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當務之急,是先派人去查看受災情況, 再根據情況撥糧賑災。」
還有人道:「陛下剛登基,便發生這樣的災害,宜王那邊定然又要藉機生事。不若陛下下個罪己詔,安撫一下人心?」
罪己詔這種不痛不癢的東西, 李老太師自然當場就同意了。
「往年籌糧,多來自江南, 但這兩年江南百姓一直飽受戰亂之苦, 怕是沒有辦法籌來糧食。」
大涼這幾年不是這邊有災,就是那邊受害,各地別說備用糧了, 能讓百姓們吃飽都算是奢侈。
賑災自然是要賑的,但糧食從哪裡來呢?
新戶部尚書戰戰兢兢將國庫里的糧食報了出來,隨後低著頭不敢再說話。
如果江南和蜀地都籌不來糧食,那國庫里囤的那點糧食,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北地的糧食本就緊缺,想要籌糧簡直就是難上加難,這也是大涼每次出現災害,建元帝都不怎麼賑災的原因。
實在是拿不出東西來。
眾人都知道大涼這個情況,當問到糧食從哪裡來後,全都默契地閉口低頭。
盛世沉吟片刻後道:「糧食這事,我來想辦法。」
他這話一出,其他人立即鬆了口氣, 期盼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李老太師順勢問道:「不知寧國公有何打算?」
盛世也沒賣關子,「廣武縣這幾年都有在囤糧,用這些儲備糧去賑災的話,想來缺口也不太大,到時候再從其他地方籌集一些,應當是夠了。」
他沒有將話說死,說賑災的糧食全從廣武縣出。
但即便如此,也足夠令眾人心驚。
廣武只是一個縣,其儲備糧如何就能覆蓋新驛五六個縣的賑災糧了?
就在眾人以為賑災一事就這麼完美解決的時候,卻聽盛世道:
「不論是之前的天災,還是這次新驛這次的蟲害,都說明我們抗災能力太弱,首當其衝便是糧食儲備不夠的問題。」
眾人面面相覷,這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
他們也想讓百姓種出更多糧食,能夠吃得飽穿得暖,但這不是天時地利的事嘛,他們也沒辦法啊。
盛世也沒指望他們能想出辦法,要是真的有辦法,也不至於現在幾個縣受災,就急得團團轉,連糧食都拿不出來了。
「廣武縣能有那麼多餘糧,是因為引進了新的莊稼。這幾年這幾種莊稼長勢和收成都不錯。既然廣武作為試驗田,已經取得了成效,我打算將這幾種莊稼推廣到全國。」
說著,他看向李老太師,「不知老太師意下如何?」
他這也算是解釋了為何廣武能有那麼多餘糧。
原來是引進了新的糧食啊!
李老太師也很驚訝,「竟然有這麼好的莊稼?」
盛世簡單介紹了一下廣武這幾年種植的莊稼,包括土豆,以及套種增加產量的幾種莊稼。
在聽到廣武家家戶戶都有餘糧後,眾臣也驚了,紛紛覺得這些莊稼務必得推廣至全大涼。
但還是有人有些擔憂:「這東西百姓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讓他們將田地用來種這些東西,他們會不會不願意?」
盛世笑著道:「這倒不必擔心。」
誰也不是傻子,等到收穫的時候,大家發現收成高,自然而然就會種了。
再說了,他還有引導輿論的小報呢,官府加民間總能讓大家開始種植的。
「現在剛好可以種下一茬,正好可以用來當過冬的糧食。」
見大家都沒意見後,盛世便吩咐了下去,讓戶部去廣武購買種子。戶部尚書對此也很重視,決定親自去廣武,還說要請廣武的種植專家來指導工作。
不過朝臣們擔心的情況並沒有出現,百姓們在知道廣武有產量高的新莊稼後,紛紛主動要求購買種子。
「你當我傻啊,那可是寧公的東西,怎麼可能不好?」
「寧公不藏私,將廣武種的糧食種子拿出來分給我們,我們還能不識好歹?」
「不止這個,自從寧公來了京都後,京都各大書局的書冊價格又降了一倍。現在給孩子買書,也不像之前那般像割肉了。」
「小報上廣武的好東西,終於輪到我們了,果然還是得寧公當家啊。」
這次從廣武來的種植專家,居然是石村長帶的隊。
石村長看到盛世自是一番激動,連呼了好幾聲「主上」後,便鬥志昂揚地隨戶部尚書去給農科官員講解土豆等的種植注意事項。
而盛世則在後廚里,忙裡偷閒地對付從新驛帶回來的害蟲。
去賑災的官員發現這種害蟲不好除,很怕危害到周邊的其他城鎮,擴大受災區域,於是令人抓了一桶害蟲快馬加鞭送回京都,想問問朝廷里有沒有人知道這東西該如何根除。
當這一桶害蟲被放到大殿的時候,所有官員都被噁心得皺了眉頭,只有盛世驚訝到驚喜。
他一直以為害蟲是蝗蟲那類,卻沒想到所謂的害蟲是外形很像龍蝦的小東西。
這東西也不是直接吃的莊稼,而是破壞了田地,害得莊稼從根部開始枯死。
而且這東西擅長打洞,又繁殖極快,光靠抓想要根除確實有些麻煩。
於是盛世大手一揮,對著眾臣道:「抓不完,那就吃光算了。」
只要是能入口的東西,便只有吃到滅絕的份。
眾人驚恐地看著一臉興致勃勃,仿佛眼前醜陋至極的東西是人間美味的盛世,心道:
寧公,竟恐怖如斯!
