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家倫笑道:“中央大學已經沒錢了,只能出人出力。”

  周赫煊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過在股份方面,我既然出了錢,自然要做大股東。”

  “那是應該的。”羅家倫說。

  中午,羅家倫留在周公館吃飯,羅校長試探道:“周先生可願來中央大學執教?”

  “名譽教授可以做,平時能教幾節課,天天上課沒那麼多時間。”周赫煊說。

  羅家倫嘆息道:“實不相瞞,中央大學雖然搬來重慶了,但學生和老師的流失卻很嚴重,有些科系甚至只有老師而沒有學生。歷史系還算好的,還有四十多個學生,但系主任卻不見了,我想聘請周先生擔任中央大學歷史系主任。”

  見羅家倫實在有困難,周赫煊豎起一根手指說:“一年,我只當一年的系主任。等到明年,估計來重慶的學者就多了,到時還請羅校長另選高明。”

  “沒問題,就一年。”羅家倫總算又放下了一樁心事,這傢伙得寸進尺,笑道,“不如周先生兼授一門歷史課吧。”

  如今周赫煊已經是歷史領域的頂級大牛,專業學術成就且不說,他編寫的《全球通史》,已成為國內大部分高校的世界史教科書。周赫煊在此書中提出的“全球史觀”,甚至成為國外史學家的研究方向,以此為課題而引起廣泛討論的國外史學論文就有十多篇。

  周赫煊想了想說:“那我就教兩門課,一門《全球通史》,一門《人類文明史》如何?”

  “有原作者來講這兩門課,那是中大學生之福。”羅家倫說。

  吃過午飯,周赫煊又跟羅家倫聊了一陣。

  羅家倫起身道:“周先生,我還要回去準備一下,明天前往成都,安排醫學院和農學院的教學複課任務。就此告辭!”

  “慢走!”周赫煊起身相送。

  就在此時,於珮琛拿著一封電報快速走來,喜道:“先生,南京有消息。《大公報》駐南京的記者發來電報,日本轟炸機先後向美國戰艦班乃號投擲18枚炸彈,造成至少數十名美國人傷亡。日本襲擊美國了,美國很有可能就此參戰,至少也要出面懲罰日本!”

  “真的?”剛準備離開的羅家倫立即回頭。

  “真的,此事千真萬確!明天就能見報。”於珮琛喜滋滋地說。

  羅家倫興奮得來回走動,口中念道:“太好了,太好了。只要美國出面,小鬼子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周赫煊卻沒有表現出高興,因為美國軍艦班乃號被炸,意味著南京大屠殺就快發生了。他沉著臉說:“怎麼《大公報》還有記者在南京?快發電報,讓記者立刻撤走!”

  羅家倫不解道:“周先生,日本招惹了美國,你怎麼不感到高興?”

  “有個屁用,美國佬是不可能參戰的,至少現在不會!”周赫煊鬱悶道。

  “為什麼?日本這次炸的可是美國軍艦,還炸死了許多美國人。等消息傳回去,美國民間輿論恐怕要翻天吧。”羅家倫道。

  周赫煊說:“美國是資本家控制的,而資本家巴不得日本侵略中國,他們正好可以向日本出售物資。別說死幾十個美國人,就算死了幾百個,資本家不想打,羅斯福就不能打!”

  歷史上正是如此,日本轟炸美國戰艦的全過程,都被攝像機紀錄下來,長達1700多米的膠片在美國電影院放映,激起美國民眾的強烈憤慨。

  而日本人事後的解釋是“誤炸”,見鬼的誤炸,影像資料里美國國旗高懸,日機飛行員看得清清楚楚,根本沒有誤炸的可能。

  鬼知道當時日本人是怎麼想的,居然朝滿載美國人的軍艦扔炸彈,而且一扔就是十八枚。

  於是,羅斯福認了,完全承認日本官方的誤炸解釋,並勒令電影院把日機轟炸美艦的影像做特殊處理,免得引起美國民眾做出過激反應。

  第八百四十四章 政府內遷和美國人民抵制日貨

  十二月十四日,晴。

  報紙上沒有任何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消息,有的只是首都陷落,呼籲國人團結抵抗的文章。歷史上,第一次完整揭露南京大屠殺的文字,是英國記者田伯烈所撰寫的《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此書要等明年初才開始動筆。

  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此時應該在拍攝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不過同樣要到明年才能將膠片偷偷運到美國。

  《大公報》戰地記者劉君揚,如今已徹底跟外界失去聯絡。這位記者是周赫煊在天津招聘的,開設分館時被調往南京,周赫煊多次讓他撤離都不聽,以致現在生死不明。

  周赫煊坐著私人小輪船,強迫自己不去想任何關於大屠殺的內容,繞道朝天門前往中央大學擔任歷史系主任。

  抵達朝天門碼頭時,正好遇到一艘內遷船隻。船上載著國府賑濟委員會委員長朱慶瀾,以及賑務委員會的20餘名職員,這是第六批內遷重慶的政府機關,國家元首林森在半個月前就已經到重慶了。

  而剩下的大部分南京政府機關,以及99%的內遷企業、學校,此時都還在湖北和湖南。

  常凱申最初打算把遷都一分為三,即國民政府遷到重慶,軍事委員會遷到洛陽,行政院遷到衡陽。到11月初,他正式召開會議,討論遷都事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