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
[9]以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著名的布羅代爾,特別重視大城市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的“組織作用”。偌大一個世界,關節點不過是若干中心城市,如紐約、倫敦、東京、布魯塞爾或許再加上香港,一旦同時遭到打擊或發生游擊戰,世界將一片混亂。(《資本主義的動力》,布羅代爾著,牛津出版社)
除了在使用中顯示出的實效性,非均衡本身就是被黃金律所暗示的事物運動規律。這是所有規律中唯一一條鼓勵人們按打破規律的方式去運用規律的規律,也是醫治四平八穩思維痼疾的良方。
最小耗費——在足夠實現目標的下限上使用戰爭資源
“最小耗費原則”的原則是,一,合理比節約更重要[10];二,作戰樣式決定戰爭耗費的大小[11];三,以“多”(多手段)求“少”(低消耗)。
--------
[10]歷來的軍事原則中,都有“節約”,主要是指在戰爭中必須注意對人力、物資消耗的控制。在超限戰中,“合理使用”才是正確的節約。
[11]超限戰使對戰爭樣式的選擇有極大的餘地,常規軍事戰爭樣式與以金融為主導的戰爭樣式的耗費,自然大不相同。所以,在未來的戰爭中,耗費的大小主要看選擇什麼樣的作戰樣式。
合理包括合理制定目標與合理使用資源兩個方面。合理制定目標,除了在手段的圓徑內確立目標之外,還需要壓縮目標的載荷,使其儘可能單純簡潔;合理使用資源,顯然是指用最恰當方式去實現目標,而不是片面的要求節約。只有在滿足實現目標所需的前提下,節約——最低限度的使用資源才有意義。
比通曉原理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原理。能否最低限度的使用戰爭資源去實現目標,取決於選擇什麼樣的作戰樣式。凡爾登戰役之所以被戰史家們稱做絞肉機,就因為交戰雙方採用的都是毫無意義的消耗戰;而德國人之所以能在越過馬其諾防線後橫掃英法聯軍,則在於它採用的是把最短時間、最佳路線和最具威力的兵器組合在一起的閃擊戰。可見,找到合理使用戰爭資源的作戰樣式,確是實現“最小耗費”的關鍵。
在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手段都變得空前多樣化和複雜化的今天,單一領域和單一手段面對複雜目標時,已明顯表現出力不從心。手段與目標口徑不一的結果,必然是高耗低效。走出困境的思路是,通過“多”,去實現“少”。也就是將多種領域中的多種戰爭資源優勢互補,組合成一種全新的作戰樣式,在實現目標的同時實現最小耗費。
多維協作——為一個目標所覆蓋的軍事與非軍事領域中,所有可動用力量間的協同配合
“多維”在這裡是多種領域、多種力量的別稱,與數學和物理學中的維度無關。“多維協作”是指為完成一個目標所展開的不同領域、不同力量間的協調與合作。這一定義從字面上看並無新意,在許多過時的或最新版本的作戰條令中,都可找到類似的表述。它與所有這類表述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把非軍事、非戰爭因素直接而不是間接地導入了戰爭領域。換言之,在任何領域都可能成為戰場,任何力量都可能用於戰爭的情況下,它更傾向於把多維協作理解為在一個具體目標的統轄下,軍事之維與其它各維間的協作,而不是凡戰爭都必須以軍事行動為主。在戰爭面前各維平等,這將成為求解未來戰爭課題的一道公式[12]。
--------
[12]各維平等,主要是要克服“軍事至上”的觀念。在未來戰爭中,軍事手段只是一種普通的選擇。
多維協作的概念只有在被具體的目標所覆蓋時才能成立。沒有目標,就談不上多維協作。而目標的大小,又決定各維協作的廣度和深度,如目標的設定是贏得一次戰策級的戰爭,需要協作的領域和力量就可能涉及到整個國家甚至超國家。由此推及任何一次軍事或非軍事行動,無論所涉領域、力量的深淺與眾寡,各維間的協作都必不可少,但這並不意味著每一次行動中動用的手段越多越好,而是以必要為限。各維的超量使用或用量不足,只會使行動在浮腫和乾癟之間搖擺,最終危及目標本身。在這裡“過猶不及”的東方智慧,有助於我們理解和實踐這一原則。
此外,在對可動用力量特別是非軍事力量的認識上,亟需要我們打開視野。除了對常規的、物化的力量給予一如既往的關注外,還應特別注意無形“戰略資源”的運用,如地緣因素、歷史地位、文化傳統、民族認同感以及支配和利用國際組織影響力等等[13]。但這還不夠,還需要我們在對這一原則的運用上也來一次超限行動,把極可能出現的變多維協作為平面作業的庸常之舉,引向從戰策到戰術各級台階的立體交叉式組合。
--------
[13]中國在這方面得天獨厚。悠久的文化傳統、平和的意識形態、沒有侵略史、華人經濟實力強大以及擁有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全程調控——在戰爭的開始、進行和結束的全過程,不間斷地獲取信息、調整行動和控制局勢
戰爭是一個充滿隨機性和創造性的動態過程,任何企圖把一場戰爭固定在一套預設方案中的念頭,都近乎荒唐或天真。因此,有必要在戰爭的“現在進行時”,對其進行全過程的反饋和修正,以使主動權始終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就是“全程調控”。