於是,為了讓眾臣相信這東西可以吃,盛世便親自下了廚。幸好石村長這次帶了不少廣武特產,其中之一便是各類作料。
於是麻辣小龍蝦,便這麼被端上了桌子。
一桶小龍蝦其實不夠幾個人吃,盛世為了讓大家都嘗嘗,便勉為其難地將其分給了幾十個大臣,每人也不過得到三兩隻。
大臣們看他一臉心痛的神情慾哭無淚,忍不住在心裡擺手。
其實不必這麼勉強的!真的!
但寧國公下了令,他們也只能忍著噁心學著盛世的樣子剝了醜陋蟲子的外殼。
李老先生倒是沒覺得這東西噁心,別說這種醜陋的東西了,他年輕時候甚至吃過更噁心得蟲子。
人嘛,沒有吃的時候,連樹皮草根都能啃。
盛世見他老人家剝得不熟練,便親自幫他剝了幾隻蝦。
他手法嫻熟,一看就不是第一次吃這種東西。
於是李老先生更期待這小東西的味道了。
他老人家嘗了一口後,渾濁的眼中立即閃過驚訝的光,與他同意神情的還有很多。
眾人一口一隻,也不過兩三口就吃完了。
意猶未盡的眾人齊齊看向盛世面前的一小盤。
太不過癮了啊!
盛世笑著看向眾人,一邊剝龍蝦,一邊道:
「既然大家都覺得味道不錯,那從後天起,昌隆樓限量推出麻辣小龍蝦宴,歡迎大家預定。」
眾人也知道今日只有這麼一點了,只能遺憾離開。
而在眾人離開後,盛世當著李老太師的面吩咐下去:
「給我爹傳信,讓他去新驛收購小龍蝦。對了,小龍蝦可以食用的事,也一併告知新驛的百姓,叮囑他們這東西得煮透了,不然會拉肚子。」
李老太師滿意地捋了捋鬍鬚。
一旦開始收購那個小東西,百姓們不論是為了自己吃,還是為了賣,都會更加積極地抓。
到時地里的害蟲除掉了,百姓們也可以賺到錢,寧國公獲得了利益,京都的這些饕鬄也滿足了口腹之慾。
簡直是一舉多得。
「寧國公,老夫能先訂上一桌嗎?」
雖然李老太師嘴上不說,但盛世知道他能京都順利地辦事,少不了李老太師暗地裡的幫忙。
「老太師客氣了,合該晚輩請您。」
李老太師起身擺了擺手,笑著道:「老夫可不受賄。」
等到小龍蝦運到京都,盛世吃了一頓後,想了想又給長安和方瞻他們送了一些。畢竟等到新驛那邊的野生小龍蝦吃完,再想要吃,說不定得靠人工養殖了。
議事廳內,聽到自家主上給晉王送了小龍蝦後,剛加入盛世陣營的吏部尚書忍不住提議道:
「寧公,何不送晉王些美人?」
主上也真是的,哪有用一頓小龍蝦,拉攏手握兵權的權臣的?
他這話一出,盛世喝茶的動作立即頓住了,而一旁的鄔淳、崔潤等人也齊齊看向了吏部尚書。
吏部尚書被看得有些莫名其妙,他哪裡說錯了嗎?
