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黃子明不好意思地說:“諸位大學問家,你們來魯中搞學術研究,那就是我的客人,應該好好招待才是。但我也窮,連兵都養不起。這些醬驢肉,還是前陣子病死的老驢,我一直沒捨得吃,今天就送給諸位做見面禮了。可別嫌我這禮物寒酸啊!”

  “黃團長仁義!”李濟感慨地說。

  黃子明也不多留,抱拳道:“我還有事,先告辭了!”

  此人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溜煙就騎著馬消失。考古隊員們議論紛紛:

  “這黃團長有意思啊,不像普通的軍閥。”

  “為人倒是不錯,我聽挖考古坑的農民說,黃團長專門做好事,治軍嚴得很。”

  “當真稀奇,軍閥當中居然還有這樣的人物。”

  “那個黃團長見了周先生,就跟學生見老師一樣,你說他們是什麼關係啊?”

  “說不定就是周先生的學生。”

  “還是周先生厲害,把軍閥也收拾得服服帖帖。”

  “……”

  周赫煊沒有理會眾人的議論,吃著醬驢肉滿地瞎轉悠,到處參觀考古成果,趁人不注意順手撿了塊黑陶片做紀念。

  下午時分,僱傭來的農民們繼續挖坑,挖著挖著突然有些吃力,還以為是挖到了岩石層。

  周赫煊就蹲在旁邊看熱鬧,他眼尖地說:“這不會是挖到城牆了吧?”

  吳金鼎跳下去仔細查看,片刻之後,他突然扯嗓子狂叫:“古城牆,是史前文明的古城牆!”

  考古現場瞬間沸騰起來。

  第二百七十四章 湯因比

  之前的兩三天裡,考古隊員們發現的都是各種石器和陶器。

  如今這年頭,還不能做碳14檢測,因此無法確定龍山遺址的確切年代。大家只能從陶器、石器的精美程度,猜測這裡應該是一座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蹟。

  此時城牆的發現,更加驗證了考古隊員們的猜測。

  經過幾天的辛苦挖掘,古城牆規模令所有人都大為驚訝,牆體厚度為8—13米,而長寬挖了300多米還沒到盡頭。

  李濟趕緊讓一個學生回清華,找校長羅家倫申請追加經費,同時又在當地僱傭了30多個農民,加班加點地挖掘古城牆。

  一周以後,古城牆的大致輪廓初現,南北長530米,東西長430米。東、南、西三面城牆比較平直,北岸城牆向外彎曲,城牆拐角呈弧形。

  周赫煊本來想看幾天熱鬧就回去,但城牆的發現讓他頗為興奮,繼續留下來幫忙發掘文物。

  又是幾天過去,考古隊員們發現一處文物密集地帶,裡面有各種陶器和石器不說,還發現了占卜用的骨頭,甚至是……

  “玉珏!這是玉珏!”何士冀捧著個中空的圓盤大喊。

  很快,考古隊員又零零散散發現些玉璋、玉璜等物,這更加讓人激動。

  玉璋、玉璜都是華夏文明的禮器,說明這處遺址跟現在的中華文明有直接聯繫,甚至很有可能是華夏文明的先祖。

  並且玉器上還有刻文,紋絡類似文字,但又跟已知的甲骨文、金鼎文不同。

  李濟疑惑而又興奮地觀察那些原始文字,猜測道:“這會不會是夏商時期的東夷文?”

  鬼知道!

  直到周赫煊穿越的時候,中國的考古學家們,都沒法破譯龍山遺址的文字。因為存量太少了,而且跟漢字沒有多少繼承關係,對考古學家們來說就是天書。

  周赫煊估摸著時間,準備閃人回天津。可就在他準備離開,在考古現場閒逛時,突然發現一方青銅尊。

  考古隊員集體懵逼……

  說好的新石器時代呢,青銅器是什麼鬼?

  李濟傻傻地看著那方青銅尊,思維已經完全混亂。因為這件青銅器製作精美,說明當時的青銅製作技術比較成熟,完全不可能出現在新石器時代。

  傍晚,考古隊員們啃著雜糧窩頭,圍坐在一起展開討論。

  可爭來爭去都沒有結果,因為這方青銅尊太過離奇,就好像在民國時代發現一台筆記本電腦。

  周赫煊突然說:“有沒有可能,我們現在的發掘現場,並非一個遠古遺蹟,而是兩個重疊的遺蹟?”

  李濟眼睛一亮,欣喜道:“很有可能,也只有這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新石器時代遺蹟與青銅時代遺蹟重合了!”

  周赫煊穿越前是學歷史的,並非專業的考古系畢業。他只對龍山文化有大致了解,卻不知道,龍山鎮的城子崖遺址,其實是三個上古遺址的重疊。

  這裡有三座古城。

  最下層屬於新石器時代城牆,中間是青銅時代城牆,最上面還有一座周代城牆。

  在沒有碳14測量技術的年代,如此複雜的情況,對於考古學家來說是無解的,只能通過文物做出大致判斷。而且費時費力,只這半個月的發現,就能讓李濟等人研究二三十年。

  當《大公報》記者接到消息,前來考古現場拍照採訪時,周赫煊終於決定離開,還順走了一隻殘缺的黑陶杯——反正出土有許多類似的陶杯,夠他們做考古研究了,少這一件無所謂。

  整隻杯子平滑圓潤,表面散發著烏黑的金屬光澤。杯口比成年人的巴掌要大些,杯壁薄如蛋殼,最薄部分只有0.2毫米,最厚的地方也只0.5毫米,這燒制技術只能用巧奪天工來形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