[9]以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著名的布羅代爾,特別重視大城市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的“組織作用”。偌大一個世界,關節點不過是若干中心城市,如紐約、倫敦、東京、布魯塞爾或許再加上香港,一旦同時遭到打擊或發生游擊戰,世界將一片混亂。(《資本主義的動力》,布羅代爾著,牛津出版社)
除了在使用中顯示出的實效性,非均衡本身就是被黃金律所暗示的事物運動規律。這是所有規律中唯一一條鼓勵人們按打破規律的方式去運用規律的規律,也是醫治四平八穩思維痼疾的良方。
最小耗費——在足夠實現目標的下限上使用戰爭資源
“最小耗費原則”的原則是,一,合理比節約更重要[10];二,作戰樣式決定戰爭耗費的大小[11];三,以“多”(多手段)求“少”(低消耗)。
--------
[10]歷來的軍事原則中,都有“節約”,主要是指在戰爭中必須注意對人力、物資消耗的控制。在超限戰中,“合理使用”才是正確的節約。
[11]超限戰使對戰爭樣式的選擇有極大的餘地,常規軍事戰爭樣式與以金融為主導的戰爭樣式的耗費,自然大不相同。所以,在未來的戰爭中,耗費的大小主要看選擇什麼樣的作戰樣式。
合理包括合理制定目標與合理使用資源兩個方面。合理制定目標,除了在手段的圓徑內確立目標之外,還需要壓縮目標的載荷,使其儘可能單純簡潔;合理使用資源,顯然是指用最恰當方式去實現目標,而不是片面的要求節約。只有在滿足實現目標所需的前提下,節約——最低限度的使用資源才有意義。
比通曉原理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原理。能否最低限度的使用戰爭資源去實現目標,取決於選擇什麼樣的作戰樣式。凡爾登戰役之所以被戰史家們稱做絞肉機,就因為交戰雙方採用的都是毫無意義的消耗戰;而德國人之所以能在越過馬其諾防線後橫掃英法聯軍,則在於它採用的是把最短時間、最佳路線和最具威力的兵器組合在一起的閃擊戰。可見,找到合理使用戰爭資源的作戰樣式,確是實現“最小耗費”的關鍵。
在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手段都變得空前多樣化和複雜化的今天,單一領域和單一手段面對複雜目標時,已明顯表現出力不從心。手段與目標口徑不一的結果,必然是高耗低效。走出困境的思路是,通過“多”,去實現“少”。也就是將多種領域中的多種戰爭資源優勢互補,組合成一種全新的作戰樣式,在實現目標的同時實現最小耗費。
多維協作——為一個目標所覆蓋的軍事與非軍事領域中,所有可動用力量間的協同配合
“多維”在這裡是多種領域、多種力量的別稱,與數學和物理學中的維度無關。“多維協作”是指為完成一個目標所展開的不同領域、不同力量間的協調與合作。這一定義從字面上看並無新意,在許多過時的或最新版本的作戰條令中,都可找到類似的表述。它與所有這類表述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把非軍事、非戰爭因素直接而不是間接地導入了戰爭領域。換言之,在任何領域都可能成為戰場,任何力量都可能用於戰爭的情況下,它更傾向於把多維協作理解為在一個具體目標的統轄下,軍事之維與其它各維間的協作,而不是凡戰爭都必須以軍事行動為主。在戰爭面前各維平等,這將成為求解未來戰爭課題的一道公式[12]。
--------
[12]各維平等,主要是要克服“軍事至上”的觀念。在未來戰爭中,軍事手段只是一種普通的選擇。
多維協作的概念只有在被具體的目標所覆蓋時才能成立。沒有目標,就談不上多維協作。而目標的大小,又決定各維協作的廣度和深度,如目標的設定是贏得一次戰策級的戰爭,需要協作的領域和力量就可能涉及到整個國家甚至超國家。由此推及任何一次軍事或非軍事行動,無論所涉領域、力量的深淺與眾寡,各維間的協作都必不可少,但這並不意味著每一次行動中動用的手段越多越好,而是以必要為限。各維的超量使用或用量不足,只會使行動在浮腫和乾癟之間搖擺,最終危及目標本身。在這裡“過猶不及”的東方智慧,有助於我們理解和實踐這一原則。
此外,在對可動用力量特別是非軍事力量的認識上,亟需要我們打開視野。除了對常規的、物化的力量給予一如既往的關注外,還應特別注意無形“戰略資源”的運用,如地緣因素、歷史地位、文化傳統、民族認同感以及支配和利用國際組織影響力等等[13]。但這還不夠,還需要我們在對這一原則的運用上也來一次超限行動,把極可能出現的變多維協作為平面作業的庸常之舉,引向從戰策到戰術各級台階的立體交叉式組合。
--------
[13]中國在這方面得天獨厚。悠久的文化傳統、平和的意識形態、沒有侵略史、華人經濟實力強大以及擁有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全程調控——在戰爭的開始、進行和結束的全過程,不間斷地獲取信息、調整行動和控制局勢
戰爭是一個充滿隨機性和創造性的動態過程,任何企圖把一場戰爭固定在一套預設方案中的念頭,都近乎荒唐或天真。因此,有必要在戰爭的“現在進行時”,對其進行全過程的反饋和修正,以使主動權始終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就是“全程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