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英國人這麼一搞,其他國家也有樣學樣,紛紛把庚款用來投資中國鐵路。

  北方即將全線通車的隴海鐵路,最後那一段路線,就是由比利時退還的庚款所修築。而南方的粵漢鐵路,現在正在修建的株韶段,大部分資金來自於德國和英國庚款——宋子文說他多方籌集,其實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

  至於南京政府的錢,基本上都用來擴軍打內戰去了。

  不但如此,南京政府還各種挪用庚款,要不是洋人盯得緊,許多庚款修築的鐵路估計都建不成。

  可見當年滿清政府賠的錢是真多,只一個《辛丑條約》的部分庚子賠款,就夠民國發展20年的教育和交通事業。

  好吧,作者君真正想說的是,別再讓周赫煊出資修隴海鐵路了。那條鐵路的最後一段已經開工,用的正是比利時庚款,明年就能全線竣工通車。

  至於雲貴川的交通建設,現在找南京政府合作也沒用。即便是老蔣,也對那些西南軍閥毫無辦法,周赫煊想要建設西南交通,必須親自跑去跟軍閥們打交道,估計要被吃得連渣都不剩。

  特別是四川,工程難度巨大且不說,大小軍閥一堆一堆的,建條稍長的鐵路就要通過好幾個軍閥的地盤,根本就特麼修不起來!

  四月底,周赫煊來到杭州,見到了傳說中的橋樑專家茅以升。

  茅以升戴著一副金邊眼鏡,髮型為三七分,最大的外貌特徵就是嘴唇特別厚實。他現在是錢塘江橋的設計師和工程處處長,負責修建錢塘江大橋,這是第一座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現代鋼鐵大橋。

  可惜,歷史上這座大橋剛剛建成三個月,就由茅以升親自主持炸橋——阻止日軍攻打杭州。

  “周先生,你好!”茅以升熱情地握手道。

  周赫煊笑道:“茅先生,久仰大名,你跟詹天佑先生一樣,都是中國人的驕傲啊。”

  “哪裡,哪裡。”茅以升立即介紹身邊的人說,“這位是遠東工程公司的總經理錢昌淦先生,他是錢塘江大橋的施工方總負責人,也是大橋的設計師之一。”

  “錢經理你好!”周赫煊握手道。

  錢昌淦連忙說:“你好,你好!周先生,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就是你的忠實書迷。”

  錢昌淦絕對屬於民國時期的高富帥,清華畢業,美國深造,如今身居合資公司總經理之職,而且還娶了個漂亮的美國妞做老婆。對了,他有三個兒子,老大叫艾倫,老二叫菲利普,老三叫喬治,一聽名字就洋氣得很。

  周赫煊完全沒聽說過錢昌淦的大名,因為此人死得太早,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太大名氣。

  事實上,錢昌淦在日本全面侵華後,將成為滇緬公路的橋樑修建總負責人。由於公路橋樑經常遭到轟炸,在一次視察公路橋樑受損情況的途中,錢昌淦所乘坐的飛機被日本戰鬥機擊落,不幸犧牲,年僅36歲。

  如果錢昌淦不是死得那麼早,而且留在大陸的話,他的名氣不會比茅以升低到哪裡去。

  跟兩人短暫寒暄後,周赫煊開門見山道:“茅先生,錢先生,我這次來杭州,是想邀請兩位主持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修建工作。”

  茅以升遺憾道:“武漢長江大橋的事情,交通部已經通知我了。我本人也很想去,可錢塘江大橋的工程難關有很多,我必須留在杭州全權負責。當然,關於橋樑設計方面,我可以參與其中,但總設計師只能另請高明。”

  錢昌淦倒是非常感興趣,他說:“周先生,我們遠東工程公司,是中國最好的橋樑設計和修建公司。只要把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交給我們,遠東工程公司必然全力以赴,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第六百六十一章 前往武昌

  在浩浩蕩蕩的錢塘江邊,有兩排臨時搭建的簡易棚屋,茅以升和錢昌淦就住在這裡。

  “條件簡陋,周先生不要見怪。”茅以升笑道。

  周赫煊推門而入,見裡邊黑漆漆的,桌上擺滿了一卷卷設計圖紙,他佩服道:“兩位先生跟工人們同甘共苦,實在讓人敬佩!”

  茅以升俯身從床底搬出個大皮箱,找出一摞圖紙說:“周先生,這就是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圖。按照這個設計方案來修建的話,預計耗資1060萬元,造價實在太過昂貴了。”

  “武漢大橋的完整設計方案你都有?”周赫煊驚訝道。

  茅以升苦笑說:“事實上,我參與設計武漢長江大橋,還在設計錢塘江大橋之前。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政府放棄了武漢大橋計劃,改修錢塘江大橋。”

  修建大橋需要巨額資金,而江浙財團是民國時期最有錢的群體。錢塘江大橋一修通,立馬就能連通滬杭和浙贛鐵路,整個沿海地區的商人都能受益,因此民間踴躍參與建橋籌款。而武漢那邊的商人財力就要差得多,再加上武漢大橋的造價,幾乎是錢塘江大橋的一倍,所以武漢長江大橋很難修得起來。

  周赫煊望著遠處的江面,頗為感慨道:“茅先生,你就不怕日本人一旦打過來,這座錢塘江大橋就要被炸掉嗎?”

  錢昌淦驚道:“長江中下游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日本恐怕不敢亂來吧。”

  “兩位可以想想一二八事變。”周赫煊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