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美國的五次對華借款,名稱分別為:桐油借款、華錫借款、鎢砂借款、金屬借款和財政借款。

  顧名思義,前三起借款分別跟桐油、錫礦和鎢礦有關,而這個先後順序也肯定有原因。可以就此推測,美國最急需的商品是桐油,其次是錫礦,接著才是鎢礦。

  周赫煊出聲問道:“鎢礦最大的進口國是哪個?”

  “德國。”任嗣達說。

  周赫煊又問:“德國用鎢礦幹什麼?”

  任嗣達說:“用處大了,造先進的飛機、穿甲炮彈、輪船發動機……好多東西都需要鎢礦。”

  周赫煊點頭道:“也就是說,鎢礦現在的主要作用,是用來製造軍事裝備。”

  “可以這樣理解。”任嗣達道。

  周赫煊繼續問:“那錫礦呢?”

  任嗣達答道:“錫礦主要用於工業產品,特別是在化工領域用處極大。”

  “那中國錫礦的最大購買國是哪個?”周赫煊問。

  “美國啊,咦……”任嗣達回過神來,“周先生的意思是,用錫礦貿易來尋求美國借款?但問題是,錫礦不是中國獨有,美洲和南洋都有大量錫礦,中國錫礦對美國的誘惑力不夠啊。”

  周赫煊說:“問題的關鍵在於,美國現在沒有打仗,而鎢礦主要用於軍工生產,對美國而言並不是最急需的東西。倒是廣泛用於化工領域的錫礦,能讓美國資本家更高興。”

  任嗣達下意識點頭道:“也有些道理。”

  陳光甫拍板道:“那就這樣吧,把錫礦和鎢礦都作為籌碼,放在談判桌上任美國人選擇。”

  周赫煊又說道:“桐油呢?”

  任嗣達搖頭說:“我是搞礦物進出口貿易的,對桐油的情況不太清楚。”

  席德懋笑道:“桐油遍地都是,價格甚賤,甚至買不起煤油的老百姓都用桐油來點燈。又非什麼稀罕物,難道還能引起美國人的興趣不成?”

  “是啊,周先生怎麼會提到桐油?”任嗣達問。

  周赫煊哪裡知道桐油有什麼用處?他又不是神仙。但歷史資料里寫明了,美國在終止美日貿易協定前,就急不可耐的和中國簽訂桐油借款合同,而非是錫礦和鎢礦的貿易合同,這裡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他們船上這些人,都是玩金融貨幣的,只有任嗣達屬於貿易商人。可惜是個專做礦物出口的貿易商人,對桐油並無了解,想找人打聽桐油價值都找不到。

  不僅是陳光甫三人,就連周赫煊自己,也對桐油沒啥認知。

  在他們的印象中,桐油屬於國產賤物,最大作用是拿來製造油漆。買不起煤油的老百姓,只能點桐油燈照明。當然還可以用來炒菜,但貌似有微毒,而且味道不好,連底層平民都不會輕易食用。

  這玩意兒會讓美國人稀奇?

  當下不再討論桐油,眾人開始商討談判策略,打算圍繞著鎢礦和錫礦大做文章。

  在美國登陸後,周赫煊立即花錢找來一個商業顧問,詳細詢問桐油在美國的情況。結果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桐油在美國好牛逼啊!

  美國人以前製造油漆,最上等的產品使用亞麻仁油,當桐油傳到美國後,亞麻仁油立即被中國桐油所取代。發展到30年代,美國油漆業有90%以上都用桐油為原料。

  而上海,正是中國桐油最大交易市場。隨著上海陷落,美國桐油進口量銳減,已經快把美國油漆生產企業給逼瘋了。廣州則是中國桐油第二大市場,一旦廣州陷落,美國油漆資本家直接就要跳樓。

  不但如此,由於桐油具有燃燒性、速乾性和耐酸性,是此時生產軍艦、輪船、潛艇、飛機、電線和海底電纜不可替代的原料,其他同類型原料都不如桐油效果好。

  此外,美國科學家還把桐油加熱到一定溫度,讓其凝固成膠狀,用來作為橡皮的代替品。桐油還可用在醫藥、玻璃製品領域,並可在工業上代替汽油作為提煉品。

  必須說明,桐油產地只中國一家,別無分號。而美國則是桐油的最大進口國,占世界桐油進口總額的75%,如今已有850種美國工業品必須使用桐油!

  美國在晚清時期,就開始在本土移栽桐樹,但種植效果不是很好。可能是氣候土壤問題吧,美國人在30年代初,又跑到南洋大量種植桐樹,但依舊沒有取得太大成效,完全不能滿足美國工業需求。

  一旦中國和美國的桐油貿易被徹底掐斷,則美國無數資本家要急得跳腳。

  難怪在歷史上,廣州陷落以後,羅斯福慌慌張張的就要跟中國簽訂桐油借款合同——都是被資本家給逼的啊。

  支持中國,還是支持日本,這在美國屬於資本博弈。

  因為美國在遠東地區的貿易當中,對日貿易占43%,而對華貿易只占14%。在投資方面,美國對日本的投資為3.87億美元,對中國的投資僅有1.32億美元。美國對外貿易輸出中,日本占7.7%,居第三位;中國只占1.1%,居第二十二位。

  日本是美國在亞洲的第一貿易夥伴,打起仗來,美國資本家自然是偏向日本的。

  但如果中美貿易被徹底斷送,那也不符合美國利益。特別是世界僅有的桐油資源缺失,傷害到太多美國資本家的利益,羅斯福必須對那些資本家負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