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呂思勉帶著興奮和驚嘆繼續閱讀,第一編的第一章總論歐亞大陸,並涉及非洲和美洲。第二章開始寫人類的起源、舊石器時代和人種分布。第三章寫農業的起源、傳播,食物的生產,以及農業對人口和種族的影響。

  接著就是第二編,開始闡述歐亞大陸的古代文明。

  第二編的內容還沒讀完,呂思勉便猛地精神一震,因為他發現《全球通史》跟以往的世界史專著的明顯區別。周赫煊在論述古代文明時,就已經展露出這本書最重要的東西——全球史觀。

  《全球通史》把全世界的人類歷史看做一個整體,各個地域、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其中包括商業上的聯結,比如古代絲綢之路,影響了從遠東、中亞到歐洲的一系列國家歷史;也有文化上的聯結,比如字母文字的發明,影響了除中國以外的整個古代世界;至於宗教的傳播和影響,也被歸為文化聯結的其中一部分。

  呂思勉讀得廢寢忘食,連午飯和晚飯都沒吃,直到肚子餓得呱呱叫,才猛地發覺外面已經天黑了。

  囫圇著吃了些東西,呂思勉又熬夜閱讀半宿,第二天早上起床已經出現黑眼圈。他拿著《全球通史》找到校長張壽鏞,開口便說:“伯頌兄,我建議把這本書選為光華大學的世界史教科書。”

  “什麼書?”張壽鏞問。

  “周赫煊的新作《全球通史》。”呂思勉推崇備至道,“此書寫得極為精彩,內容通俗易懂,史學觀點深入淺出,非常適合大學生學習閱讀。”

  “原來是周先生的著作。”張壽鏞笑道,“你是歷史系主任,你自己決定吧,我只負責出錢採購教材。”

  就這樣,《全球通史》成為光華大學歷史專業的必修課程。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中央大學、復旦大學、東北大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

  不僅是學生在閱讀,連歷史專業的老師都在學習,因為《全球通史》里的許多觀點和資料都比較新穎。老師們如果不好好學習,怎麼好意思給學生上課?

  為了減輕學生們的負擔,《全球通史》的學校集體採購價只需要4元,遠遠低於市面上的6元零售價。

  這本書一發放到學生手裡,立即引起競相閱讀。不只是歷史專業的學生,就連許多理工科學生都讀得津津有味,因為這本書寫得並不艱澀,完全可以當做科普性讀物消遣。

  直到抗戰爆發前夕,《全球通史》已經在中國普及開來,至少有九成的大學把它當做教科書,包括許多教會學校在內。

  而在歷史專業的學生心目中,周赫煊已經成為大神級別存在,屬於世界史領域不可撼動的權威泰斗。

  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與胖子

  三月中旬,貨輪載著機器進入四川境內,眼看著就要抵達朝天門碼頭。

  張謀之站在江輪甲板上,眺望著碼頭贊道:“這重慶倒是個好地方,水路交通便利,不比九江差多少。”

  “所以說呢,只要劉湘能夠繼續占領重慶,好好的發展經濟,遲早有天能夠統一四川。”周赫煊指著朝天門碼頭說,“四川的槍炮彈藥,都必須要走長江水道才能購買,否則就只能從西南邊進貨。從這一點來看,劉湘的軍事後勤補給,就要比他的對手便利得多。”

  “咦,那是什麼?”張謀之指著遠處江面上的小輪船驚問道。

  周赫煊連忙望去,只見那些江輪造型奇特,船身兩側裝著鐵板,兩邊各焊接了一尊炮管。他不確定道:“這是武裝輪船?”

  負責運送機器的貨輪船長,明顯就比他們清楚得多。當看到那些裝有大炮的小江輪後,船長立即驚恐的喊道:“小心,小心,注意別把劉司令的軍艦浪翻了!要賠錢的。”

  周赫煊聽到這話狂汗,頓時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後世的蒙古海軍大名鼎鼎,一個不靠海的內陸國家,愣是搞了三條船七個人建海軍玩。

  劉湘的海軍同樣大名鼎鼎,把普通的小江輪進行改裝,裝上鐵板做裝甲,裝上兩門小鋼炮當艦炮,經常在長江裡面訓練游弋。

  這可把沿江的漁民給愁壞了,不是怕被軍艦撞沉,而是怕自己駕著漁船,一個不小心把軍艦給浪翻。當時重慶有個民謠是這樣唱的:告爾沿江小漁船,浪翻軍艦要賠錢。買船用了五萬五,買炮用了三萬三。

  劉湘的軍艦不僅噸位小,馬力小,開炮的時候更好玩。每次一開炮,船身就會因為後坐力而倒退一大截。不過川軍改造軍艦的技術還不錯,兩門小鋼炮焊得夠標準,不至於一開炮就讓軍艦在江面上打轉。

  周赫煊連忙拿出照相機,對著江面上的幾條川軍“軍艦”狂拍,這些照片放到幾十年後可珍貴了。

  眾人上岸後,立即聯繫碼頭的搬運工轉運機器,接下來的情況讓張謀之頗為欣喜。

  “看來劉湘還是懂民政的,我們沿途而來,被收了許多苛捐雜稅。反而是到了重慶,只需要繳納一筆朝天門碼頭的關稅即可。”張謀之對劉湘的初次印象很好。

  隨行受僱轉運機器的本地人說:“這要多虧了劉處長。”

  “劉處長是誰?”周赫煊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