。之所以影響沒有1942年以後惡劣,是因為此時還有很多壯丁可抓,負責徵兵的並未大規模殘害無辜百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