「卑職聽說晉王身邊還沒有枕邊人。既然晉王說自己喜歡男子,那我們便可以投其所好,送幾個美男子過去。」
拉攏人,不外乎錢、權、色。
錢,咱捨不得花。
晉王手中的權又已經足夠大,甚至能反過來構成威脅。
所以色,便成了成本最小的拉攏手段。
還有人道:「陛下剛登基,便發生這樣的災害,宜王那邊定然又要藉機生事。不若陛下下個罪己詔,安撫一下人心?」
罪己詔這種不痛不癢的東西, 李老太師自然當場就同意了。
「往年籌糧,多來自江南, 但這兩年江南百姓一直飽受戰亂之苦, 怕是沒有辦法籌來糧食。」
大涼這幾年不是這邊有災,就是那邊受害,各地別說備用糧了, 能讓百姓們吃飽都算是奢侈。
賑災自然是要賑的,但糧食從哪裡來呢?
新戶部尚書戰戰兢兢將國庫里的糧食報了出來,隨後低著頭不敢再說話。
如果江南和蜀地都籌不來糧食,那國庫里囤的那點糧食,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北地的糧食本就緊缺,想要籌糧簡直就是難上加難,這也是大涼每次出現災害,建元帝都不怎麼賑災的原因。
實在是拿不出東西來。
眾人都知道大涼這個情況,當問到糧食從哪裡來後,全都默契地閉口低頭。
盛世沉吟片刻後道:「糧食這事,我來想辦法。」
他這話一出,其他人立即鬆了口氣, 期盼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李老太師順勢問道:「不知寧國公有何打算?」
盛世也沒賣關子,「廣武縣這幾年都有在囤糧,用這些儲備糧去賑災的話,想來缺口也不太大,到時候再從其他地方籌集一些,應當是夠了。」
他沒有將話說死,說賑災的糧食全從廣武縣出。
但即便如此,也足夠令眾人心驚。
廣武只是一個縣,其儲備糧如何就能覆蓋新驛五六個縣的賑災糧了?
就在眾人以為賑災一事就這麼完美解決的時候,卻聽盛世道:
「不論是之前的天災,還是這次新驛這次的蟲害,都說明我們抗災能力太弱,首當其衝便是糧食儲備不夠的問題。」
眾人面面相覷,這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
他們也想讓百姓種出更多糧食,能夠吃得飽穿得暖,但這不是天時地利的事嘛,他們也沒辦法啊。
盛世也沒指望他們能想出辦法,要是真的有辦法,也不至於現在幾個縣受災,就急得團團轉,連糧食都拿不出來了。
「廣武縣能有那麼多餘糧,是因為引進了新的莊稼。這幾年這幾種莊稼長勢和收成都不錯。既然廣武作為試驗田,已經取得了成效,我打算將這幾種莊稼推廣到全國。」
說著,他看向李老太師,「不知老太師意下如何?」
他這也算是解釋了為何廣武能有那麼多餘糧。
原來是引進了新的糧食啊!
李老太師也很驚訝,「竟然有這麼好的莊稼?」
盛世簡單介紹了一下廣武這幾年種植的莊稼,包括土豆,以及套種增加產量的幾種莊稼。
在聽到廣武家家戶戶都有餘糧後,眾臣也驚了,紛紛覺得這些莊稼務必得推廣至全大涼。
但還是有人有些擔憂:「這東西百姓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讓他們將田地用來種這些東西,他們會不會不願意?」
盛世笑著道:「這倒不必擔心。」
誰也不是傻子,等到收穫的時候,大家發現收成高,自然而然就會種了。
再說了,他還有引導輿論的小報呢,官府加民間總能讓大家開始種植的。
「現在剛好可以種下一茬,正好可以用來當過冬的糧食。」
見大家都沒意見後,盛世便吩咐了下去,讓戶部去廣武購買種子。戶部尚書對此也很重視,決定親自去廣武,還說要請廣武的種植專家來指導工作。
不過朝臣們擔心的情況並沒有出現,百姓們在知道廣武有產量高的新莊稼後,紛紛主動要求購買種子。
「你當我傻啊,那可是寧公的東西,怎麼可能不好?」
「寧公不藏私,將廣武種的糧食種子拿出來分給我們,我們還能不識好歹?」
「不止這個,自從寧公來了京都後,京都各大書局的書冊價格又降了一倍。現在給孩子買書,也不像之前那般像割肉了。」
「小報上廣武的好東西,終於輪到我們了,果然還是得寧公當家啊。」
這次從廣武來的種植專家,居然是石村長帶的隊。
石村長看到盛世自是一番激動,連呼了好幾聲「主上」後,便鬥志昂揚地隨戶部尚書去給農科官員講解土豆等的種植注意事項。
而盛世則在後廚里,忙裡偷閒地對付從新驛帶回來的害蟲。
去賑災的官員發現這種害蟲不好除,很怕危害到周邊的其他城鎮,擴大受災區域,於是令人抓了一桶害蟲快馬加鞭送回京都,想問問朝廷里有沒有人知道這東西該如何根除。
當這一桶害蟲被放到大殿的時候,所有官員都被噁心得皺了眉頭,只有盛世驚訝到驚喜。
他一直以為害蟲是蝗蟲那類,卻沒想到所謂的害蟲是外形很像龍蝦的小東西。
這東西也不是直接吃的莊稼,而是破壞了田地,害得莊稼從根部開始枯死。
而且這東西擅長打洞,又繁殖極快,光靠抓想要根除確實有些麻煩。
於是盛世大手一揮,對著眾臣道:「抓不完,那就吃光算了。」
只要是能入口的東西,便只有吃到滅絕的份。
眾人驚恐地看著一臉興致勃勃,仿佛眼前醜陋至極的東西是人間美味的盛世,心道:
寧公,竟恐怖如斯!
