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說其他地方。”劉湘的關注點明顯不一樣。

  尹昌齡臉上露出無奈的表情,顯然對劉湘的做法有些不滿,但他還是說:“川東、川南、川西共有140餘縣大旱,旱情最久的已經持續三月,旱情最輕的也有兩月。冬春之際必有饑荒,省府應早作準備,必須把糧價壓下來!”

  劉湘又問:“仲公,你覺得全川會旱到哪個時候?”

  尹昌齡想了想說:“應該入秋就能緩解吧。”

  劉湘看了周赫煊一眼,說道:“周先生跟我講,四川的大旱要持續到明年。”

  “怎麼可能?”尹昌齡和甘繼鏞同時驚呼。

  周赫煊做戲做全套,苦笑道:“確實如此,這是氣象專家的預測。”

  甘繼鏞明顯不相信:“哪來的啥子氣象專家,怕不是盡說些鬼話哦。”

  周赫煊也不解釋,只說:“我已經緊急從美國購來50萬噸救災糧,第一批可能要等到兩個半月以後才能運抵重慶。”

  50萬噸糧食?

  劉湘、尹昌齡和甘繼鏞面面相覷,都被這數字給嚇住了,那得花多少錢啊!

  不管四川的旱災是否會加劇,至少周赫煊做法讓人佩服。尹昌齡起身拜道:“明誠心繫百姓,老朽在這裡代表全川父老拜謝了!”

  劉湘也說:“周先生,你是實在人,我劉莽子心服口服!”

  “甫公,我需要省府的幫助。”周赫煊道。

  “你講。”劉湘連忙說。

  “第一,我需要盧作孚先生的全力協助。”周赫煊仔細解釋道,“50萬噸糧食,從美國運到上海容易,但從上海運進四川就難了。民生船運公司,必須調集足夠的船隻配合。特別是接下來兩個月,長江各段的水位有可能不足以通行大船,必須依靠許多小船來轉運。”

  劉湘當即答應,他在民生公司也有股份的,說道:“我保證,盧作孚一定全力配合,運價只收成本費。”

  周赫煊又說:“第二,關於賑災糧的發放,我需要仲公的協助。”

  尹昌齡當即拍胸脯:“包在老朽身上,要是有人敢貪污賑災糧,你把我的腦殼拿去當球踢。”

  “第三,民政廳那邊也要幫忙。”周赫煊說道,“我希望省政府學美國那一套,以工代賑,災民不能養起來,要給他們找活干。修公路、修橋樑、修廠礦……趁機可以建設四川地方,不能把災民養廢了。”

  “這是個好主意。”尹昌齡笑道。他旗下的多家工廠,就招收了許多貧民和孤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劉湘心裡也非常高興,建設地方可以鞏固他的統治,當即厲聲喊道:“甘麻子!”

  “卑職在!”甘繼鏞蹦起來站得筆挺。

  劉湘命令說:“你們民政廳,一定要全力做好以工代賑的工作。”

  甘繼鏞敬軍禮說:“卑職敢立下軍令狀!”

  “很好。”劉湘點點頭,又問周赫煊,“周先生還有沒有其他要求?”

  周赫煊笑了笑,“我要買荒地,很多荒地。”

  “買荒地來幹啥子?”劉湘有些納悶兒。

  “建廠,建房。”周赫煊拿出一份四川地圖,“重慶、巴南、璧山、江津、永川、瀘州、隆昌、內江、宜賓……這些地方我都要買荒地,修很多民房和廠房。”

  劉湘撓頭道:“攤子鋪楞個大啊!”

  周赫煊笑道:“甫公請放心,我要買的都是荒地,不會占到農田,也不會得罪當地士紳。”

  周赫煊為什麼要買地建房?

  當然是為抗戰做打算,到時無數戰亂百姓內遷四川,許多人連房子都沒有,只能自己臨時搭窩棚。周赫煊提前建房做包租公,不僅自己能賺錢,還能給戰亂百姓提供方便,而且他可以把租金定得很低。

  還有就是興辦各種民生企業,戰亂百姓匯集於四川,造成川內諸多物資緊缺,那物價漲得極為恐怖。周赫煊辦廠根本不愁銷路,自己發財了,還能緩解戰時民用物資的緊張。

  而且,利用四川災民來修建民房和廠房,一方面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活人無數。何樂而不為呢?

  有時候,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自己。

  第七百七十七章 比想像中嚴重

  等周赫煊和尹昌齡離開,劉湘才問甘績鏞道:“先前你的表情有點不對頭,究竟想說啥子喲?”

  甘績鏞從皮包里拿出一大摞文件,苦臉道:“剛才有兩個外人在,一些話不好當面講,司令你先看下這些材料嘛。”

  劉湘首先翻到一份災情報告匯總,只見上邊寫道:自今春以來,全川各地久旱不雨,田土龜裂,餓殍載道,糧盡食絕,盜食死屍。全省共有125縣3屯1局受災,除成都平原各縣外,其餘地方皆為災區,受災民眾約3700萬人以上……”

  民國時期對於四川人口的統計,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海關數據,一是郵政數據。

  這兩方面數據相差極為懸殊,分別為7000多萬人和4000多萬人,全川實際人口數量應該在5000萬左右(含西康和重慶)。而3700萬人受災,已經占到四川人口總數的70%。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