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成舍我的回答是:“我可以做一輩子新聞記者,汪先生不可能做一輩子行政院長。”

  《民生報》現在已經被迫停刊,汪兆銘依舊不願放人,他向成舍我提出了一個條件:想要出獄可以,但不許再辦《民生報》。

  周赫煊鬱悶得想吐血,他再怎麼牛逼,也肯定搞不過汪兆銘。

  頂多,也就搞一搞汪兆銘的心腹走狗。

  “算了,不談這些煩心事。”周赫煊喪氣地轉開話題,“聽說百里先生剛從日本回來?”

  蔣百里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他說:“我正是為了此事而來!這幾個月,我拜訪了許多日本的軍政界人物,還考察了日本社會和工商界的情況。情況非常危急!日本從上到下,從民間到內閣,都在叫囂著吞併中國。更可怕的是,他們已經開始做準備了,大量的工廠轉向軍工生產,許多企業悄悄囤積相關原材料,日本政府也在加緊向美國進口戰略物資。我猜測,不出五年,不,最多三年,日本就要開始全面侵華!”

  “預料之中的事。”周赫煊搖頭感慨,“可嘆國內居然還有那麼多‘主和派’,呼籲什麼中日友好,一廂情願得有些過分了。”

  蔣百里拿出一沓稿件,說道:“明誠,這是我寫的應對策略,你看看有什麼需要糾正和補充的。”

  周赫煊立即翻開,蔣百里的這套應對策略,叫做“三陽線決戰論”。

  “三陽線”即連接洛陽、襄陽、衡陽而劃出的一條線,蔣百里認為,中國地廣而弱,日本地狹而強,這是中日兩國最關鍵的國情。中日兩國一旦開戰,“彼利急,我利緩;彼利合,我利分;彼以攻,我以守”,說白了就是要打持久戰、消耗戰、全面戰,用空間換時間,把日本活活拖死。

  因此,蔣百里把洛陽、襄陽和衡陽畫成一條線,這是關乎中國生死存亡的國防線。這條線以東的地區,中國應利用空間換時間,消耗和疲憊敵人,同時積蓄自身力量,加強戰略後方。這條線以西的地區,資源豐富,幅員遼闊,中國必須藉此來進行持久抗戰。

  蔣百里還認為,一旦兩國爆發戰爭,沿海一帶首當其中,應該早點把那些地方的工業內遷。如果打起仗來臨時搬遷,肯定是來不及的,而且搬遷過去一時半會兒也無法恢復生產力。中國的工業應該提早布局,要著眼於後方山嶽地帶,以利於防空和長期抗戰。

  蔣百里還認為,湖南是中國抗戰的關鍵,這裡是中國的心臟,這裡糧產量豐富,這裡地形複雜,這裡人力資源充足,必須提早大力開發和建設湖南。

  國士啊!

  周赫煊驚訝地看著蔣百里,對這位先生的戰略眼光佩服之極。

  歷史的走向完全就在蔣百里的預料當中,日軍對於中國的占領,打得最膠著的正是湖南地區,光是長沙會戰就打了好幾次。

  事實上,蔣百里的“三陽線決戰論”,對老蔣的影響非常大,幾乎就是國民政府在中後期抗戰的指導思想。

  “有三點。”周赫煊伸出三根指頭。

  蔣百里道:“請講。”

  周赫煊說:“第一,現在就工業內遷,恐怕只能是說說而已。內陸地區交通不發達,基礎設施也落後,不利於工商業發展,所以那些資本家、企業主們不可能聽話。沒有切膚之痛,日本人不兵臨城下,是沒有人願意把產業內遷的。即便是蔣委員長親自下令,也無法指揮那些資本家。所以,你的這份應對策略,應該改為建議政府把新的軍工產業設在內陸。”

  “有道理。”蔣百里點頭說。

  “第二。”周赫煊繼續道,“你忽略了內陸地區的交通情況,內陸地區鐵路稀少,戰時難以支撐兵力和物資運輸任務。而且中國急需國際支援,所以還要儘快增修西南地區的鐵路和公路。”

  蔣百里想了想說:“是我疏忽了。”

  周赫煊又說:“第三,你忽視了四川,我認為四川才是真正的大後方……唉,這個不提也罷,等南京政府平定了四川軍閥再說。”

  蔣百里笑道:“幸好來找了明誠,你的建議我會寫進策略當中。”

  第六百二十一章 人脈很重要

  蔣百里的軍事代表作是《國防論》,此書包含了他半生的研究心血,要到1937年才集結出版。

  後世許多公知造謠說,太祖的《論持久戰》抄襲了《國防論》,還明目張胆地叫囂著:“把抄襲的東西還給人家!”

  能說出這種話的人,顯然是沒有讀過《國防論》的。這書完全跟抗日扯不上半點關係,而是蔣百里對一戰以來諸國列強的總結,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內容,再吸收西方新的軍事理論和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來闡明自己對中國國防建設的一種構想。

  至於“持久戰”思想,也並非太祖獨創,他在《論持久戰》開篇第一段里就說:“然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會要怎麼樣呢……很多人都說持久戰。”可見,當時“持久戰”已經成為一種主流觀點。

  中日全面戰爭爆發以後,國人的思想非常複雜。有說要打“持久戰”的,呼籲抗戰到底;也有不少認為中國必亡的,即“亡國論”;還有堅信“速勝倫”的,覺得中國可以快速戰勝日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