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學良蹭的站起來:“弄得竟如此嚴重?”

  好嘛,張學良還抱著僥倖心理呢,以為蘇聯真的外強中乾不敢打仗。

  張學良接過電報一看,厲聲怒罵道:“常凱申王八蛋!”

  電報上說,蘇聯早在兩天前,就已經宣布與中國斷交了,而這個消息他們是通過在東京的情報人員得知……

  簡直笑死人。

  如此大事,南京政府居然不通知張學良,還需要從日本人那裡獲知消息。

  常凱申這手玩得夠陰險,鐵了心要讓張學良跟蘇聯死磕,他才好抽出空來收拾馮玉祥和閻錫山。

  張學良在心裡把常凱申詛咒了一萬遍,強忍著怒火說:“準備回瀋陽!”

  就在此時,副官胡若愚來稟報:“司令,周先生派人來送信了。”

  “讓他過來。”張學良道。

  孫永浩被副官領到花園,遞上一個厚厚的信封說:“張司令,先生讓我轉告你,做大事切忌優柔寡斷。”

  張學良接過信,點頭道:“你回去告訴他,我會仔細考慮的。”

  副官送走孫永浩,張學良開始讀周赫煊的信,這封信足足厚達12頁。

  在這封長信里,周赫煊詳細闡述了蘇聯國內的情況,又對比了雙方的力量差距,同時列出各自的優點和隱患。

  最後,周赫煊給張學良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事情還有緩和餘地,馬上釋放被捕的蘇聯人員,並利用手中掌握的中東路企業進行和平談判。以蘇聯國內的情況來看,對方也是不想打仗的,拿出誠意必然談判成功。

  第二,如果不願談判。那麼務必行動迅速,爭取在蘇聯援軍抵達前,就把戰事給穩定下來,不可一拖再拖,給敵人可趁之機。只要掌握了戰場主動,把守有利地形,蘇聯絕對拖不起。因為蘇聯缺錢打仗,並且要防備歐洲,加上遠東路途遙遠,蘇聯無法長期維持大軍消耗。屆時對方自然會妥協,一切都可以在休戰談判桌上解決。

  歷史上,張學良武力收回中東路,卻完全沒準備後手。

  前線要求增兵,張學良卻不願跟蘇聯開戰,以沒錢為藉口拒絕出兵。直到蘇聯的“特別遠東軍”都集結完畢,並且開赴到東北了,他才發現不打不行,慌慌張張地發布對蘇作戰動員令,結果白白失去先機。

  張學良讀完周赫煊的信,優柔寡斷的性格又冒出來了。他覺得蘇聯已經宣布和中國斷交,和談是萬萬不可能成功的,若想和談,東北就必須做出讓步,此舉將令他威望大失,鎮不住手下的那些好戰軍人。

  但真要和蘇聯打仗,張學良又不願意。因為東北如今財政困難,一仗打下來,不管勝負都將損失慘重,三五年之內是別想恢復的。

  張學良完全無法做出決斷,甚至開始後悔不聽周赫煊的勸阻,在衝動之下武力收回中東路。

  就在這種患得患失的狀態下,張學良乘坐專列返回瀋陽,召集手下軍政和外交人員開會。

  東北軍如今少壯派正得勢,大部分都叫囂著要打仗,因為只有打仗他們才能升官發財。政務官員則不願打,說是東北百廢待興,財政捉襟見肘,根本就沒那麼多銀子開戰。

  外交人員莫衷一是,有的說該和談,有的說找英美列強調停,還有的說蘇聯人不足為懼。

  整個會議現場吵成一鍋粥,張學良聽得頭都炸了,思緒比沒開會之前還亂。

  最終,張學良決定採用周赫煊的建議,一邊派出使團找蘇聯和談,一邊讓前線加強防禦,並調撥增援了一個主力軍團。

  若是周赫煊知道了張學良的舉措,估計會氣得吐血。

  周赫煊的建議根本就不是這樣啊,他讓張學良選擇,要麼拿出誠意和談,要麼集中全力雷霆一擊。

  而張學良在幹嘛?

  他一不釋放被捕的蘇聯人員,二不歸還中東路的企業,只想著蘇聯退讓,然後趁機收回部分中東路權利。

  蘇聯都已經宣布斷交,並且派遣大軍了,這種毫無誠意的談判他們會接受?這根本就不是談判,而是對蘇聯的侮辱!

  而在軍事方面呢,張學良完全不做打大仗的準備,也不敢主動進攻掌握先機,只是被動的添油防禦。

  這次談判不但不會成功,反而會讓蘇聯增兵的時間更加充裕。而本土作戰的東北軍,反而毫無準備,還寄希望於蘇聯人退讓。

  終於在七月底,蘇軍的第一支援軍抵達中蘇邊境,並越界陸續占領各處交通要道。而東北軍甚至不敢接敵作戰,因為上級沒有發出戰鬥指令。

  到八月中旬,蘇軍占領了鷗浦縣城。

  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中,縣城被占意味著丟城失地,也意味著戰爭不可避免。

  張學良終於下達對蘇作戰動員令,派兵6萬增防國境。

  還打個屁啊!

  邊境各處交通要道都被蘇聯占了,人家的大部隊也已經增援過來,你現在才想著發布戰鬥動員令?

  最扯淡的是,中東鐵路雖然被張學良武力收回,但職工卻以蘇聯人為主。

  現在兩國交戰,蘇聯鐵路工人直接玩罷工,導致東北軍增援部隊無法準時抵達,這特麼叫本土作戰?

  常凱申還跑出來煽風點火,以中國國民政府名義,發表對蘇聯交戰的宣言,導致戰事從地區衝突升級為國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