於是,為了讓眾臣相信這東西可以吃,盛世便親自下了廚。幸好石村長這次帶了不少廣武特產,其中之一便是各類作料。
於是麻辣小龍蝦,便這麼被端上了桌子。
一桶小龍蝦其實不夠幾個人吃,盛世為了讓大家都嘗嘗,便勉為其難地將其分給了幾十個大臣,每人也不過得到三兩隻。
大臣們看他一臉心痛的神情慾哭無淚,忍不住在心裡擺手。
其實不必這麼勉強的!真的!
但寧國公下了令,他們也只能忍著噁心學著盛世的樣子剝了醜陋蟲子的外殼。
李老先生倒是沒覺得這東西噁心,別說這種醜陋的東西了,他年輕時候甚至吃過更噁心得蟲子。
人嘛,沒有吃的時候,連樹皮草根都能啃。
盛世見他老人家剝得不熟練,便親自幫他剝了幾隻蝦。
他手法嫻熟,一看就不是第一次吃這種東西。
於是李老先生更期待這小東西的味道了。
他老人家嘗了一口後,渾濁的眼中立即閃過驚訝的光,與他同意神情的還有很多。
眾人一口一隻,也不過兩三口就吃完了。
意猶未盡的眾人齊齊看向盛世面前的一小盤。
太不過癮了啊!
盛世笑著看向眾人,一邊剝龍蝦,一邊道:
「既然大家都覺得味道不錯,那從後天起,昌隆樓限量推出麻辣小龍蝦宴,歡迎大家預定。」
眾人也知道今日只有這麼一點了,只能遺憾離開。
而在眾人離開後,盛世當著李老太師的面吩咐下去:
「給我爹傳信,讓他去新驛收購小龍蝦。對了,小龍蝦可以食用的事,也一併告知新驛的百姓,叮囑他們這東西得煮透了,不然會拉肚子。」
李老太師滿意地捋了捋鬍鬚。
一旦開始收購那個小東西,百姓們不論是為了自己吃,還是為了賣,都會更加積極地抓。
到時地里的害蟲除掉了,百姓們也可以賺到錢,寧國公獲得了利益,京都的這些饕鬄也滿足了口腹之慾。
簡直是一舉多得。
「寧國公,老夫能先訂上一桌嗎?」
雖然李老太師嘴上不說,但盛世知道他能京都順利地辦事,少不了李老太師暗地裡的幫忙。
「老太師客氣了,合該晚輩請您。」
李老太師起身擺了擺手,笑著道:「老夫可不受賄。」
等到小龍蝦運到京都,盛世吃了一頓後,想了想又給長安和方瞻他們送了一些。畢竟等到新驛那邊的野生小龍蝦吃完,再想要吃,說不定得靠人工養殖了。
議事廳內,聽到自家主上給晉王送了小龍蝦後,剛加入盛世陣營的吏部尚書忍不住提議道:
「寧公,何不送晉王些美人?」
主上也真是的,哪有用一頓小龍蝦,拉攏手握兵權的權臣的?
他這話一出,盛世喝茶的動作立即頓住了,而一旁的鄔淳、崔潤等人也齊齊看向了吏部尚書。
吏部尚書被看得有些莫名其妙,他哪裡說錯了嗎?
「卑職聽說晉王身邊還沒有枕邊人。既然晉王說自己喜歡男子,那我們便可以投其所好,送幾個美男子過去。」
拉攏人,不外乎錢、權、色。
錢,咱捨不得花。
晉王手中的權又已經足夠大,甚至能反過來構成威脅。
所以色,便成了成本最小的拉攏手段。