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它有時表現在手段的選擇上,如海灣戰爭中,施瓦茨科普夫把空中轟炸作為主導手段,而讓一向是作戰主體的陸軍和海軍全都成了配角;

  有時表現在策略的選擇上,如鄧尼茨把艦對艦的海戰,改為潛艇對商船的襲擊,結果這種“狼群戰術”遠比海上決戰對英國的威脅更大;

  有時表現在兵器的選擇上,如拿破崙的火炮、古德里安的坦克、山本五十六的航母、“黃金海岸”行動中的精確彈藥,都是能傾斜戰爭天平的主導兵器;

  有時表現在攻擊點的選擇上,如特拉法爾加海戰[13]中的納爾遜,極其聰明地把法國艦隊的後衛而不是前鋒定為主要打擊點,使一場海戰的勝利導致了一個海上帝國的誕生;

  --------

  [13]在特拉法爾加海戰前,納爾遜向他屬下的艦長傳授“秘訣”,即改變海戰傳統的線式戰術。而把己方軍艦分為兩支,一支以90度角進攻敵艦隊的中部,隔開其後衛和中軍,然後集中兵力攻擊敵後衛艦隻;另一支切斷中軍和前衛,集中攻擊中軍,等敵前衛艦隻返回支援已為時太晚。特拉法爾加海戰的進程與納爾遜所預計的幾乎一模一樣,儘管在戰鬥中他受傷致死,但英國海軍大獲全勝。(《世界近代海戰史》,丁朝弼編著,海洋出版社,1994年,P143-155)

  有時表現在戰機的選擇上,如第四次中東戰爭,薩達特把埃軍越過蘇伊士運河的D日,選在正處於穆斯林齋月中的十月六日,而把發起進攻的時間,定在陽光由西向東直刺以色列人瞳孔的下午,一舉改寫了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14];

  --------

  [14]見《第四次中東戰爭》,(德)格哈爾德·康策爾曼著,商務出版杜,1975年。《中東戰爭》,(美)喬恩·金奇等著,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

  有時表現在兵力的非均衡配置上,如一戰前德軍統帥部制定的入侵法國的“史里芬計劃”,大膽地把其72個師中的53個集中在右翼作為主攻,而把剩下的19個師放在漫長戰線的左翼和中部。如此一來,這個從未真正實施過的沙盤作業,竟成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戰爭計劃;

  有時表現在謀略的運用上,如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相爭。秦昭襄王並不急於馬上同敵軍決戰,而是依照范睢建議,先攻韓國之上黨,使趙國失去依恃;又假意言和,使諸侯不再援趙;再施反間之計,使趙王撤大將廉頗而任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最終大敗趙軍於長平。這一仗秦勝趙負的原因,與其說正得於秦軍的強大,不如說偏得於范睢的謀略[15]。

  --------

  [15]見(中國歷代戰爭史》,軍事譯文出版社,第二冊,P197。

  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的還有另外一種跡象,即越來越多的國家,在事關政治、經濟和國防安全等重大問題上,把視線偏離出軍事領域之外,用其它手段補充、豐富甚至替代軍事手段,以達到僅憑武力無法達到的目的。這是從戰爭觀上對戰爭進行的最大的一次以偏修正。同時也預示著,未來戰爭將愈加頻繁地呈現出軍事手段與其它手段進行偏正式組合的趨勢。

  以上種種,不論是哪種選擇,都無不帶有“偏”的特性。偏正律和黃金律一樣,反對一切形式的平行並列、均衡對稱、面面俱到、四平八穩,而主張劍走偏鋒。只有避免錘砧硬碰,你的劍鋒才會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這就是戰爭這篇千古文章中最基本的勝利語法。

  如果我們把藝術中的黃金分割律稱為美律,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把它在軍事領域中的鏡像式再現——偏正律,稱為勝律?

  主與全:偏正式組合的要義

  在構成一個事物的諸多內部因素中,一定會有某個因素在全部因素中占據突出或主導的地位。這個因素與其它因素的關係如果是和諧的、完美的,那麼,它就總會在什麼地方符合0.618:1的公式。當然也就會符合偏正律。因為在這裡,“全部因素”就是主體,就是正;“某個因素”則為主導,則為偏。當一個事物具有了特定的目的性之後,偏與正,就構成了主從關係。二牛相鬥,正是牛,偏就是它的犄角;雙刀相向,正是刀,偏就是它的鋒刃。孰主孰從,一目了然。而當目的發生變化時,新的主導因素就會出現並取代舊的主導因素,與現有的全部因素構成新的偏正關係。捕捉住了事物中主與全的關係,就等於抓住了黃金律和偏正律的要義。

  據此出發,我們很快可以從戰爭紛雜的脈系中,理出五根最主要的筋絡:主兵器與全兵器;主手段與全手段;主兵力與全兵力;主向度與全向度;主領域與全領域。這“五主五全”,基本上概括了普遍存在於戰爭中的偏正關係。

  仍以海灣戰爭為例,聯軍實施“沙漠風暴”的主兵器是隱形飛機、巡航飛彈和精確炸彈,其它全部兵器為從屬;主手段是連續38天的空中轟炸,其它全部手段為輔助;主兵力是空軍,其它全部兵力為協同;主向度是以共和國衛隊為重點打擊對象,其它全部戰場目標服從於此;主領域是軍事,其它領域則予以經濟制裁、外交孤立、媒體攻勢之類的全面配合。

  但,僅僅理清楚這層關係,還不是我們的目的。對從事戰爭的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理清而是如何把握和運用這些關係。我們知道,任何國家的戰爭資源都是有限的,即使像美國這樣國力雄厚的國家。在戰爭中也必須不斷考慮效費比(“最小耗能”原則)和怎樣把仗打得更漂亮、讓戰果更輝煌的問題。因此,合理並且策略地使用和分配戰爭資源,對任何國家來說都十分必要。這就需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也就是如何在戰爭中自覺地運用偏正律。其實,不少國家早已在此前非自覺地運用過了這一規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