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去北大旁聽!”

  “……”

  周赫煊一路上也沒閒著,腦子裡思考著該如何把事情鬧大。

  首先必須裝得慘一些,越慘越好,再利用報紙掀起輿論,引得社會各界同情。

  常凱申還是要臉的,狠狠地扇他幾耳光,這傢伙自然會站出來干預。

  轉眼到了清華大學,周赫煊先去找王國維、吳宓、陳寅恪等老朋友敘舊,聊到開課時間才慢悠悠地走向教室。他教授的屬於選修課,每周只開一節,學生愛來就來,不想來拉到,反正不影響畢業成績。

  所謂新校長、新氣象,羅家倫這個校長剛上任,就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如今清華歷史系主任已經被擼了,由羅家倫兼任系主任。另外還有個教音樂的洋人教授,因為對女學生動手動腳,直接被羅家倫勒令滾蛋。

  清華大學的校園也將成為大工地,教學樓、教職工宿舍那是想修就修。這土豪的做法,跟北大比起來完全是兩個世界,一邊富得流油,一邊窮得沒法開課。

  周赫煊端著講義走進教室,這是間大課堂,雖屬選修課,但學生卻坐得滿滿當當。他名氣夠大,學生們都是慕名而來的。

  “老師好!”上百名學生齊刷刷站起來。

  周赫煊抬手道:“坐下吧,以後我上課不用起立,大家就當是朋友之間互相交流。我呢,連小學都沒畢業,上的也不是正經歷史課。你們願意聽就聽,覺得我講的有錯誤,也隨時可以提出來。好了,現在開始正式上課,課本暫時沒有,內容是我臨時編出來的。勤快的就用筆自己抄寫,覺得自己記性好的,坐著聽即可。我們第一課講文明的起源……”

  “老師!”突然有學生舉手。

  “請說。”周赫煊道。

  那學生問:“你講的課,課名叫什麼?”

  “額。”周赫煊想了想說,“你覺得《人類文明史》這個名字如何?”

  眾學生狂汗,讀書那麼多年,他們還是第一次遇到開課後臨時取課名的。

  “很好,既然沒人反對,那我們的這門課,就叫《人類文明史》了。”周赫煊在黑板上寫下幾組關鍵詞說,“這門課總共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即文明的起源、文明的成長、文明的衰落、文明的解體、文明在空間中的接觸、文明在時間上的接觸、國家和宗教。”

  周赫煊有夠無恥,準備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的鴻篇巨著《歷史研究》。

  這是一本非主流的歷史書,卻在現代歷史學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以一個哲學家的角度來闡述人類歷史,探討文明的興起與衰落,籍以思考未來的人類命運。

  湯因比去年就開始寫這本書了,但他是想點寫點,以論文的形式在媒體上發表,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會寫多少內容。他在未來幾年內撰寫的論文,編撰起來後只是這本書的緒論。

  而周赫煊直接拋開緒論,從此書的正文講起——六年後湯因比才會發表相關內容。至於本書的最後幾部分,還得等30多年才能問世。

  湯因比花了近40年時間來寫這本書……

  周赫煊都還沒開講,學生便已經興奮起來,只聽“文明起源、文明衰落、國家和宗教”這些大標題,就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第二百五十八章 非主流課程

  湯因比畢竟是英國人,他跟大多數歐美歷史學家一樣,都是以西方世界為中心展開學術研究。

  原版《歷史研究》以英國為起點,逐漸擴大到歐美,最後推及全世界。而且在論述古印度和古中國時,湯因比是有成見和偏見的,思維的局限性也不小。

  比如,湯因比強行把歐洲的大統一宗教那套理論,生搬硬套挪置在古中國身上。他的原話是:古代中國社會也是通過一個教會,即大乘佛教才成為今天遠東社會的親體社會。

  這就有點扯淡了,包括湯因比對中國先秦思想的一些論述,也表現得似是而非。

  周赫煊必須進行修改,在原著大框架不變的情況下,刪改增添部分自己的思想理念。

  周赫煊在黑板上寫下湯因比的名字,開始講述道:“英國有位歷史學家叫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他以前是《曼徹斯特衛報》記者,後來轉行研究歷史。1925年成為倫敦經濟學院的國際史教授,並擔任倫敦皇家國際事務學會的研究部主任。他去年發表了幾篇論文,講的是世界各大文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關於研究領域和術語的定義。這些論文對我啟發很大,我接下來要講的內容,就是基於湯因比教授所提出的理論……”

  “當我們接觸到文明社會,就會產生一種疑問,文明社會為什麼會產生?它又是如何產生的?湯因比教授把有史以來的文明,大體上歸納為21個社會。在我看來,這21個文明社會可以分為兩類,其中14個文明是另外7個文明的子體,那7個母體文明是直接從原始社會產生的。是哪七個母體文明呢?它們分別是古埃及、蘇美爾(兩河文明)、米諾斯(古希臘之前的青銅文明)、古中國、瑪雅、安第斯(南美古文明)和古印度……”

  在座的大部分屬於歷史系高材生,當周赫煊講到這裡,立即有人舉手道:“老師,不是四大文明古國嗎?怎麼到你這裡就成為七大文明了?古希臘在哪裡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