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倒是想去,家裡肯定不答應。”

  “就是啊,我還準備畢業後去法國留學呢。”

  “周先生會不會來北平?他若是親自來,我定要去看看。”

  “……”

  燕京大學屬於教會學校,裡面的學生都是富裕家庭出身,還真沒有願意當小學教員的。她們對此興致勃勃,多半出於跟風隨流的心態,熱衷於追趕愛國和進步的潮流。

  孟小冬手托香腮倚在桌上,眼睛盯著戲台,卻沒心情看戲學藝,而是想著天津那邊的人。她也不知到底是為什麼,反正周赫煊給她的感覺跟旁人不一樣,就仿佛不屬於這個時代。

  第五十六章 接連登門

  報館,社長室。

  馮庸正翻看著剛剛編好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周赫煊吐槽道:“我說馮五爺,你好歹也是東北軍的空軍司令。如今南口那邊正打仗呢,怎麼有空天天往我這裡跑?”

  “空軍寶貝著呢。”馮庸自嘲地笑道,“如今飛機全窩在東北,根本就沒開過來,我這個空軍司令就是擺設。”

  周赫煊想想九一八,暗暗腹誹:空軍是挺珍貴,全他娘留給日本人了。

  馮庸合上書稿說:“你這課本編得不錯,像那麼回事。對了,咱們的希望小學真不教音樂啥的?”

  “小孩子學音樂做什麼?”周赫煊為人很務實,連辦教育也是如此,他說,“有國文和數學兩科足矣,國文鍛鍊學生的讀寫和理解能力,數學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三年級可以再加一門思想品德課,從小進行愛國教育,把古今中外的民族英雄全編成故事,免得將來培養出一批漢奸。”

  馮庸皺眉道:“我看你寫的《大國崛起》日本篇,似乎料定了日本會侵略中國?”

  周赫煊笑著反問:“你生在東北,長在東北,難道一點察覺都沒有?”

  “日本……該沒那麼大膽子吧。”馮庸還抱著僥倖心理,但這話說出來連他自己都不信。

  日本人這些年在東北各種秘密動作,其測繪出來的地圖,比東北軍的軍用地圖都精密。這是想幹嘛?禿子頭上的跳蚤,明擺著!

  周赫煊說:“現在日本國內分為兩派,政客想著慢慢蠶食東北,軍人叫囂著要出兵占領,就看最後哪一派能得勢。”

  “這個我知道。”馮庸點頭說。在東北的日本人也分為兩派,一派激進,十年前就密謀刺殺張作霖,幸好失敗了;另一派溫和,比如給張作霖當顧問的菊池武夫,就屬於溫和派,這些年給張作霖出了不少主意。

  當然,因為張作霖太狡猾,日本人始終占不了太大便宜。菊池武夫近年來也憋不住了,開始主張武力征服中國,兩年前還擔任了奉天特務機關長。

  說起來就是這麼好笑,張作霖的特聘顧問,是日本的特務機關長。東北軍的各種詳細情況,早就被日本人摸透了,他們對東北軍的了解,估計比奉軍將領自己都更清楚。

  “但願國內早日和平吧,單靠奉軍是打不贏日本人的。”馮庸嘆息道。

  日本關東軍規模雖小,但真正打起來必然增兵,而奉軍派系內鬥嚴重,根本就不能全力以赴。別的不提,就說褚玉璞和張宗昌兩人,一旦和日本開戰,這兩個傢伙肯定只顧自己保命,不背後捅刀子已是大幸。

  張宗昌張大帥那真是能屈能伸啊,不信且看下面一段對話——

  張宗昌:“他m的,這是哪個龜孫子的計劃,弄得我們這樣。”

  郭松齡:“你在罵誰?”

  張宗昌:“哈哈,這是我的口頭語,並沒有罵任何人。”

  郭松齡:“我x你媽!這也是我的口頭語。”

  張宗昌:“郭二大爺,你x俺媽,你就是俺的親爸爸,還有什麼說的?爸爸!”

  張宗昌能叫郭松齡爸爸,自然也能叫日本人爸爸。一旦中日開戰,不知道有多少人陽奉陰違,更不知道有多少人當漢奸。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實力懸殊擺在那裡,就算張作霖活著,這仗打起來也懸乎。奉軍是沒辦法單獨對抗日本的,而當時的國民政府又毫無準備,根本幫不上忙。

  兩人聊了一陣中日關係,俱都意興闌珊。

  “砰砰砰!”

  就在此時,敲門聲響。

  “進來!”周赫煊應道。

  一個青年推門而入,自我介紹道:“周先生好,鄙人北新書局李小峰。”

  “原來是李先生,請坐。”周赫煊笑著迎接。

  李小峰坐下寒暄了幾句,很快說明來意:“周先生的《大國崛起》已經連載完畢,不知可否找到書局結集出版?”

  “暫時還沒有。”周赫煊笑道。

  李小峰立即開始自賣自誇:“我們北新書局的影響力很大,劉半農先生的《揚鞭集》、《瓦釜集》,冰心女士的《春水》,許欽文先生的《故鄉》,包括魯迅先生的所有作品,都是我們在出版。《大國崛起》如果交給北新書局運作,絕對能在短期內賣遍大江南北。”

  “呵呵。”周赫煊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是知道李小峰的,也對北新書局很熟悉。

  李小峰幾年前才從北大畢業,是魯迅的學生,北新書局最初也是北大新潮社的簡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