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蔡元培默然,蕭伯納的話雖然不好聽,但也說中了現在中國文化界的現狀。

  林語堂附和道:“蕭伯納先生所言極是,中國學者確實需要更進一步。我們落後西方世界太多,恐怕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追趕。”

  蕭伯納笑道:“當然,周先生是個例外,他在多個領域都有開創性的研究。不過我認為,周先生的優秀,正是因為他從小生活在西方,他的思想其實是西式的,跟中國文化毫無關係。我一直都把周先生看做西方人,而不是一個中國人。”

  蕭伯納的眼光很準,周赫煊的很多思維習慣確實是西式的。不過周赫煊卻不認可,他認為自己屬於現代思想,而不是西式思想,當即笑道:“蕭伯納先生,你說錯了。我的許多行為習慣確實屬於西式,但我的核心價值觀卻是中式的,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早就根植在我的血液中。”

  “中國的傳統文化?那都是早已落伍東西。”蕭伯納不屑道,“中國文化對現代人類文明的進步沒有任何貢獻。”

  蔡元培超級憤怒,但又找不到理由反駁。你可以說什麼四大發明,但那都是老古董,人家講的是現代文化成就,中國有哪一項不是在追尋西方腳步?

  周赫煊冷笑道:“現代西方文化是什麼?殘酷掠奪的殖民文化,還是奴役剝削的工業文化?”

  蕭伯納笑指著周赫煊:“周,你在偷換概念。你明知道我說的是科學、醫學、教育學、經濟學這種專業領域,卻要偷換泛文化的概念來反駁我。這不是爭論,而是詭辯。”

  這傢伙的腦瓜子太靈光了,周赫煊瞬間語塞,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反駁。

  突然,周赫煊笑道:“蕭伯納先生,你也在詭辯啊。你用所有列強國家來代替西方,再用西方整體來貶低中國,哪有這樣做比較的?如今的西方文明,是無數西方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而非哪一國、哪一個民族特有的貢獻。英國可以對抗全世界嗎?不能。中國能夠對抗整個西方嗎?也不能。你這不是爭論,而是歧視,一種白人對黃種人的歧視!你必須收回你剛才的話,否則我跟你絕交!”

  蕭伯納一愣,突然覺得周赫煊說的好有道理,他確實是在玩種族歧視。

  林語堂若有所思,蔡元培面帶微笑,宋美齡饒有興致地看著男人們吵架。

  第五百一十二章 中國也有大師

  蕭伯納總感覺哪裡不對,沉吟片刻,他突然笑起來:“周,你又在偷換概念,差點把我繞進去了。既然你認為我的比較方式不公平,那我們就分開來說,談談近五百年來世界各國的傑出人物。義大利有伽利略、布魯諾,英國有牛頓、達爾文、法拉第、瓦特,德國有高斯、歌德、貝多芬、愛因斯坦,法國有伏爾泰、盧梭、巴斯德、笛卡爾,俄國有普希金、門捷列夫,美國有富蘭克林、愛迪生……這份名單可以排很長。而中國有什麼人呢?近500年來,中國有誰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不管是文學、藝術,還是自然科學,只要你能列舉出來一個就可以。”

  此言一出,在場的中國人開始冥思苦想,就連宋美齡都在搜腸刮肚地回憶中國名人。

  林語堂感覺很悲哀,從明朝到民國,五百年來竟真的找不出一個影響世界的中國藝術家、文學家和科學家。

  蔡元培忍不住說:“蕭伯納先生,這是不公平的。中國自先秦到唐宋時代,產生了舉世矚目的燦爛文化,只不過近500年來開始落後而已。西方在文藝復興以前還是黑暗的中世紀,是在近500年來開始快速發展的。你用西方文明的輝煌時代,用來跟中國文明的落後時代相比,這怎麼可以?”

  蕭伯納笑道:“所以,我說現在的中國沒有文化可言。”

  周赫煊突然出聲:“真的只列舉一個就可以?”

  “當然,你能找到一個嗎?必須是影響世界的藝術家、文學家,或者科學家。”蕭伯納挑眉說。

  周赫煊壞笑道:“你可聽說過中國明朝的小鄭王朱載堉。”

  蕭伯納疑惑道:“這是個什麼人?”

  小鄭王朱載堉一直是個被忽視的人物,即便到了民國時代,研究他的人也非常少。直到狂熱的中國粉李約瑟出書,把朱載堉定義為“中國文藝復興式的聖人”,朱載堉才被國內外學者所熟知。

  林語堂同樣滿臉疑惑,他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國學功底雖然很強,但卻對中國歷代雜家研究甚少。他扭頭看向蔡元培:“孑民先生,朱載堉這個名字,我似乎在哪裡聽過?”

  蔡元培哈哈大笑:“劉半農在半年前出了本書,書名就叫做《十二等率的發明者朱載堉》。”

  蔡元培當然對此印象深刻,因為劉半農的那本書,封面上還印著一行小字——紀念蔡元培65歲慶賀文集。

  蕭伯納還是沒搞明白,問周赫煊道:“周,你能詳細描述一下這個朱載堉嗎?”

  周赫煊笑道:“朱載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孫,封號是‘鄭王’,相當於你們歐洲擁有最高爵位的親王。他是個數學家,首創利用珠算開平方的方法,研究出數列等式,最早解答已知等比數列的首項、末項和項數,解決了不同進位制的小數換算。他還是個舞蹈家、舞學家、計量學家、天文曆法學家。而他最著名的身份是音樂家,他開創了十二平均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