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梁啓超笑了笑,瞳孔逐漸渙散,再無生命的徵兆。

  “先生走好。”周赫煊伸手按住梁啓超的額頭,輕輕拂下,把他的眼皮闔上。

  病房中的梁家人已經哭做一團,王國維推門而入,見狀呆立當場,手中探病的禮物也掉到地上。

  說來就是這麼奇妙,歷史上王國維自殺,是梁啓超幫忙主持的葬禮。而受到周赫煊穿越的影響,卻變成了王國維送梁啓超離世。

  周赫煊嘆息著走出病房,長吸一口新鮮空氣,情緒稍微有所緩和。

  王國維搖搖頭,轉身走到周赫煊旁邊,問道:“明誠,任公有什麼遺言?”

  周赫煊道:“他說自己沒有主見,對中國破壞太大,而貢獻太少,讓我要堅定思想信念,切忌搖擺不定。”

  王國維回頭看看病房裡的情況,嘆氣道:“我們還是幫忙籌備追悼會和葬禮吧。”

  如今梁夫人已經哭得死去活來,除了梁思成以外,幾個在中國的梁家子女都還未成年,確實需要朋友來幫忙料理後事。

  當天晚上,王國維負責召集眾人,於第二天成立“治喪委員會”。由王國維擔任會長,給梁啓超生前好友寫信發出邀請,周赫煊則負責具體事務,安排追悼會和葬禮事宜。

  至於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負責為父親設計墓園。

  做為晚清民國時代叱吒風雲的思想家、政治家,梁啓超的葬禮顯得頗為寒酸。國民政府沒有任何表示,只有一些生前好友來送行,上海、北平兩地的朋友舉行了公祭儀式,多家報紙也有相應報導。

  前來弔唁、送行者雖多,但並無權貴階層,基本上屬於文化界人士,有錢玄同、胡適、丁文江、熊希齡、朱希祖、熊佛西、餘上沅、楊洪烈、吳其昌等人,各大學會、機構也有派代表到場。

  或許,對於如今中國的政界而言,梁啓超是真的過時了。沒權沒勢,他的死活誰在乎啊?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半年後孫中山的葬禮——孫文遺體此時尚在北平香山碧雲寺內。靈車從中央黨部出發,至陵墓有20餘里,沿途百姓脫帽肅立,觀禮者人數在50萬以上。

  周赫煊看著棺槨入土,忍不住感嘆道:“一個時代結束了。”

  “是啊,一個時代結束了。”專程從上海趕來的胡適悵然道。

  袁世凱死了,孫中山死了,康有為死了,梁啓超也死了,晚清那個風雲激盪的時代徹底結束。而隨著北伐的勝利,中國迎來了新的時代,可惜這個新時代似乎並不太光明。

  陳德征做為上海黨部代表,隨後在國黨三全大會上提議:“凡經省黨部及特別市黨部書面證明為反革命分子者,法院或其他法定受理機關應以反革命論處。如不服,得上訴。唯上級法院或其他上級法定受理機關,如得中央黨部之書面證明,即當駁斥之。”

  也即是說,只要國黨黨部認定你有罪,那麼你上訴都沒用,法院什麼的形同擺設。

  獨裁的腳步越走越近。

  第二百九十一章 查貪

  梁啓超下葬半個月後。

  天津街頭。

  一群帶著紅袖箍的青年,猶如搜尋獵物的獵犬,見到有關著門的店鋪就立馬衝上去砸門。

  “哐哐哐!”

  “開門,開門!不開門就查封鋪子了!”

  連續敲門好幾分鐘,結果還是沒人應聲,因為老闆、掌柜和店夥計都回家過年去了。

  領頭者憤怒地下令道:“貼封條!去下一家。”

  一個青年手提裝滿漿糊的小桶,用刷子蘸漿糊塗抹在門上,另一個青年則掏出封條貼好,封條的落款是——國黨天津黨部。

  這些人貼完封條,立即沖向下一家,敲了幾下終於把店門敲開。

  “嘛事啊?這大清早的。”店夥計揉著惺忪睡眼開門,問道,“你們是誰?”

  一個青年回答:“國黨天津黨部行動隊,這是我們劉隊長!”

  劉隊長質問道:“政府三令五申,春節期間不許放假,所有店鋪必須開門。你們為什麼不執行?”

  “春節?哦,你是說過年啊。”店夥計終於反應過來。

  民國以前,是沒有春節這說法的。

  袁世凱上台後,把元旦節(大年初一)挪到西曆1月1日,導致中國人的傳統元旦沒有了正式稱呼。為了照顧國人的感情,於是政府就生造出“春節”一詞。

  但“春節”並不流行,很多國人都不知道“春節”是啥。

  直到今年,南京國民政府用法律形式將大年初一定為“春節”,這才使春節有了官方背書,逐漸被國人所接受。

  這是南京政府“統一”全國後的第一個春節,執行力度非常大,硬性規定所有商鋪不得歇業放假,否則就要受到嚴厲處罰。

  劉隊長宣讀了政府規定,對店夥計說:“貴店違反政策,罰款50元,快把你們老闆或者掌柜叫來!”

  店夥計也是個聰明鬼,他眼珠子一轉,抱怨道:“唉喲,長官,我們掌柜的生病,讓我今天準時開店。你看我就是貪睡,把大事都耽誤了,我馬上開門營業,馬上。”

  “少給我狡辯,快交罰款!”劉隊長厲聲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