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赫煊笑道:“科技在進步,或許回來發明出新的機器,能夠讓漢字完美便捷的輸出並排版印刷呢?”

  這句話就毫無說服力,聽課的學生又不是穿越者,哪能預料到電子計算機的出現。

  一堂課講完,有些學生心悅誠服,有些學生卻對周赫煊的觀點抱有懷疑態度。

  周赫煊整理好講義準備走人,突然從下邊走來一個青年,笑道:“周先生你好,我叫錢穆,您的課程讓我很受啟發。”

  “原來是錢教授,您的那篇《劉向歆父子年譜》也讓我受益良多。”周赫煊與他握手道。

  錢穆是中國史學界新近崛起的大牛,他今年初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解決了近代學術史的一大疑案。這篇文章僅僅通過一部《漢書》,就辯清了延續2000多年的今古文之爭,並啪啪啪狂打康有為的臉,指出康有為《新學偽經考》的28處錯誤。

  錢穆也因這篇文章而名聲大噪,被邀請擔任燕京大學的國文講師,同時也在清華等大學兼職講課。他今天就是來清華講課結束,慕名跑來聽周赫煊講《人類文明史》的。

  周赫煊看著正在離開教室的錢鍾書,又看看眼前的錢穆,頓時感覺無比搞笑。

  如今錢穆已經把他的大作《國學概論》寫出來了,準備找好朋友錢基博作序。錢基博滿口答應下來,卻讓兒子錢鍾書代筆,20歲不到的錢鍾書把這篇序寫得頭頭是道,儼然出自史學大家之手。

  直到幾年後,錢穆才知道自己的作品序言,居然是個毛頭小子寫的,從此跟錢鍾書父子關係梳離。後來《國學概論》再版發行時,乾脆直接將序言刪了,顯然心中極為不滿。

  “周先生,關於你提出的史學研究理論,我還有些不明之處想要請教。”錢穆說。

  “請教談不上,互相交流。”周赫煊道,“咱們邊走邊說。”

  錢穆拿出一本薄薄的小冊子,書名叫做《現代歷史研究法》。這是周赫煊第一次在清華講學時的內容,把歷史研究內容分為政治、歷史、經濟、民族、外交、文化和個人七大元素,又有研究歷史的起因、過程、結果和影響四大要素。

  這本書最近被整理總結出來,由北大出版社發行,銷量並不太好,勉強只賣了1000多本。但在中國史學界卻引起很大反響,一些史學界開始照著周赫煊提出的方法研究歷史,這些史學界後來被歸類為“周氏學派”。

  錢穆雖然沒有完全按照此種方法搞歷史研究,但卻借鑑了部分內容,勉勉強強也算是“周氏學派”的一員。

  周赫煊和錢穆一路閒聊,最後乾脆到清華園的亭子裡細談,直到天色漸黑才結束討論。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周先生再會!”錢穆笑著握手道。

  “哪裡哪裡,我只是提出些新穎方法而已,在中國歷史上的造詣,遠遠不如錢先生。”周赫煊由衷的說道。

  《漢書》很多人都讀過,但只憑一部《漢書》就解決“今古文之爭”的懸案,2000多年來只有錢穆能夠做到,妥妥的超級史學大師。

  離開清華大學後,周赫煊沒有去北大住宿,而是前往孟小冬的娘家吃晚飯,第二天還要陪孟小冬去拜會余叔岩。

  第三百六十一章 完顏立童記

  北平,椿樹胡同。

  明清時期這裡屬於高檔文化住宅區,先是赴京當官的人來此居住(過渡房)。等當官幾年有了錢換好房子,再把椿樹胡同的房產賣掉,而買二手房的又多為文人雅士。

  比如雍正時的吏部尚書汪由敦,便在椿樹三條胡同住過,接著轉手賣給大詩人趙翼。

  到了民國時期,椿樹胡同變成文人和藝術家扎堆的地方。

  辜鴻銘便是在東椿樹胡同病逝的,京劇大師荀慧生和尚小雲,分別住在椿樹上三條胡同和小二條胡同。

  而余叔岩,則住在椿樹上二條胡同。他有半夜吊嗓子的習慣,鐵桿戲迷為了聽他這一嗓子,經常大半夜披著被子跑來院前候著,成為小胡同里熱鬧非凡的一景。

  “砰砰砰!”

  周赫煊叩響鐵獸環。

  “誰呀?大清早的。”開門的是余叔岩的17歲徒弟李少樓。

  周赫煊笑著抱拳道:“煩請通報一聲,周赫煊攜妻子孟小冬,前來拜會余叔岩先生。”

  李少樓驚訝地看著周赫煊:“你就是前陣子把愛因斯坦請到中國的周先生?”

  “正是。”周赫煊說。

  “你等一下。”李少樓沒有離開,就站在大門後扯開嗓子喊,“師父,周赫煊周先生來了!”

  一分鐘不到,余叔岩快步而來,熱情地迎接說:“周先生快請進。”他突然又看到孟小冬,笑道,“小冬也來啦。”

  “余師父早上好。”孟小冬恭敬行禮道。

  周赫煊握手說:“余老闆,冒昧造訪,還望海涵。”

  “無妨,無妨,周先生快裡面請。”余叔岩把大門敞開。

  眾人前往客廳坐下,余叔岩的徒弟很快把茶奉上,然後站在旁邊好奇地看向周赫煊。

  余叔岩屬於中年帥大叔類型,寸頭、戴眼鏡,外形氣質有點像著名演員陳道明。他說話音量很小,甚至有些中氣不足,嗓子天賦遠遠不如其他京劇大師。但就是靠著刻苦鍛鍊和高超技巧,余叔岩彌補了先天不足,唱出來的聲音跟平時說話判若兩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