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溥儀現在最忌憚的就是溥偉,生怕對方搶了自己兒皇帝的寶座。所以說婉容很重要呢,一個被皇后單方面離婚的皇帝,實在太丟臉了,完全可以成為溥偉攻擊他的藉口。

  周赫煊把婉容泡走,實在是給溥儀搞出了大麻煩,有許多遺老遺少都傾向於支持溥偉。

  跟國黨那邊一樣,瀋陽的前清皇族也在內鬥,兩幫人攢著勁要擁立不同的傀儡皇帝。

  第四百五十三章 義勇軍出征

  時間軸進入1932年1月。

  川島芳子去了上海,正在準備策劃“一二八事變”。

  周赫煊沒打算提醒上海方面,因為即便沒有“一二八”,也可能冒出個“一二九”。反正日本人就是要在上海挑事,搞得越大越好,把列強的注意力從東北吸引到上海。

  即便有周赫煊提醒,上海方面也難以應付,最後轟轟烈烈鬧一場,繼而不了了之。

  上海的情況暫且不提,東北那邊,土肥原賢二已經卸任瀋陽偽市長職務,即將調往哈爾濱出任特務機關長,他的目標是對付黑龍江的抗日義勇軍。

  關東軍雖然已經占領黑龍江的大部分城鎮,但義勇軍的反抗卻很激烈,分別有馬占山、蘇炳文、張殿九等部,其中以馬占山實力最大、名頭最響。

  馬占山的本職是黑龍江黑河警備司令,九一八事變後,他自任黑龍江省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當眾宣布:“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擾亂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除之,以屬我保衛地方之責。”

  馬占山的口號喊得響亮,並且跟日寇血戰三天兩夜,多次擊退敵人的進攻。全國人民因此受到鼓舞,自發組織慰問團、後援會,給黑龍江的抗日義勇軍捐款捐物,更有許多青年學生投筆從戎,組建“援馬抗日團”參加抗戰。

  張學良見馬占山影響力極大,不僅默認了馬占山自領的職務,還派人秘密支持馬占山的抗日活動。

  只可惜,土肥原賢二到達黑龍江後,很快便利用軍事威脅和政治利誘等手段,把馬占山弄得進退兩難。

  馬占山手下並沒有奉軍精銳,都是些地方守備團、屯墾兵和警察部隊。面對土肥原賢二的威逼利誘,以及義勇軍內部軍心不穩,馬占山很快就投降了,並親自出任偽滿洲國的軍政部長。

  歷史上的蓋棺評價,把馬占山此舉定義為詐降,咱們就不去推翻這個結論了。

  但不可否認,馬占山的詐降舉動帶來極壞的影響,因為他屬於積極抗日的招牌。這塊招牌一倒,瞬間就使得許多義勇軍部隊跟著投降,也極大的打擊了全國民眾的抗日熱情。

  即便以後馬占山繼續扯旗抗日,也無法彌補詐降帶來的惡劣影響。

  再說錦州那邊,1932年元旦,關東軍從三面向錦州發動總攻,堅守兩個月的張學良終於扛不住了。

  已經下野的常凱申,多次密電張學良嚴守。顧維鈞等老友,一天連發數封電報,求情張學良不要放棄錦州。可惜大勢已去……

  張學良已經無力再打回瀋陽,繼續抵抗也只是徒增傷亡而已,他力排眾議地放棄錦州,把部隊全部撤回山海關內,此舉標誌著東北全部淪陷。

  東北淪陷!

  這個消息仿佛一道驚雷,在神州大地轟然炸響,全各國地的遊行和請願活動層出不窮,有血性的漢子乾脆自發跑到東北去抗日。

  至於南京國民政府,呵呵,自常凱申宣布下野後,已經改組為“合議制”。由林森擔任政府主席,孫科擔任行政院長,張繼擔任立法院長,伍朝樞擔任司法院長,戴傳賢擔任考試院長,于右任擔任監察院長。

  這些人“合議”主持國家大事,然而除了爭吵以外,根本議不出什麼真正的決策。

  更何況,常凱申也不是吃素的。他雖然已經宣布下野,卻提前在軍隊和要害部門布置了親信,中央軍只有常凱申自己才能調動。

  常凱申這次以退為進的手段很高明,以前他被扣上“不抵抗”的屎盆子,根本就百口莫辯,成為各派勢力攻擊的焦點。現在他一下野,那些派系勢力就立刻混戰起來。

  陳濟棠倡議“西南五省大團結”;何成濬發起“九省聯防”;張學良跟閻錫山、馮玉祥講和,暗中籌劃“北方六省大聯合”,國黨出現四分五裂的局面。

  在內憂外患的強大壓力下,孫科被迫辭去行政院長職務,親蔣派趁機提出“迎回常凱申”的議案,並立即得到通過。

  南京國民政府連忙給常凱申發去邀請,希望總司令能夠趕快回來領導國家。

  常凱申扭扭捏捏就是不表態,嘿,你們要我走就走,你們要我回就回?等著吧,老子還沒休息夠呢——他希望得到更大的權利。

  ……

  馮庸大學,北平臨時校址。

  馮庸大學抗日義勇軍,就在今天誓師出征!

  操場上,由兩百多名大學師生組成的義勇軍,正整整齊齊的站著等待訓話。

  周赫煊看著那些可愛的師生,內心頗為不忍,他是不贊成學生老師去抗日的,因為太浪費人才了。可師生們的愛國熱情,又正是當下中國最寶貴的東西,也必須有這種人去堅持抗日。

  馮庸大學抗日義勇軍總司令,也是周赫煊的老熟人——侯七,侯忠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