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銷量只有兩三萬的小說,一旦獲得龔古爾獎,瞬間就賣出七八十萬冊。

  等店員把書包好後,喬治又說:“來兩份報紙,一份《費加羅報》,一份《巴黎日報》。”

  “好的,請收好。”店員取下報紙道。

  喬治把小說放進皮包里,捧著報紙邊走邊看。直到火車啟動,他終於讀到《費加羅報》關於華工的內容,忍不住驚嘆道:“上帝,簡直難以置信!”

  心緒難平的讀完《費加羅報》,喬治又連忙翻閱《巴黎日報》,終於在其中一個版面找到相關消息——龔古爾獎得主,現場講述華工血淚史!

  “周赫煊先生明顯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穿著一身勞工服,扛著大鐵鍬走進了餐館,跟西裝革履的知名人士共進午餐。包括筆者在內的所有人,都驚訝於他反常的著裝,此時周先生向我們解釋了他的意圖,他想告訴法國人一個事實!就在十多年前的歐洲大戰中,有14萬來自中國農村的華工,每天工作10—16個小時,拿著微薄的薪水,遭到英法軍官的歧視虐待,夜以繼日的為戰爭做著犧牲……”

  喬治讀完這篇報導,突然瞥到鄰座在看《東部共和報》,他說:“打擾一下,可以互換報紙閱讀嗎?”

  “當然可以。”對方笑著把報紙遞給他。

  這張報紙同樣有相關內容,標題更加煽情——天之子,法國不能忘記他們!

  喬治認真閱讀完文章後,默默地把報紙放在旁邊。

  鄰座的旅客主動搭話道:“你也感到很震驚嗎?如果不是那個中國作家提起,我都不知道歐戰時還有14萬中國勞工參加。”

  喬治聳肩說:“我感到震驚的,是英法兩國軍官,對中國勞工的殘忍虐待。英國和法國是文明社會,居然還能做出那樣的暴行,他們把中國人當成牲畜,稱他們為‘食人魔’、‘兩腳行走的豬’。可這些中國勞工,明明是站在我們這邊的,在幫助我們打仗,卻有不少人死於英法士兵的皮鞭之下。”

  “誰說不是呢?那些中國勞工真可憐。”鄰座旅客問,“你看過周先生的《神女》嗎?”

  喬治道:“沒有。但我已經買了,準備送給妻子做聖誕禮物。”

  鄰座旅客道:“我想你可以看看。讀完《神女》,再讀那些關於中國勞工的報導,感觸將會更加深刻。”

  “真的嗎?那我試試看。”喬治拆開包裝紙,當場便閱讀起來。

  《神女》真的有毒,喬治沒看幾章,便感覺背心發涼、頭皮發麻,被那種理所當然的冷漠殘酷世界給嚇到了,同時又欲罷不能地沉浸在各種魔幻場景當中。

  直到火車開進巴黎車站,喬治才意猶未盡地把書關上。

  就如鄰座的旅客所說,喬治在讀完《神女》後,已經對中國底層平民又了直觀認識。再聯想起報導中的華人勞工,就更加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同情和悲憫,讓人揪心難受。

  由於法國人對龔古爾獎的極大關注,周赫煊這次的輿論引導極為成功。隨後數日,法國各大報紙紛紛報導,“天之子”成為援法華工的尊敬代稱。

  聖誕節那天,當法國人舉國歡慶時,周赫煊突然登報說明。他想為中國勞工建造陵園和紀念碑,向全法國徵集相關信息,希望法國政府和人民能夠提供可靠消息。

  法國佬的熱情終於表現出來了,聖誕節一過,法國各地的市政廳,每天都要收到無數市民來信,都是敦促政府幫忙建華工陵園的。

  甚至還有人組織遊行,要求嚴懲當年虐待華工的士兵軍官,許多留法學生也自發組織起來,舉行各種對華工的悼念活動。

  駐法公使館趁機宣揚中法友好,李石曾也借著這股東風,積極聯絡法國的科研機構,希望對方能夠與北平研究院達成學術合作。

  最讓周赫煊感到欣慰的是,法國人對華人的印象大有改觀,至少不像以前那麼歧視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副館長和設計師

  巴黎,駐法公使館。

  “周先生請跟我來。”使館秘書微笑著對周赫煊說,語氣中帶著幾分仰慕和尊敬。

  周赫煊來到駐法公使辦公室,只見高魯正在和一個法國男子聊天。他現身之後,裡面的兩人立即起身。

  高魯介紹說:“周先生,這位是法國國家檔案館副館長約瑟夫·夏朗德先生。”

  “你好。”周赫煊握手問候。

  約瑟夫·夏朗德好奇地看了周赫煊兩眼,笑道:“聽說周先生環遊世界時,曾經造訪過各國的圖書館和檔案館,所以才寫出驚世巨著《大國崛起》。想必,您也進入過法蘭西國家檔案館吧?”

  周赫煊說:“感謝法國政府的寬容,普通人也可以查閱檔案館資料。”

  “周先生,我想你說漏了一點。普通人只能查閱、參觀國家檔案館的閱覽室和展覽廳,真正的重要檔案是對外保密的。”約瑟夫·夏朗德玩味地說,“而且我在國家檔案館工作了20年之久,前後只有三位亞洲人造訪,其中一人就是貴國的辜鴻銘先生。至於周先生,可能是我記不太清了,似乎並沒有在我記憶中出現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